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張氏帥府小學生作文—游張氏帥府作文400字
張氏帥府,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官邸和私宅。
張學良出生于清光緒二十七年 (1901年),卒于2001年美國夏威夷,享年101歲。
雕塑 《張學良》,右手握皮帶,左手下垂拿手套,其表情似乎是憂國憂民,目光深邃、嘴唇緊閉。由沈陽魯迅美術學院張秉田教授創作,2005年落成。
張氏帥府,始建于民國三年(1914年),現在可參觀東院大、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建筑。
又稱“張學良舊居”,因為1996年國務院以“張學良舊居”稱謂,公布其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院大門,精美的木雕,些許石雕交錯。
東院二門,也稱為垂花門、儀門,前額書“望重長城”,后匾書“桑梓功臣”。
張學良的前半生做對了兩件大事:一是東北易幟,維護了祖國的統一;二是西安事變,逼蔣抗日,推動國共兩黨合作。
張學良的后半生被禁閉、郁郁寡歡,在臺灣寫下了:“山居幽處境,舊雨引心寒,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干”的詩句。
大青樓,建于1918-1922年,為仿羅馬式建筑,因該樓采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
大青樓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主政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和居所。
大青樓堪稱民國時期東北建筑的經典之作,外部立體浮雕和內部主要房間的壁畫裝飾是看點。
大青樓假山南面門上,張作霖手書“天理人心”匾額。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投身綠林,清政府將其招安,最后成為北洋軍閥奉系首領,號稱“東北王”。因不肯聽任日本擴張勢力的擺布,與日本政府在東北的既得利益相抵觸。
小青樓,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于民國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磚青瓦建筑而成,俗稱小青樓。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傷的張作霖,因醫治無效在小青樓走完了一生。
小青樓每個門窗的上面均采用鎮石磚雕裝飾,以花、鳥圖案為主。
九一八事變中,究竟是誰下令“不抵抗”,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1931年9月19日下午2時半,事變次日張學良接受記者采訪時坦陳:“昨夜接到沈電,驚悉中日沖突事件。惟東北既無抵抗之力量,亦無開戰之理由,已經由沈,嚴飭其絕對不抵抗,盡任日軍所為。”由此可見,“不抵抗”的命令是張本人所下。
1992年1月2日,張學良在臺北接受張之宇、張之丙姊妹釆訪時,解釋了“不抵抗”的原因:一是沒有認識到日本侵華野心,以為只是“挑釁”、“找點麻煩”;二是認為中日軍力懸殊,打不過日軍。
分析歷史人物,功就是功,過就是過,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
題小詩一首《張氏帥府》:
千軍潰退望塵煙,國恥家仇兩惘然。
一夜博得兵諫蔣,閑庭隔世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