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九龍瀑海拔高度多少米、黃山九龍瀑大峽谷景區(qū)簡介
初冬暖陽與霜風(fēng)較著勁,手與脖子便不安分地一伸一縮間更替,我憤憤飆出粗話以解尷尬處境。
冷清,蕭瑟,誰成想竟是4A景區(qū)的氣氛,這得歸罪于流毒的“月事”。
而我悻悻然出現(xiàn)在這冷清蕭瑟之中,這得“歸功”于流毒的青睞。
我與流毒較著勁,工作在忽明忽暗中膠著,粗話就免了,自行走一趟旅游,以解景區(qū)的寂寞—雖說,喧鬧是相互成就的!
黃山東麓,頗多峽谷,我當(dāng)下所處的是號稱黃山三大瀑布之一的九龍瀑景區(qū)。
入得園內(nèi),目光便被吸附,上眺,云中一座三角峰端如佛陀巋然不動,光滑的巖石身軀零星綴色林木,那色澤與近前竹林喬灌的蒼翠欲滴大有不同,其暗淡灰蒙,也正因此,使得山端的林木與山峰渾然一體,使得“佛陀”深沉而雄略,智慧地在云端俯瞰竹林喬灌,溪水流瀑,巧石山路,以及微微之我,我大概聽到它的言語了:眾生平等。
可我不禁反問,平等的哲言,何以在云端,在天邊,在無窮盡之處才能說呢?
目下咫尺近前,右側(cè)是徒步峽谷的臺階路,中間一塊平整的巨石作為景區(qū)門牌石,上書黃山九龍瀑與4a景區(qū)標識,左側(cè)一座廊亭,應(yīng)是供返程游客休憩之用,也平添了一份古樸園意。
門牌石與廊亭之后,一股飛白與隆隆之聲一齊刺激我的感官。使我不由自主貼近,欲一親芳澤。
走進跟前,半圓柱的崖壁圍攏,當(dāng)中一股白流飛泄垂流,與壁底淵潭激蕩,源源不絕,純白浪花在隆隆之聲中沒入深綠,留下滿目的波紋粼粼閃閃,以證明它曾經(jīng)的浩蕩。左前石壁紅書龍女潭三字。這龍女潭近似圓形,直徑有18米。水面散落一池秋冬落葉,落葉的底端隱約可見石塊。隱約是因為四周植被豐茂,遮住了大半日光,加之崖壁紫黑,龍女潭又深不可測。潭水也在這復(fù)雜的環(huán)境中一半是翡翠,一半是黑珠。
飛瀑的對面,正是龍女潭的豁口,潭水化作飛泉而下,山巖似被鑿開,斷裂嶙峋,形成三兩小池與山澗,這飛泉得以成為清流,在這池子山澗中奔流不息,以至于去哪?大概是新安江吧!
才子佳人功成名就后,民眾往往好究他的求學(xué)、生世、祖居,原因不得而知。但我見這清流源于飛泉,源于深潭,源于流瀑,就想繼續(xù)溯源這源源不斷的水之奇妙,究竟始于何處!
龍女潭右側(cè)一條小陡坡拾級而上,并入峽谷幽幽的山徑,想必徒步山徑便可一探究竟。
小拾幾步便越過龍女潭瀑,眼簾盡是緩坡的上臺階,在兩側(cè)樹林相裹中安詳。在林木稀松處,可見左側(cè)亦是小池山澗與龍女瀑布銜接。隆隆聲漸行漸遠,四周歡快的鳥啾漸趨明朗,四仰張望,可是林木多為常綠喬灌,枝繁葉茂,只聞其歌,難覓其“人”。
如此林蔭小路行走約300米后,忽的眼前灼閃,那是頗大的一方水池,倏然快步行至跟前,只覺心胸蕩漾,那可是比清澈見底還要高出一個境界,我暫且稱它綠澈見底抑或碧澈見底,山谷的徐風(fēng)掠過池面,在陽光的映襯下浮起滿身閃爍的魚紋,恰似璧玉的表皮令人心生愛戀,情不自禁地要去摩挲。池中無魚,可見水至清,沉底的石,沙,落葉清晰可見,也都失了原本的灰黃,泛出淡淡的綠光來。這使我出現(xiàn)錯覺,以為這并不深沉,可真要下了水,腳掌踮著也未必夠得著水面。果然,越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
這方大池是人工修葺的小壩攔腰而成,壩面南低北高,水池蓄水漫過南端便潺潺而下。水池上方,巨石攔截,水路蜿蜒,這溯源暫且還道遠。
繼續(xù)往上不多路,一座仿舊拱橋?qū)⒙芬翆γ嫔絺?cè),拱橋下是寬敞而又四方平整的溝渠,溝渠對面是座徽派古建與重檐歇山頂古建相混合的一排房舍,除了水質(zhì)依舊碧澈自然,其余無不顯出人為的痕跡,好在修葺仿古,周遭山林掩映,倒也生出古樸園林之輝。
那房舍是一座寺,門牌書寫-民間信仰館,供奉佛家偶像,門前廣場旁一座石墻,雕刻有九條形態(tài)不一,顏色各異的飛龍,與景區(qū)名稱九龍瀑相呼應(yīng)。轉(zhuǎn)過身倚靠溪欄,山澗中巨大的山石零落,形成天然的大壩,其中有一塊巨石巧似烏龜,景區(qū)也特意應(yīng)景地取了赑屃之名,意為龍生九子之一,是古代神話之獸,經(jīng)常做為石碑底座,是任勞任怨負重前行的品德象征,也有龜能長壽的吉祥之意。
再行,是一片開闊之地,亂石成堆,且是巨大版的鵝卵石,不知用了多少年,從黃山上滾落而來,滾落沖流的途中也磨平了棱角,只是還沒有整體破碎,成為那微小版的鵝卵石。偉人之所以成偉,便是因為經(jīng)年不落的山峰,供人瞻仰—這或許就是,平等的哲言,何以在云端、在天邊、在無窮盡之處才能說的聊以慰答;而不濟些的,也能成為這山澗里的巨石,贊為強人,讓人稱奇;再不然,就去溪河旁平躺為鵝卵石,讓人踐踏,如霜打的我。原來世間的命運皆是殊途同歸。
亂石之上是座“壩橋”,之所以稱壩橋,是因為,它既能蓄水,也能供游人行走過溪。途中若是對于碧水的喜愛久憋而壞,可借此機以洗手洗臉的名義與水親密。景區(qū)內(nèi)游泳是絕對禁止也不雅觀的,我想洗個手洗個臉倒不至于萬夫所指吧。
過壩橋沿溪邊走幾十米,又將通過一條木板鋪就的吊橋回到對側(cè)。吊橋懸空于山溪,人行其間晃蕩不已,在這靜謐的山谷中,平添了一份動趣。
而后山溪漸變逼仄狹窄,高崖深壁,兩座山峰也相互靠攏,倘若不是山頂陽光灑下,大以為漸入的是一處山洞,而通往的是世外桃源。此處被稱作青龍澗,山澗底一塊長達百余米的青灰色巨石,以象形青龍而命名。
假意乘坐青龍騰空而上,巨石逐漸嶙峋刺骨棱角分明,山澗依舊逼仄高深,溪水嘩嘩不絕,幾處陡坡流瀑也構(gòu)建成臺階水梯,以供青龍越水飛升,直至第九瀑的崖底。
我坐在崖底巨大的巖石上,仰望崖壁高聳,欣賞第九瀑的高不見源。瀑水稀薄,這是冬日少雨的緣由,但從未見停,真可謂細水長流,巖壁被瀑水經(jīng)年累月沖刷的光滑紫黃,崖底三處潭池,與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少了些綠氣,多了些反射之黃,頗有云南的黃龍玉色澤。其中最里的小潭直徑不過兩米,卻由于常年的水落而成深井,這是現(xiàn)成的水滴穿石的佐證,激勵著我走向側(cè)旁最后一段上坡,直至激勵我堅持走向旅游業(yè)的復(fù)燃!
這最后一段上坡路,著實有些累力,據(jù)說總計486個臺階,與來時不同,沒有緩沖的平坦路。我似有些與“人”賭氣,一口氣走完臺階,好似賭氣贏了便能遇見好的未來,旅游業(yè)恢復(fù)的未來。瀑布似乎也明白了我的心意,在路旁唱的更歡,行的更快,以資鼓勵我的幻象!
登頂后是一座破敗的仿古“石亭”,破點也無妨,正是登頂者亟需的休憩場所。片刻后觀望右側(cè),霎時明白九龍瀑名字的由來,這又是一片天地,之前的之所以叫第九瀑布,緣由這上方依次排序地羅列著五六七八瀑,自上而下階梯式曲折而來,至于再上方的幾個瀑布,已無路探尋,也無法目擊。
我興致盎然地附身前往這新天地的崖底,最下方的深潭很奇特,四周黃澤,深潭的中下端一抹深綠,這是由于潭水四周水淺,中下端卻是一處深不可測的地宮,像地府的冷眼,盯著我,使我發(fā)怵,發(fā)寒,就待疫情反復(fù),好將我吸進那無底的黑淵!
于是我慌忙離去,前往另幾個瀑潭,一樣的崖壁與瀑布,只是每處瀑布下,都有那黃澤的中心透著一顆冷眼。
在盡頭處,我仰望陡峭山崖,青天與紫黃崖頂銜接處,水流滔滔,依舊不見所源,雖無法繼續(xù)親身溯源,但我想,這水肯定是由黃山諸多山峰之頂匯聚而來吧。山頂?shù)年柟庀蛏贤嗜ィL(fēng)又勁起。我縮了縮脖子,逃似地離去。原路返回這1.5公里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