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養寵勸導員100字,文明養寵倡議書200字
來源:【紅星新聞網】
公式羅大紅(左3)在安裝維護道路上的交安設施
早高峰時段,在成都蜀都大道與人民東路路口,四面八方的車流、人流匯聚而來,要通過這道“閘口”。
“紅燈了,等一下,等一下!”當路口人行道交通信號燈開始閃爍將變為紅燈時,還有電動車試圖“沖鋒”,立即被大聲喝止。循聲望去,在滾滾人流中,一名戴著黃帽子、白手套,手舞小紅旗,胸前掛口哨的男子在著急地招呼他們。
他是成都四分局的交通勸導員羅大紅,今年56歲。與其他交通勸導員不同的是,除了路口勸導,他還承擔著轄區路面交安設施維護管理的職責。平峰時段,羅大紅會騎著電動車在轄區148條市政道路上巡邏,隔離護欄被撞開了,重新接好歸位;交通標志松了,要擰緊;近30千米的隔離護欄、3000余面交通標志在他的維護下井然有序。
不知不覺,羅大紅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干了12個年頭。在他眼里,自己的每一個手勢、每一聲勸導,每一次敲打,能夠為市民的出行保駕護航,就是他堅守最大的意義。
文明有他
路見不文明一聲“勸”
3月8日7點過,老羅騎著電瓶車來到蜀都大道與人民東路交叉路口。停好車,換上工作服,開始了交通勸導工作。該路口緊鄰天府廣場和鹽市口商業區,早高峰時段車流量和人流量很大,執勤和幾名勸導員忙個不停。
當東西向人行道亮起了紅燈,老羅筆直地站在西北面的人行道上,對著東面,左手平舉小紅旗,右手“嗖”地一下高高舉過頭頂,口哨急吹,提醒要過人行道的行人和非機動車停下來。但是,一位騎電動車的男子好像沒聽見,準備通過,老羅快步追上去攔他:“紅燈了,等一下,等一下!”聽到老羅的勸導,駕駛員將車停了下來,并在老羅引導下將車停在停車線后耐心等待。
隨后,人行道綠燈亮了,行人和非機動車有序通過。見一位女子騎著自行車從斑馬線上通過,老羅吹響口哨,揮著小紅旗提醒她:“騎自行車的女士,請下車推行!”當機動車道直行信號燈提示“直行車輛進入待行區”時,見路口等待的車輛原地不動,老羅又吹響口哨,并雙手示意車輛前行至待行區域。
“紅燈了,請你退回街沿等一下!”“綠燈了,要過街的搞快點!”……在路口,這些看似簡單的語句,老羅卻要每天不斷重復著,提醒、勸導市民文明安全出行。
安全有他
一把鐵榔頭“錘”出148條道路安全
早高峰平穩過去,結束路口文明勸導工作后,老羅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太升南路與忠烈祠西街路口,準備進行隔離護欄的安裝任務。與其他文明交通勸導員不同的是,老羅除了路口勸導,還承擔著轄區路面交安設施維護管理的職責。
平峰時段,他會騎著電動車在大隊轄區不斷巡邏,發現交安設施問題會立即進行處理。隔離欄被撞開,他要重新將其安裝好歸位;交通標志歪了,他要將其復位。在老羅的電動車上隨時裝著手套、電鉆、鉗子等各類工具,其中最醒目的是一把約一米長的鐵榔頭,這是他工作時的“利器”。
幾分鐘后,老羅達到路口,他從車里取下鐵榔頭,與其他幾名工作人員一同安裝。為什么要隨時攜帶鐵榔頭呢?現場,大伙費力地把隔離樁拖到路口,然后將一截隔離桿接進隔離樁,接著老羅揮起手中的榔頭再敲打固定。“一個隔離樁有一百多斤,移動起來特別費勁,需要用榔頭把隔離樁敲緊避免脫落。”老羅說。日常維護時,只有他和搭檔兩人,若發現隔離欄有脫落、散開的,也需要逐一進行恢復歸位。但隔離樁太重,推動起來不方便,有了榔頭會更省力一些。
“轄區道路安全是他們一錘一錘‘錘’出來的。”成都四分局三大隊大隊長杜林說,三大隊轄區共148條市政道路,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中央護欄約6千米,機非護欄約20千米,人行道護欄約1600米,道路中央防護隔離網約1400米,各類交通標志3000余面,主要由老羅和搭檔任述清在負責日常維護。如果隔離護欄脫落、散開沒有及時歸位,存在交通安全隱患,容易引發事故。而老羅他們做起事十分利索,能夠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保障了轄區道路交通安全。
在過去12年里,老羅已經換了6輛電動車,他記不清每天在4平方米公里的范圍了轉了多少圈,但在每一條道路上卻留下他無數次敲打的身影。
堅守有他
風雨無阻12年 “在崗一分鐘,盡職60秒”
12年前,老羅成為成都四分局三大隊的一名交通勸導員。雖然時光在流逝,但老羅對工作的熱情并沒有褪去,至今依舊精神飽滿,干勁十足。無論是夏日高溫炙烤,還是冬日寒風刺骨,早上7點半他準時吹響第一哨。“在崗一分鐘,盡職60秒。”這句話是老羅剛入隊的時候前輩告訴他的,至今老羅一直銘記在心里。現在他已是隊里的“老資格”,同樣時刻提醒著新隊員。
為何能堅持下來?“主要是熱愛,工作做起來既開心又有價值。”老羅直言,自己年輕時曾想要當軍人,可惜條件不夠。而交通勸導員能夠輔助管理交通,保障市民文明安全出行,是一份很有正義感的職業。在老羅看來,如果有人闖紅燈,可能會出交通事故,但自己上前勸阻,將避免事故的發生,挽救生命。看似只是勸了一聲,或提醒了一句,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實際上勸導工作并非那么容易。勸導過程中,有些市民會配合,也有些不理睬,對此老羅總結了經驗。他認為工作方式很重要,比如:在勸導時聲音不能太大,太大聲有些市民會感覺在吼罵,不樂意;但也不能太小聲,路面車水馬龍,聲音小了對方聽不見;態度要溫和,對方才能接受,知道你是在提醒他們。慢慢摸索出方法后,勸導工作也開展得相對容易了一些。
多年下來,老羅覺得市民素質也越來越高,“現在大家幾乎都很守交通規定,能做到文明安全出行。”
編輯:文博雅 責編:董樂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