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美術館的唯美句子-參觀美術館的唯美句子圖片
詩曰:
人世天堂看蘇州,
園林山水訴情柔。
文人墨戲樂自在,
詩韻吳中著春秋。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就是世人眼中的天堂。
2021-04-05,我們來到了蘇州博物館,在這里將了解蘇州,體味蘇州。
在參觀蘇州博物館(蘇博)前,沒有做功課,參觀博物館的時間有限,蘇博展區設有“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吳門書畫”的4個展廳,我們只能匆匆瀏覽。
更令人遺憾的是,蘇博有四大鎮館之寶:書畫作品《七君子圖》,宋銀杏木彩繪四大天王像內函、真珠舍利寶幢,五代-秘色瓷蓮花碗,一個也沒看到。
走進蘇州博物館
博物館成立于1960年。1999年邀請世界華人建筑師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這次參觀蘇州博物館很大的成分是沖著大師貝聿銘的設計而來的。
蘇博屋面以及其白色墻體,與花崗石“中國黑”混搭;“中國黑”黑中帶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陽一照,顏色變淺成深灰色,符合中國傳統的“粉墻黛瓦”, 避免了中國傳統建材,維護困難的弊病。
透過蘇博的窗戶,可以看到庭院的景色,更重要的是把室外的自然光線引入了室內。
設計大師貝聿銘的展室
在蘇博的走道中,窗戶就是一幅自然畫卷。青山隱隱,碧水悠悠,翠竹點綴,如在畫中。
人們就是在這山水之中,品味歷史,欣賞文物。
戶外幽幽翠竹,悄然呈現在眼前,讓人心曠神怡。
屋頂自然光線的引入。
銅如來佛像
白玉漁家樂船形擺件,代表了清代中期高超的琢玉工藝水平。
白玉蘇提春曉山:作品以杭州西湖為背景,用多種技藝雕琢而成,展現了蘇提春曉的秀麗景色。
作品中有乾隆御制七言絕句一首《御制蘇堤春曉詩》,“重來民氣幸新蘇,災后猶然念廑吾。此是春巡第一義,游堤寧為玩西湖”。
翡翠鴛鴦荷花件
象牙雕八仙
傳說中的道家八洞神仙。他們各持寶物過海,具有“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的美好寓意。
墨戲堂
貝聿銘先生有感于宋代在整個蘇州文化發展中所處的特殊地位,他要讓這間屋子本身成為展品,以展示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
宋代是中國建筑的成熟時期,李誡,留下了著名的《營造法式》一書。
蘇州的古典園林和現存的古建筑,大多是明清時期的,而勾勒蘇州城市格局分布的《平江圖》碑,是宋代的。
“墨戲堂”之由來:宋元以來,繪畫已經成為士大夫消遣自娛的工具。文人多以畫自娛,山水寫意成為精神慰籍,是解脫或享受的游戲活動。宋代的大書畫家米芾稱之為“墨戲”。
墻上所掛這幅畫,是北宋書畫大師米芾的作品:春山瑞松圖的臨摹本,也是主庭院片石畫的靈感藍本。
文同、蘇軾、倪瓚、吳鎮、文征明等皆喜作墨戲畫,這種文藝創作和欣賞的“自娛”曾一度成為文壇的時尚。 “墨戲”漸漸成為水墨寫意畫的別稱。
蘇州刺繡,簡稱蘇繡,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
匆匆一瞥,雖有很多遺憾,但感受頗多。在蘇博,我領略了世界一流建筑大師貝聿銘傳統思維和精湛的設計,感受了江南的名山秀水及精美的園林藝術,曠達和柔美的吳中文化......
蘇州,讓人留戀,耐人尋味。
詩曰:
人世天堂看蘇州,園林山水訴情柔。
文人墨戲樂自在,詩韻吳中著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