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紀念館需要門票嗎-鐵人紀念館幾點閉館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中國石油企業精神教育基地。這里,講述著永遠不會磨滅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如果你參加了“跨越時代,點亮大慶”,如果你的打卡地標點為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那么你得知道這些,更需要了解這些。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我國第一座工人紀念館,坐落于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原路2號。為了紀念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而于1971年建成的。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共經歷了1971年興建、1975年改建、9年擴建和2003年遷建4個發展階段。新館于2003年10月8日鐵人王進喜誕辰80周年之際奠基,2006年9月26日大慶油田發現47周年之際開館。
館區占地面積11.6公頃,主體建筑面積2.15萬平方米,建筑高度47米,基本陳列面積40平方米,展線長917延長米。建筑外形為“工人”二字組合,象征這是一座工人紀念館。頂部為鉆頭造型,正門臺階共47級,寓意鐵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歷程。
來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一進大院,矗立著的鐵人石像莊嚴肅穆。藍天下,鐵人處于工作狀態的動作,仿佛永遠不會停歇。
進館后,大型群雕《石油魂》,以宏大的氣勢表現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英雄石油工人,頭頂藍天、腳踏荒原,滿懷愛國豪情,一舉甩掉了我國“貧油落后”的帽子,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創造了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奇跡。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些鐵人王進喜在石油大會戰中發出的鋼鐵誓言,濃縮了鐵人的終生實踐和偉大人生,是鐵人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幕幕奮斗的場景、一幅幅定格的照片、一段段宏偉的事跡,這些都是那一輩人留給大慶人最好的精神食糧。
從入館開始,你一定不會走神,因為當年的那些人或事是震撼的,需要你慢慢看、細細品。
時光回溯,1960年4月2日,鉆機終于到了。可王進喜與隊友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套鉆井設備總重60多噸,在玉門拆散搬家,需要吊車、拖拉機各4部、大型載重汽車10輛。然而剛組建的薩中探區吊運設備非常少,怎么辦?王進喜說:“我們絕對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鉆機全都拉上井場。”
在人拉肩扛過程中,王進喜和幾個司鉆輪流喊著號子來鼓舞全隊士氣,他們喊出了“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的豪邁詩句。
鐵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創造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用實踐為我們樹立了一面永遠的旗幟。荒原不會忘記,篝火不會忘記,歲月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鐵人王進喜。
在整個大慶歷史上,鐵人王進喜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大慶發展史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如今,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已成為我國最具石油特色的文化景觀,弘揚民族精神的神圣殿堂,石油工人的精神家園。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中國石油企業精神教育基地。
這里,自開館以來已累計向中外觀眾1000多萬人次講述那宏偉的事跡。這里,講述著永遠不會磨滅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如需轉載請致電本報。
責 編:李佳明
審 核:代寶柱
監 制:芊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