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谷寺景區有哪些景點—靈谷寺景區旅游攻略
中山陵景區游玩順序:第一站,美齡宮;第二站,南京海底世界;第三站,明孝陵景區;第四站,中山陵音樂臺景區;第五站,中山陵景區;第六站,靈谷景區;第七站,永慕廬;第八站,紫金山山頂公園;第九站,南京中山植物園;第十站,燕雀湖風景區;第十一站,返回。
中山陵景區主要分為中山陵、靈谷寺、明孝陵、紫金山四個部分及周邊景點。旅游景點主要有長生鹿苑、燕雀湖風景區、明孝陵生態濕地、明孝陵景區、傲然亭、孫中山像、十朝文化園、博愛園、美齡宮、大金門、四方城、觀櫻亭、梅花山景區、南京海底世界、博愛坊、音樂臺景區、光華亭、仰止亭、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陵園景區、中山陵景區、流徽榭、迎駕橋、陣亡將士公墓牌坊、靈谷景區、靈谷寺祖師塔林、萬株桂園、靈谷塔、擁罩亭、桂林石屋遺跡、藏經樓、中山書院、名僧塔林、頑石點頭、紫金山山頂公園、第一峰、紫金山天文臺、翠竹音樂臺、營盤山公園、竹海湖、白馬公園、紫霞湖公園、明孝陵、明孝陵遺址公園、南京中山植物園、城市景觀植物園、前湖公園等。
推薦中山陵景區游玩順序依次為:美齡宮、南京海底世界、明孝陵景區、中山陵音樂臺景區、中山陵景區、靈谷景區、永慕廬、紫金山山頂公園、南京中山植物園、燕雀湖風景區等。
第一站,美齡宮
美齡宮,又稱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小紅山官邸,位于南京市玄武區四方城以東的小紅山上,有“遠東第一別墅”的美譽。美齡宮始建于1931年,原為國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謁陵的高級官員休息室。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后,蔣介石與宋美齡常在此下榻禮拜、休息,故被稱為“美齡宮”,蔣介石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國貴賓。
美齡宮主體建筑是一座三層重檐山式宮殿式建筑,外形為明清官式做法,頂覆綠色琉璃瓦。汽車可直抵大門,地下一層有侍衛室、衣帽間、機要室、職員用房、廚房;一層有接待室、衣帽間、秘書辦公室及臥室、廚房、配膳房、洗衣室、衛生間等;二層主要作會客室與休息室之用,設有大廳、客廳、大飯廳、配膳房、書房、秘書室等;三層為居住部分,內有女客廳、四間大臥室及小餐廳、廚房等。
第二站,南京海底世界
南京海底世界,又名南京(堯泰漢海)海底世界,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陵園四方城8號,占地面積3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南京海底世界主要由大廳、科普教室、亭廊、海岸風情展示區、海豚表演館、企鵝館、觸摸池、海底隧道、銀魚風暴表演區、海底影院等部分組成。南京海底世界分為地上展示區和地下展示區兩個部分。地上展示區主要由6個展示亭和聯廊組成,地下展示區有亞克力玻璃拱形隧道,有200余種,10000多尾海洋魚類,6只帝企鵝,20余只溫帶企鵝,并有海洋哺乳動物30余只。
第三站,明孝陵景區
明孝陵景區,位于南京城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陵寢所在地,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至公元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歷經32年之久。該景區和中山陵景區、靈谷景區同為鐘山風景名勝區的三大核心景區。明孝陵景區以明孝陵陵宮區為主,包括大金門、四方城、神道等附屬設施,以及周邊的下馬坊、梅花谷、梅花山、明東陵、紫霞湖、琵琶湖、前湖等景區。
孝陵建筑范圍廣闊,北倚鐘山主峰,南抵孝陵衛,東起靈谷寺,西至城墻,縱深2.62公里,陵垣周長達22.5公里。陵上植松萬株,養鹿千頭,每鹿掛有銀牌一面,后陵戶有拾得銀牌者。沿山墻垣四十五里,內設“神宮監”外置“孝陵衛”,在明統治二百余年的時間內,這里一直是禁區。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時都前往謁陵,還特設守陵監兩員,陵戶四十名,撥給司香田地。乾隆十六年,裁守陵司香太監,留陵戶。咸豐三年(1853)朝陽門外一帶成為太平軍和清軍對持的主要戰場,地上建筑物全部焚毀,現在遺存的多是清代末年建筑。
第四站,中山陵音樂臺景區
中山陵音樂臺景區,位于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廣場東南。建于1932年至1933年,占地面積約為4200平方米。音樂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布局呈半圓形。半圓形圓心處設置一座弧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舞臺及照壁,圓中心是舞臺,舞臺長約22米,寬約13.33米,高出地面3.33 米。音樂臺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集會演講。音樂臺建筑風格為中西合璧,在利用自然環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古希臘建筑特點,而在照壁、樂壇等建筑物的細部處理上,則采用中國江南古典園林的表現形式。從而創造出既有開闊宏大的空間效果,又有精湛雕飾的藝術風范,達到了自然與建筑的和諧統一。
第五站,中山陵景區
中山陵景區,位于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陵寢面積8萬余平方米。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筑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中山陵建筑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中山陵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筑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該景區部分游玩順序為中山陵音樂臺、紫銅寶鼎、博愛坊、墓道、陵門、碑亭、臺階、祭堂、墓室、墓堡公園、陵園周邊等。
第六站,靈谷景區
靈谷景區,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中山陵東,和明孝陵景區、中山陵景區同為鐘山風景名勝區的三大核心景區。因靈谷寺而得名靈谷景區,是在原古靈谷寺的基址上改建形成的公園景區。靈谷景區包括靈谷寺、無梁殿、寶公塔、原陣亡將士公墓、靈谷塔、譚延闿墓、鄧演達墓等名勝古跡,集寺廟、陵墓、公園為一體。現景區內的靈谷寺、原為同治六年(1867年)建的龍神廟,規模雖小,卻藏有玄奘法師頂骨,極為珍貴。現代的靈谷寺,現規模雖遠不能與明清時期相比,但經過不斷建設發展,整體布局亦比較規范,寺院建筑群呈對稱狀,自前往后,有照壁、山門、前殿、大雄寶殿、觀音閣、玄奘院等。是南京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
第七站,永慕廬
永慕廬,位于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鐘山風景名勝區內中山陵東北的小茅山頂,是興建中山陵時所建造的一座孫中山親屬守靈處,建于1929年春。永慕廬為中國庭院式格局,建筑古樸典雅靜謐。原建筑抗戰期間被毀,1993年由陵園管理部門按原貌復建,并陳列了《紀念孫中山圖片展》,供游人觀瞻。
第八站,紫金山山頂公園
紫金山山頂公園,位于頭陀嶺景區-鐘山主峰之西,為鐘山二峰,海拔425米。這里地勢險要,峭石 壁立,風光絕佳,歷代不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此尋幽探勝,留下許多珍貴遺跡。登高遠眺,古城南京萬千氣象、滄桑巨變盡收眼底。景區內有聞名中外的紫金山天文臺,歷盡滄桑的天堡城以及劉基洞、彈琴石、黑龍潭、白云泉、江南第一彌勒佛坐像等眾多勝跡。各景點之間筑有步道通行,使人登山探幽如履平地。為方便游 人觀光攬勝,中山陵園于1993年投資興建了紫金山觀光索道,連接紫金山天文臺,直達山頂,成為鐘山景區內的新景點之一。
第九站,南京中山植物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位于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景區的西面,又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始建于1929年(民國十八年),原名為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是中國四大植物園之一。植物園占地面積186萬平方米,園內珍藏有臘葉標本70余萬份,植物園保存植物3000種以上,建成專類園(區)10個;擁有館藏標本70萬份;設有觀賞植物中心、藥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和華東地區最大的植物標本館。整個植物園分南北兩區,北區以保護、研究、利用中國中亞、北亞熱帶植物為重點,南區是以熱帶植物宮為中心的植物博覽園。著名景點有前湖夕照、熱帶雨林、百草畫廊、杉林曲溪、魚響樂苑、雙亭迎賓、紅楓競秋、梅林尋香、松柏爭翠、薔薇花境等。
第十站,燕雀湖風景區
燕雀湖風景區,位于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門外北側,又稱前湖、梅花湖,歷史上的燕雀湖頗負盛名,為金陵名勝。燕雀湖與玄武湖是南京古代的兩大湖泊,兩湖以鐘山為界。玄武湖在鐘山西,稱后湖;燕雀湖在鐘山南,稱前湖。燕雀湖還被稱為白蕩湖,南朝蕭梁時期,始稱燕雀湖或太子湖。燕雀湖古時面積極大,東臨鐘山腳下,南至明故宮午門一帶,西抵解放路,北達后宰門一帶,周長約三十里。古時的燕雀湖湖邊蘆葦叢生,各種水鳥常棲息于此,湖水與鐘山相映襯,一派生機勃勃的雄姿秀景。燕雀湖在元末明初發生巨大變化,明太祖朱元璋為在該地營建南京故宮敕令遷三山,填燕雀,燕雀湖大部分填塞。如今湖的面積不很大,但十分幽靜。
第十一站,返回
結束語,中山陵景區是鐘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之一,通常中山陵景區在游客印象中也成為鐘山風景名勝區的代名詞,景區將山水風景、文物建筑、名勝古跡及人造園林藝術融為一體,呈現出一個多功能的旅游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