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是現在的哪里;古越指浙江嗎
勾乘山雄姿
浙江諸暨勾乘山,史稱句無山、九乘山、九層山、句踐山、勾嵊山等,在我國歷史上,勾乘山是一座古越國兩代君王(允常和勾踐)建都的“王者之山”,是一座歷史名山。勾乘山區域方圓幾十里,大部分坐落諸暨牌頭、安華兩鎮境域內,部分區域屬義烏最北邊大陳鎮,汽車繞勾乘山區域一圈約28公里,牌頭、安華兩鎮境域各10多公里,義烏大陳鎮5公里左右,勾乘山區域中牌頭、安華兩鎮與大陳鎮的邊界線(也是諸暨義烏的市界)直到勾乘山主峰,牌頭、安華兩鎮占勾乘山區域80%左右面積,義烏大陳鎮只占20%,只是主峰偏向大陳鎮的紅峰村(原村名叫白峰嶺下)。該村歷史上歸諸暨,后屬義烏,村民多說諸暨話,風俗亦同諸暨。勾乘山是越國在紹興建都城之前的“古都”,有史料為證:宋《會稽志》載:“勾乘山,舊經云:勾踐所都也。”《國語?越語》載:“句踐之地,南至句無(即勾乘山),北至于御兒,東至于鄞,西至姑蔑,廣運百里。”據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九乘山,在諸暨南五十里,舊經云勾踐所都也,又名勾乘山,其山九層。”無論在歷史上、地理區域上、傳統習慣上都稱“諸暨勾乘山”。越國先后在諸暨境內的埤中(今店口、阮市一帶)、大部(今楓橋一帶)、勾乘(牌頭、安華一帶)建立過都城,有史籍文物可考,有古跡遺址留存。如果說埤中(今諸暨店口、阮市一帶)是越國建國之發端,大部(今諸暨楓橋一帶)是越國穩定過渡時期,那么勾乘山就是越國由弱到強進而位列春秋五霸的搖籃,是古越國的發祥地。“越國古都”一脈承之。
勾乘山越國古都遺址示意圖
春秋末年,句踐之父允常擴兵振興越國。公元前494年,勾踐攻吳國兵敗退守勾乘山,句踐騎馬倒退上山,吳兵沿馬蹄印反向追殺,使句踐得以逃脫,屯兵于山。但吳王夫差與伍子胥揮師圍之,句踐和范蠡被迫入吳為質,歸國后臥薪嘗膽,誓雪國恥,打敗吳國,后遷都紹興圖謀發展,封此山為勾乘山,封側山為越山,歷史上有超越鄉、華越鄉、越山鄉之稱。勾乘山及周邊的古跡遺存有:刀劈石、射箭石、退馬坡、鴟夷雙井、南寨、沙戰頭、大仗塢、天子園、搖石頭、大墓山、王墳岡、千秋橋、巢勾山等。名寺古剎有越山禪寺、越王殿、廣福寺、普濟寺、勾乘禪寺、白云觀、永慶庵等。勾乘山越國古都遺址具體位置到底在哪里?在沒有正式考古發現證實的情況下都是推測。近期紹興越城區南山遺址、大湖頭遺址的考古發掘發現越國時期聚居地大量柱洞和遺址點,說明當時越國人口比較密集人類活動比較頻繁了,有江南地區獨特的近水源布局的特點。紹興以前勾乘山西北面都城可能性比較大,因為都城即使是2000多年前古越都城一般總要有一塊范圍比較大的臺地,要有的充足水源,水路要通,不可能到勾乘山東南面靠邊界線的山溝里建都城的,所以說,古越國的都城不可能在義烏的,在諸暨牌頭鎮域內的可能性最大。諸暨勾乘山越國古都所在地!諸暨勾乘山越國搖籃!諸暨勾乘山古越發祥地!這響當當稱呼,響當當的金招牌,名副其實,實至名歸!
牌頭珠村的越王殿
諸暨勾乘山有這么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但在打響“越國古都”這塊牌子,弘揚古越文化,開發旅游資源方面,力度似乎一直不夠大。東陽與諸暨爭東白山,蕭山曾起勁地和諸暨“爭”西施。至于勾嵊山,義烏只有一個村的地域在勾乘山區域內也爭得很起勁。義烏市文明辦曾出版的《義烏文明100問》第一問赫然寫道:“越國古都在(義烏)勾乘山”,曾經有一位義烏的翁姓作者所寫的《于越古都在義烏》一文被金華市社科聯評選為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義烏紅峰村一位金姓企業家在開發勾乘山古越文化和旅游產業方面化了相當大的精力和財力。他以義烏市古越文化研究會、中華越都商圣財神谷集團有限公司、義烏市越都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義烏市勾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些或成立或想成立的研究會和公司名義,極力宣傳越國古都在義烏勾乘山靠紅峰村一邊。在紅峰村后勾乘禪寺舊址的一處山灣籌備打造義烏古越文化園,還廣發邀請函,邀請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支持并投資義烏古越文化園。古越文化園曾被義烏市列為義烏市重點開發工程,將商圣范蠡財神文化與義烏商貿文化相融合,準備在重修勾乘禪寺的基礎上再建商圣財神谷;籌劃建造越王勾踐陳列館,發掘與整理勾乘山越王勾踐歷史文化;創辦出版古越文化刋物《古越文化大雅》,制作古越文化相關影視作品;開發利用勾乘山旅游資源,豐富旅游內容,提高義烏古越文化園知名度,給游客提供一道文化饕餮盛宴,準備在古越文化園建造一處由省內外著名書畫家題詞的書畫碑林,陳列名家大作,使古越文化碑林成為義烏這座“王者之山”的新亮點。目標定的不謂不高,海口吹的不謂不大,可是后來這一切似乎都停歇了。現在見到的所謂義烏古越文化園建造地包括勾乘禪寺附近還一片荒蕪,不知什么原因連原來生意不錯的“越都山莊”已被拆除,現場留下一些建筑殘跡,那個竹亭子和那座迷你型所謂“千秋橋”還在,刻有省內外著名書畫家題詞的一整排碑石(大概算是規劃中書畫碑林)已淹沒于荒草樹蔓之中。聽說最近紅峰村與杭州靈隱寺達成了重修勾乘禪寺的意向,若重建完成,義烏紅峰村的勾乘禪寺會成為勾乘山古越文化的重要一環,成為勾乘山旅游線上的一處很重要的景點。
義烏紅峰村勾乘禪寺
義烏紅峰村勾乘禪寺旁書畫家的題詞石碑
勾乘山南麓安華鎮特別是勾乘山村(由厚溪、朱家川、搖石頭、俞家塘、山頭后等自然村組成)在挖掘弘揚勾乘山古越文化,開發勾乘山觀光旅游產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勾乘山村利用獨特的勾乘山古越文化資源,在安華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創造和承繼深厚的人文內涵,建造了文化禮堂和創建新的旅游景點。邀請了諸暨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和諸暨市作家協會的作家,編寫出版《勾嵊山傳奇》一書,為開發勾嵊山文化旅游,提供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勾乘山村厚溪自然村有文化的老前輩為收集整理古越文化資料也化了相當大的精力出了不少力。勾乘山村大力弘揚臥薪嘗膽、奮發圖強、敢作敢為、創新創業的"膽劍精神",致力于勾嵊山開發與古越文化品牌的培育,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村鎮的競爭力。勾乘山村一位宣姓企業家有能力有情懷,籌措資金成立了浙江勾嵊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和浙江勾嵊山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村經濟合作社統一流轉了山林5000畝,土地600畝,山塘水庫23個。公司依托勾嵊山獨特的古越文化,傾力打造古越文化產業園,環繞勾嵊山腳共建設4個果園,建成現代標準大棚180余畝,已種植600畝各類水果,其中西子紅美人280畝,錦繡黃桃70畝,油茶50畝,葡萄柚50畝,太秋甜柿20畝,宮川橙橘10畝。公司以鄉村振興為己任,傾力打造文化旅游、鄉村休閑、果園采摘、康養民宿為一體的古越文化產業園。現在這個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勾乘山村還是浙江省農科院鄉村振興示范基地、浙江回禾嘉谷農業生態基地、浙江省生態文化與科普攝影基地,也是諸暨市古越文化研究會駐地。安華鎮早在2010年就啟動了勾嵊山森林公園的申報活動,以森林觀光、生態科普和鄉村休閑為特色,展示山青水秀的自然風光,讓人們親近自然,享受農家生活,體驗農耕文化。安華鎮的勾嵊山森林公園被紹興市林業局正式認定為紹興市級森林公園。
勾乘山村村口
勾乘山村的產業園
勾乘山西麓北麓屬牌頭鎮域的區域較大,牌頭鎮域內越國古都歷史遺存較多,有越山、越王殿、南寨、退馬坡、刀劈石、射箭石、鴟夷雙井等。牌頭鎮及勾乘山麓的山下周、越峰、三保里、坑西等村近年來開始重視挖掘弘揚勾乘山古越文化和觀光旅游產業,修建了多條通向勾乘山各自然景點人文勝跡的游步道。2017年9月,牌頭鎮在坑西村與三保里村之間勾乘山腳的一個山坳口新建成一座“興越亭”,牌頭鎮人民政府舉行了“興越亭”落成及“古越國遺址碑”揭碑儀式。“古越國遺址碑”碑文是當代書法家、上海資深媒體人、諸暨著名鄉賢錢漢東先生題寫的,他對開發勾嵊山景區、挖掘古越文化充滿激情一直也十分支持。早在1990年代,牌頭鎮的周越夫(已故)、許培法、安華鎮的宣善民(已故)等一些在勾嵊山下土生土長的前輩們,查閱史書,走遍勾嵊山,走訪調查、尋找古跡,收集整理民間傳說并提議開發勾嵊山景區。近些年來,義烏開發勾乘山的行動引起了牌頭、安華兩鎮熱心人士的關注,覺得諸暨各方面的資源和條件都很好,把開發勾嵊山的意見向鎮和市有關部門領導反映。牌頭鎮新升村一位曾在杭州創業的袁姓文化人,回牌頭后化了好幾個月時間,徒步走遍勾嵊山周邊的山山水水和幾乎所有的自然村,與原牌頭區委委員、區人武部部長、安華鎮退休干部宣同志一起,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一份近萬字的民間開發勾嵊山建議書——《穿越四千年的華夏文明——勾嵊山景區開發綱要(送審稿)》,獲得有關部門和一些鎮村干部的認可,但還沒有實質性的動作。諸暨市有關部門和牌頭鎮應該行動起來,啟動開發建設勾乘山景區,使2500年的古越文化得到應有的利用,讓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古越文化,推動休閑生活與傳統文化融合發展,使勾乘山成為觀光旅游和精神教育的勝地,這對弘揚“越王勾踐”的奮斗精神,保護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促進旅游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民間編寫的勾乘山景區規劃方案
勾乘山景區開發,文化園、農業園、森林公園的建設,應該有整體規劃和整體部署,諸暨市內牌頭、安華兩鎮要協調好,適當時與義烏市也要進行協調。義烏市民間多年前即單方在王墳崗設置埋藏物,大力宣傳越都在義烏,搶注“越國古都”“勾踐故里”、“西施亭”等商標。鑒于越國都城遺跡刀劈石、射箭石、退馬坡、鴟夷雙井、南寨、勾無亭、大墓山等大量遺存位于諸暨境內,義烏政府部門雖支持民間觀點,但至今少有實質性行動,“唱停”不如聯合,可以向義烏方面提出兩市聯合開發的建議。在聯合開發中不應出現多處“越都遺址”、“退馬坡”、“勾無亭”“越王墓”……,不要有多處“古越文化園”,不應胡亂認定和編寫越國史跡和歷史傳說,不應像義烏那位金姓企業家那樣,以“勾踐托夢”的辦法,將紅峰村和他的山莊定為西施外婆家、勾踐故里;把退馬坡、臥薪嘗膽處等史跡都編造成紅峰村后勾乘山腳一個山坳里的勝跡,越國古都也“搬”到那里,山莊命名為“越都山莊”,假而空是不長久的。編輯出版有關勾乘山的宣傳資料和書籍要認真校對審核,如《勾嵊山傳奇》這樣正式出版社出版的書中不應該出現不妥的句子和不準確的說法,如:“勾嵊山位于諸暨、義烏、浦江三縣(市)交界”、“坐落在安華越山腳下的越王殿”、“當地安華的同文山小學是諸暨南邊最高檔的學府”、“…在越山寺腳下至安華珠村不到5千米處”。勾乘山與浦江縣不交界,越山、珠村、同文都是在牌頭鎮,怎么前面加上安華的,這是很明顯的錯誤。各地各方要摒棄小氣派小圈子的思想,不草率,不急功近利,不搞小動作,資源共享,共同努力,合作才能共贏,才能把勾乘山區域打造成諸暨乃至江浙滬一條精品旅游線。
牌頭道凝山白云觀
白云觀旁“江南第一羅漢松”
安華廣福寺大殿
安華永慶庵
牌頭越山寺原寺門
越山寺鑒直殿
近日,諸暨市牌頭鎮人民政府和諸暨市詩詞楹聯學會將在勾乘山麓的越峰村寺下張自然村共同舉辦浙江百名詩人勾乘古越文化采風活動,宣傳傳承優秀歷史文化,提高勾乘山旅游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勾乘山區域已有的人文資源和美麗自然風景已經吸引了不少游客。環勾乘山線路上有眾多的人文史跡、寺廟古宅和自然景點,如果開車從牌頭集鎮出發,向東通過長潭大橋,穿過南北向的諸安快速道,沿諸齊(諸暨至齊村)公路不到2公里就到了勾乘山的側山——越山,半山坳中有千年古寺——越山寺(云居禪寺),越山寺風光旖旎,三面環山,寺門前有一池,廣可數畝,清澈見底,古藤老樹,恍若仙境,現開車可以直達寺前。寺下有古村——越峰村寺下張自然村,村中有規模宏大的張氏宗祠。向東行1公里到珠村,山邊有“刀劈石”,村中有“越王殿”。
牌頭越山刀劈石
有通往勾乘山主峰的游步道。又1公里到梅溪自然村,村北道凝山上有“白云觀”,有一棵高15米,樹圍近5米的“江南第一羅漢松”。梅溪向東2公里到坑西村,村中有古祠古橋古樹,村邊有一條直通勾乘山主峰的游步道。從諸齊公路與璜八(諸暨璜山至義烏八里橋)公路交接點轉向南不到2公里就到了義烏紅峰村,村中有古祠——“金氏宗祠”,村后山坳中有“勾乘禪寺”。行2公里到義烏宦塘村,村附近山上有“普濟寺”。過宦塘村后向西南沿鄉間水泥道路就進入諸暨地界,到安華鎮勾乘山村,村域內有“勾嵊山生態農業產業園”,有“搖石頭”“大墓山”“天子園”等史跡,有游步道通往勾乘山主峰王墳岡,村中有“文化禮堂”。從勾乘山村向西過礦亭村行3公里到安華鎮上的諸安快速道終點,在諸安快速道轉向北行3公里到安華湖頭村,從湖頭村向勾乘山腳方向可以進入新塢、景戚塢自然村,村中有古樹古宅,有一座新修的寺廟——“永慶庵”。近旁還有一座正在修建中的“廣福寺”,“廣福寺”地界屬安華鎮墻頭村,1927年6月,曾在廣福寺召開過黨員積極分子會議,成立了諸暨南鄉區委。湖頭村向北行不用2公里就進入牌頭鎮山下周村的白塔陳自然村,村邊有白塔廟。沿諸安快速道繼續向北到埂大自然村,浦陽江上游最古老的防洪堤——萬定埂就在埂大村村頭。埂大村過去是上樓宅自然村,再行不到1公里就到了長潭街村,牌頭集鎮向東經過長潭大橋的連線公路就在長潭街村與諸安快速公路相連,到了長潭街村的公路連接點(十字路口),環行勾乘山區域一周正式完成。
期望能盡快開發完善環勾乘山古越文化旅游線,并與諸暨西施故里——斗巖——湯江巖旅游線結合起來,這將是諸暨旅游業發展新的亮點,對傳承諸暨歷史文化促進諸暨旅游業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