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銘的家族成員排名—張石銘的家族成員排名第幾
“大世界”作為上海曾經的娛樂文化地標,經多年修繕后如今再度開業迎客。
今年恰逢“大世界”的百年誕辰。5月20日,“上海大世界的百年沉浮”分享會在鄔達克紀念館舉行,上海歷史資深業余愛好者邱力立以他多年對“大世界”的歷史研究,為在場的歷史建筑愛好者們講述了“大世界”的前世今生故事。
上海歷史資深業余愛好者邱力立。本文圖片均為 鄔達克紀念館 供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鄔達克紀念館獲悉,鄔達克紀念館成立以來,致力于創建“滬上建筑遺產愛好者”的共同家園和平臺。
創始人從醫藥起家,“租地造屋”建大世界
黃楚九
“大世界”的創始人是浙江余姚人黃楚九。邱力立說,黃楚九早年在“醫藥領域”內起家,過去曾聞名滬上的“中法藥房”、“五洲藥房”等都有這位黃老板主持或參與其中的身影,而像“艾羅補腦汁”、“百齡機”、“龍虎人丹”等“靈丹妙藥”也皆出自黃楚九的藥房。因此,黃楚九在“醫藥領域”積累起了相當可觀的資本。
1912年,黃楚九在滬上文人孫玉聲的建議下開始涉足娛樂業,他的首塊“試驗田”被選在位于上海市浙江路、湖北路、九江路交界處的“新新舞臺”,黃楚九等人在“新新舞臺”的樓頂開設“樓外樓游樂場”。除了諸多傳統曲藝表演外,黃老板還別出心裁,通過引進當時在上海灘還屬于稀罕物的“電梯”來招攬顧客。“后來被譽為大世界標志之一的‘哈哈鏡’據說也是在‘樓外樓’時期引進的,‘樓外樓’就此曾風光一時。”邱力立講述道。
黃楚九在娛樂業的第二塊“試驗田”位于現在南京路西藏路口的新世界處,當時的“新世界”也是上海一處著名的游樂場所,由黃楚九和經潤三等人聯合創辦,建筑由“通和洋行”設計,從質量和規模上來說,“新世界”都要比“樓外樓”勝出一籌。“黃老板本想以此大賺一筆,不曾想合作人經潤三突然去世,其夫人汪國貞與黃楚九在暗中矛盾升級。再加之經潤三在新世界的股份占了大頭,故而黃楚九不得以撤股新世界再次謀求別處。”
1916年,在黃楚九的堅持不懈下,他終于在當時位于法租界邊緣地帶的愛多亞路敏體尼蔭路口尋覓到一塊土地,這塊土地當時為張靜江張石銘家族所有。在雙方協商下,黃楚九以“租地造屋”的形式取得了這塊土地的使用權,“大世界”于1916-1917年以“租地造房”的形式被建造起來。1917年7月14日,大世界的歷史由此開始。
大世界最初時的建筑形態。
門票親民游樂豐富,演員在演出中也會做廣告
直至上世紀20年代中葉時,原本“大世界”的規模已不足以擔負起前來“白相大世界”的龐大客流,于是黃楚九出資對“大世界”進行了擴大和改建,大世界自此也就成為了后來人們腦海中那個擁有著巨型塔樓的熟悉身影。
“大世界”為何會紅極一時,成為當時人們娛樂文化的地標?邱力立分析認為,首先“大世界”的門票價格親民。“市民只要花上兩角錢就能入內看戲聽曲,游玩上許多游樂設施直至晚上夜場結束。大世界在游客定位上確實做到了大眾化。”并且,“大世界”不斷推陳出新:除了傳統曲藝外,許多來自于西方的“新鮮事物”在大世界內也遍地開花,哈哈鏡、電影、西洋鏡、魔術、溜冰(當時稱“跑冰”)、跳舞廳、動物園、機器跑馬、升高椅等,均為當時滬上時髦物件,對于大眾非常具有吸引力。
上世紀20年代,大世界擴建后擁有了巨型塔樓。
另外,在廣告宣傳方面,黃楚九的“廣告攻勢”也是鋪天蓋地。“就連當時在‘大世界’表演的演員在演出到一半時經常會主動走下臺來,向臺下觀眾推銷與黃楚九、大世界有關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老板黃楚九十分注重對于客戶的“感恩”:只要有客戶在他開設的日夜銀行存入5元后就可以獲贈一張大世界門票,當這位客戶拿著這張贈票光臨大世界后再能獲贈一包由黃楚九自家廠生產的“小囡牌”,客戶在得益的同時黃楚九也為自己的生意做了廣告。
上世紀20年代,大世界內的游樂設施。
曾遭遇意外墜彈死亡慘重,沉寂許久后重新迎客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黃楚九晚年因投資失敗、負債累累,再加之黃金榮等人的打擊,黃楚九的人生最終還是以悲劇收場。1931年,黃楚九病逝,他身后的那個“龐大商業帝國”同樣也在頃刻分崩離析。“大世界”的“黃楚九時代”至此落下帷幕,“黃金榮時代”由此開啟。
之后的1937年8月14日,是大世界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天。震驚中外的“八·一四大世界慘案”,上海的空軍飛機意外墜彈在大世界門前,導致2000余人傷亡。
大約在1942年,“大世界”的實際產權被滬上地產大鱷孫春生家族購得,邱力立透露,就是這位孫老板不惜一擲千金,開啟了在大世界與黃金榮“并駕齊驅”的接下來十余年光景。
1954年7月,上海市市文化局正式接管“大世界”,并于不久后將其改名為“人民游樂場”,至1958年1月恢復“大世界”原名。“文革”中“大世界”又被更名為“東方紅劇場”,1974年10月再次被改名為“上海市青年宮”,直至1987年1月再次恢復原名。
2017年3月,承載著無數上海人民記憶并沉寂已久的“大世界”在經過修繕后重新開門迎客,“新大世界”定位于非遺與民間、民俗、民族文化的傳承,以非遺的原生態和再設計作為主脈絡,專注于經典與瀕危、民族與國際、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