云崗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云崗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薦
國慶長假來啦!想出門游玩,又怕熱門景區人太多?想開辟新路線又毫無頭緒?莫慌!石排休閑游了解一下,現在分發一下路線小冊子,記得帶好哦!別說了!快上車!
旅游線路圖
第一站
塘尾村古建筑群
塘尾古稱“蓮溪”,于宋末立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李氏家族聚落。塘尾古村落是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規模較大、原生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古圍墻為界,村口水塘為中心空間,依自然山勢緩坡而建,規劃布局科學合理,“巨蟹護村”的仿生風水格局,蘊含濃厚的傳統風水文化意蘊,喻意一只巨蟹守護著宗族村落和千畝良田。
第二站
云崗古寺
云崗古寺是全國少有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古寺,云崗古寺的第一進、第二進、第三進的額枋下分別雕刻和寫有“清雍正二年”、“明弘治十六年”、“清順治十一年”重修的字樣,是東莞境內至今發現的唯一有明、清兩代題記的古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寺院里面供奉多位佛祖菩薩,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古寺開展祈福、放生、吃齋等活動。
第三站
中坑王氏大宗祠、明德醒獅
王氏大宗祠(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又名明德堂,始建于明代中晚期,是該村王姓家族的合族大宗祠,現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明德醒獅”的傳承和訓練基地。宗祠為面五開間三進布局,占地面積約1900平方米。從祠前廣場上踏步開始,沿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是:大平臺、門樓、前天井、石牌坊、前庭、露臺、中廳(明德堂)、后天井、后堂(祖堂)。宗祠門樓掛著“王氏大宗祠”橫匾是明代書畫家,萬歷進士張瑞圖所題,今門匾猶存。宗祠內有一座三間四柱的青灰色石構牌坊,牌坊所題“閍陳作肅”是嘉慶十四(1810)年立。
明德醒獅(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醒獅文化在中坑村有悠久的歷史,中坑明德醒獅團于1995年5月成立,吸取南北獅的優點,融南獅的高難度動作技巧和神態矯健勇猛,融北獅的威武雄壯和憨態可掬,精心編創了精彩的梅花樁表演、多套群體和單獨獅舞表演節目。明德醒獅團在1996年參加全國第六屆“群星獎”廣場舞蹈大賽,榮獲全國社會文化藝術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唯一特別大獎。此后應邀到國內外如香港、北京、越南、意大利、匈牙利等地參與了許多大型演出及比賽,期間獲獎無數,享譽四方。1996年中坑村被授予“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2000年,中坑村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醒獅舞蹈)。2007年,石排醒獅被評定為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9年10月1日代表廣東醒獅隊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聯歡活動中亮相。
第四站
瀟湴湖-木蘭園-海仔湖
瀟湴湖-木蘭園-海仔湖總面積約700畝,設有環湖綠道、親水平臺、體育健身設施、廣場、棧道、人工瀑布、湖心島等,與紅石山燕嶺古采石場遺址公園一起形成一片美麗的湖光山色勝景。其中,木蘭園為全市首個,種植名貴木蘭科喬木約450株。櫻花道位于海仔湖,共種有1150棵櫻花樹,每到花開時節,游湖賞櫻踏青的民眾絡繹不絕。
第五站
紅石山燕嶺古采石場遺址公園
紅石山燕嶺古采石場遺址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東江南岸燕嶺丘陵石排鎮燕窩村至田邊村段,在延綿1.475公里的范圍內均有人工開采痕跡,是東莞唯一的紅砂巖采石場遺址,遺址以“十八房間”“補天石”“摩崖石刻”等為主要景觀遺存,展現了特色紅砂巖的文化及旅游價值。據推測,紅石山燕嶺古采石場自宋朝末年開始采掘,并依托東江水路運輸,全市有30個鎮街的明清古建筑墻基、柱礎、石柱、門框、石雕、古井和巷道采用的紅石都產于此地。
第六站
鯉魚洲島
鯉魚洲島是東江河流中的一個沙洲島,面積約1000畝,形似鯉魚,是石排鎮有名的長壽村。島上現居住村民100多人,有渡輪供村民和游客出入。鯉魚洲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是東莞市農業休閑采摘點,蔬菜水果品種繁多。人們到島上可以燒烤,可以在江邊垂釣,也可以在農場小道上散步休閑,或者到農場體驗傳統農業種植的樂趣,可以在農民家中采購村民自種自養的各種綠色蔬果、雞鴨鵝等農產品,還可以體驗卡丁車、騎馬的樂趣。
各位親愛的旅客,我們這次的旅程已經完滿結束啦,感謝大家的一路相伴,讓我們期待下次的相遇!石排歡迎您下次再來。
【記者】丘想明
【通訊員】石排宣
二維碼
【作者】 丘想明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