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藝術區有什么好玩的(798藝術區值得去嗎)
墻壁上布滿了五彩繽紛的涂鴉,街道上堆滿了造型各異的雕塑,創意工作室把前街后巷擠得滿滿當當,藝術家行走在街頭巷尾,這就是藝術社區。今天環環為大家選出了亞洲十個最有趣的藝術區,從制作神像的加爾各答到首爾的復興藝術村,從河內的木制神像工匠之鄉以及曼谷的運河小區,這些藝術區絕對值得一看!
梨花洞壁畫村 韓國首爾
圖源:ins@wackyvanilla
梨花洞壁畫村簡直就是為Instagram而生的藝術品,不論你是肩扛專業設備的攝影師,還是一部手機走天下的旅拍達人,在這里拍照都不會讓你失望。梨花洞位于駱山公園一座依山而建的小村落,村子里上上下下的臺階旁、狹窄小巷的墻壁上,都藏著小驚喜。各式各樣的壁畫隱藏在小胡同里:入口處的Q版復仇者聯盟、灑滿花朵的階梯、屋舍墻壁上向外張望的"小狗",每一個轉角都能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圖源:ins@ma.jdge
這些色彩鮮艷、栩栩如生的壁畫賦予了這個貧民村新生命。2006年年初,首爾市政府決定振興原定要拆除的梨花洞,他們委托藝術家創作了100多個充滿活力的壁畫來裝飾梨花洞的墻壁、樓梯和小巷。如今的梨花洞成為了許多韓劇和綜藝節目的熱門取景地,也成為了游客首爾之行的必打卡景點之一。
箜邦龍水上社區 泰國曼谷
圖源:ins@prisaya
在曼谷的運河邊,在小巷迷宮外,有一片古色古香的水上社區,那是座藏在鬧市中的世外桃源,是藝術家的天堂。穿過車水馬龍的大馬路,鉆入小巷弄,一路走到曼谷的水道旁,你會發現這里別有洞天:水上人家老屋風情,藝術畫廊臨街而立,百年古宅依河畔而建,傳統雜貨鋪里充滿色素的彩色冰勾起小時候的記憶,這里住滿了當地的藝術家,生活節奏緩慢又愜意。
圖源:ins@senorita.shreepriya
這里最有特色的還屬泰國傳統的黑面具木偶劇。每天下午2點,隨著咖啡飄香,這里會上演著名的黑面具木偶劇。木偶劇以三人一組進行操控:一人負責木偶上半身與左手,一人負責右手,一人中間負責兩只腳。據說這木偶劇以前是專門表演給國王看的,所以表演者必須戴上黑面具,身穿黑衣服,把自己“藏”在木偶身后。
宋冬 越南河內
圖源:vietnam-guide.com
在亞洲,鮮有比河內歷史更悠久的藝術社區。300多年來,制作神像的技藝在河內宋冬村的手工匠人們手中薪火相傳,這座小村落也因此被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相對于熱鬧的城區,這里遠離喧囂,有了寧靜的意境,也有了淡泊的味道。
圖源:govietnam.tours
這里的手工藝人一生致力傳承傳統手工藝,專注于制作大大小小的神像。制作這些神秘又獨特的神像所用的材料主要來自菠蘿蜜樹。這里的人們認為菠蘿蜜樹是神圣的,是制作神像最合適的材料。除此之外,這些匠人還從事制作錐形帽子、陶瓷、風箏、旗幟、絲綢或樂器等手工藝品。身處這里,靈魂仿佛一下子清凈了許多,那些躁郁、那些急功近利,一下子都靜下來了。
巴克塔普爾 尼泊爾加德滿都
圖源:ins@arbindhaka
巴克塔普爾亦稱信徒之城,來到這座古鎮的旅客,無不驚訝于它的文化和藝術成就。巴克塔普爾城內有許多各具藝術特色的宮殿、庭院、寺廟、雕像,有"露天博物館"的美稱,堪稱尼泊爾建筑藝術的發源地。盡管時光的流逝使它們塵跡斑斑,但它們依然宏偉壯觀,令人過目難忘。
圖源:ins@grg.anupama
500多年來,巴克塔普爾的工匠守著祖先傳承下來的手藝,以最淳樸的方式生活。路邊的小店內,木雕比比皆是,其中尤以孔雀窗木雕最具特色;陶土廣場上,大大小小、各種式樣的陶器鋪滿一地,煞是壯觀。
庫莫特里 印度加爾各答
圖源:ins@daskblogs
你知道神像在哪里誕生嗎?從鋪滿地板的陶土到震懾心神的神靈,神像的輝煌、宏偉與驚艷在庫莫特里手工藝人的手中綻放。這些手工藝人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登峰造極的雕刻藝術描繪這些神靈。200多年來,加爾各答的這座小區以其出色的雕刻能力而聞名,成為了印度神像的生產中心。
圖源:ins@jagriti.singh.08
庫莫特里的街上,每家商店都擺放著精美的神像,色彩紛呈,風格各異,熱鬧非凡。這些神像不僅在當地的各種節日、慶典中出現,而且還對外出售。每年,僅在印度,庫特莫里就生產、銷售了超過25000座神像。
甘川 韓國釜山
圖源:ins@aakanksha_ot7
無論是遠觀,還是近看,甘川會牢牢抓住你的眼球。韓國釜山的甘川文化村莊素有“釜山的圣托里尼”之稱。這個階梯式的藝術村落懸在山坡上,俯瞰釜山的海洋,藍的、黃的、紫的房屋層臺累榭,前后互不遮擋,頗具有異域風情。2012年11月27日,甘川文化村莊被評為亞洲最美麗的村莊。
圖源:ins@koreaby
進入小村落,每一步都會給你帶來驚喜。村落的入口就有一群五顏六色的“引路魚”。這些魚形引路牌是街頭藝術家們的杰作,每一塊牌子都不盡相同,它們幾乎無處不在。除此之外,墻壁上的手繪也是村子的一大特色。行至轉角處,猛地一抬頭,一幅生動有趣的涂鴉就撞進你的視線里,甚是驚喜。
喬治城 馬來西亞檳城
圖源:ins@yves_rechsteiner
喬治城是個可愛又熟悉的地方,在華燈璀璨、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里,還有一處寧靜的村莊迸發創意的生機。喬治城保留了17世紀馬來華人居住的娘惹建筑。為了吸引游客,檳城市政府邀請許多藝術家前往喬治城盡情發揮他們的創作靈感,許多生動有趣的壁畫就這樣誕生,成為檳城的亮點之一。
圖源:ins@iffat_era
喬治城隨處可見紅頂白墻的老房子,斑駁的磚墻、童趣的壁畫訴說著光陰的故事,屋頂上的泥塑、墻上的彩繪、堂前的石雕不失以往的風華。傍晚,磚墻抹上了金色的斜陽,熱情的音樂從街邊小店流瀉而出,漫步其中,像行走在老上海,既陌生,又熟悉。
牛棚 中國香港
圖源:ins@35mmykamkcm
牛棚藝術村正如其名,設在牛棚之中。這個1908年建造的廠房區前身是香港檢疫基地和屠宰場,后來一批香港藝術家來到這里,它搖身一變,成為香港最珍貴的藝術中心之一。現在的牛棚村,是香港地區僅存的百年屠房建筑:鋪瓦尖頂的紅磚單層平房建筑舉目皆是,20世紀初西式建筑布局烙印在整個社區的建筑風格里。環繞中庭有5座紅磚平房,各長50米,排列錯落有致。黑色鐵柱與紅色磚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原屠宰場的飼養槽和鎖環被保留下來,低矮的藝術村在背后摩天大樓的映襯下更顯可愛。
圖源:ins@annechow137
目前,多達20個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入駐牛棚藝術村,其中包括香港當代視覺藝術機構“1A空間”(1a space)、戲劇工作坊“前進進”、媒體藝術機構“錄映太奇”(Videotage)、多媒體藝術工作者“蛙王”郭孟浩及慈善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等。
駁二藝術特區 中國臺灣
圖源:ins@stevensam0718
在臺灣高雄,昔日的臨港工業區已成為臺灣最大的藝術區。漫步在駁二,每一處充滿城市特質的作品,都展現著高雄的魅力和生活美學。駁二藝術特區位于高雄港三號盆地,是由原來的第二號接駁碼頭倉庫所改建而成,因此得名駁二。伴隨著都市空間的新政策向文化旅游的方向擴展,駁二藝術特區以一種后現代的風格開辟了一個獨特的開放藝術空間,為藝術家和學生提供了一個表達自我的環境。
圖源:ins@cat11220819
在整個園區中不論是藝術品、美食或音樂都各有千秋,園區內的路旁擺放著許多巨型玩偶和用舊火車廂改造的火車頭……種種創意的揮灑和碰撞,使舊倉庫轉型而來的駁二成為了全臺灣最成功的藝術特區。此外,駁二藝術特區還會不定期舉辦不同的主題展覽,每周末舉辦獨立音樂人的演唱會,對文藝青年而言,在這樣的倉庫中聽一場演唱會是最特別的體驗。
798藝術區 中國北京
圖源:ins@piyotyan_gram
藝術讓這個廢棄的工業區重煥生機。20世紀90年代后期,這里還是一片沉悶的廠房區,隨著藝術家的涌入,如今的798成為了中國城市文化的急先鋒,一個引人注目的時尚新寵,一個過去與未來、現實與理想、荒誕與正經奇幻組合的地方。798藝術區的誕生掀起了“LOFT生活方式”熱潮,形成了國際化的“SOHO式藝術聚落”。
圖源:ins@py.martinez
798藝術區遍布縱橫交錯的管線、鱗次櫛比的舊廠房、奇形怪狀的雕塑和異想天開的涂鴉,這一切構成了極強的藝術和時尚氛圍。在灰色、亞麻色和磚紅色的包豪斯風格的廢棄工廠中,墻面被涂成了大面積的白色或紅色——實驗水墨、影像藝術、政治波普、艷俗藝術……形態各異的繪畫在這樣的空間中排列、延伸、呼吸,向你展示著蓬勃的藝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