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賓館酒席多少錢一桌,迎賓館酒席多少錢一桌菜
一桌婚宴散去,剩下大量的剩菜。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少不了廣大市民的參與。日前,全市正在深入的開展“倡導綠色生活 反對鋪張浪費”行動。該行動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指數為目標,以賓館、飯店、酒店、食堂為重點,積極宣傳餐桌文明知識,倡導餐桌文明行為,提升餐飲服務水平,大力倡導“理性消費,文明用餐”的良好風氣,培育健康文明、節儉惜福的餐飲文化,引導市民崇尚自然簡約的生活方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那么,我們身邊的“文明餐桌行動”進行的如何呢?是否還有不文明的現象存在呢?即日起,本報推出《“光盤行動”馳而不息》系列報道,看看“吃”上的文明。
一鍋“牛肉燉山藥”只喝了一點兒湯;一只色澤鮮亮、汁醇味濃的碩大的“紅燜肘子”幾乎完好未動;一盤“紅燒獅子頭”沒動幾口;還有鹽水大蝦、涼菜拼盤,一盤涼拌鳳爪也是無人問津,這是7月1日科爾沁迎賓館一場婚宴過后的場景。連日來,記者通過走訪市區幾家酒店發現,在各種宴席中,婚宴鋪張浪費現象十分嚴重,一桌酒席上的菜肴幾乎沒怎么吃就被倒掉了,喝了一小半的酒瓶堆得到處都是。
“確實是太浪費了,但是婚宴都這樣!”說起婚宴上的浪費,該賓館餐飲部的一位負責人說。他介紹,現代人生活物質水平提高了,婚宴、生日宴、壽宴、升學宴等各種宴席很多,但多數情況下,其他宴席的規模相對較小,婚宴浪費最為嚴重。
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菜品多,當婚宴接近尾聲,最后的主食還未上桌,不少賓客已經離席。而此時的酒店服務人員仍在陸陸續續上菜。前來參加婚宴的一位男士說:“我已經參加了兩場婚禮,主要是捧個場,吃飯其實是次要的,婚宴是‘貴在參加不在吃’。”
“咱通遼的婚宴一般都是14道菜品,前面幾道菜,還會吃一些,越到最后,人越少動筷子。有時后面的三四道菜,連動都沒動過。寧可吃不完扔掉,也不能出現菜不夠吃的現象。菜量小,盤子都空了,那就磕磣了。”剛給兒子辦完婚宴的徐鎖柱說,婚宴訂的太次了,臉上沒面子。很多新人婚宴定高標準,主要是為了面子好看,至于參加婚宴的客人喜不喜歡吃、有沒有吃完根本就不是要考慮的問題了。
廚師彭成龍在酒店做了10多年。“要說餐桌上的浪費,那還得說婚宴最嚴重唄。”在他看來,婚宴無疑是最浪費的,基本上每桌要有1/4以上,甚至一半的菜剩下。
曾有一位業內人士為婚宴浪費算了一筆賬,按目前通遼市的行情,以每對新人平均擺30桌、每桌1000元計算,一場婚宴3萬元。每桌浪費掉的食物量以25%計算,每桌就浪費250元,整場婚宴至少要倒掉7500元的飯菜。
通遼市委文明辦有關人士說,餐桌上的文明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創建全國文明城以來,我市全面開展“文明餐桌行動”,以酒店、餐館和公共食堂為重點,發動餐飲企業和市民共同參與,弘揚節儉傳統,引領消費時尚,倡樹社會新風。但是,鋪張浪費的現象還是存在,這和一個文明城市市民所應具備的素質不相符合。減少餐桌上的浪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