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108塔為何而建;寧夏108塔圖片
“黃河九曲匯青銅,看水先須訪古峽”。青銅峽是黃河上游峽谷地段的最后一個峽谷。舊時,從余家橋坐船或皮筏,經青銅峽谷,到廣武或彰思堡,計程40里。現(xiàn)在,從游艇所乘船,逆水而上,出峽谷到睡佛山,實際長8.6公里,寬為300——600米,最窄處90米,谷深200米。自1958年建成水電站之后,這里形成一個長43公里,最大面積為113平方公里的水庫。水庫依山傍水,風光明媚,景色秀麗。
青銅峽谷兩山對峙,黃河水深且急,地形險峻,山河相襯,風光旖旎,景點眾多。尤以睡佛山為名,其海拔1360米,由于山體錯位形成一座酷似仰臥的大佛,大佛坐西向東,神態(tài)凝重,栩栩如生。
中國古代大型喇嘛塔群。一百零八塔是中國現(xiàn)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于銀川市南60公里的青銅峽水庫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東,依山臨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題記的帛書和佛禎,可能建于西夏時期是喇嘛式實心塔群。
塔自上而下按 1、3、5、7、9……19奇數(shù)錯落排列成12層,每層塔前用磚砌護墻一道,地面用磚鋪墁,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塔群,共 108座。始建年代不詳,根據(jù)《大明一統(tǒng)志》和寧夏方志《弘治新志》記載,過去認為是元代一百零八塔所建。
但從歷次修繕出土的西夏文帛畫、彩塑和彩繪圖案、題記等遺跡推測,該塔可能是西夏的遺構。元、明、清各代曾多次修葺。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自治區(qū)旅游局評為AA級景點。
據(jù)考證,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每當風和日麗,群塔倒映在金光閃閃的湖中,景色奇特、幽雅明麗。塔群坐西朝東,背山面水,隨著山勢鑿山分階而建,由上而下,錯落有序,呈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數(shù)排列,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的大型塔群,這108塔,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較大之外,其余均為小塔。塔全部用磚砌成,抹以白灰,屬于喇嘛式的實心塔。塔群的總體布局別具匠心,風格獨特。
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形體較大,高 5米,塔基呈方型,為過洞式喇嘛塔,面東壁有龕門。2~12層高2.5~ 3米,均為實心喇嘛塔。塔座平面有八角或亞字形的須彌座,上建塔身,剎頂施相輪傘蓋寶珠。
塔體分為4種類型:第 1 層塔身覆缽式,2~4 層為八角鼓腹錐頂狀,5~6 層呈葫蘆狀,7~12層呈寶瓶狀。該塔初建時塔心正中立一豎木,土坯砌筑,外施粉彩。
后代重修時,在土坯塔體外另用磚包砌,并抹泥皮和粉妝。塔基下面曾出土有西夏文題記的帛書。 1987~1988年對塔群進行了加固修繕,安裝了金屬寶頂和塔群護欄、臺階。1989年正式劃定了保護范圍,并委派專人看護。
結合一百零八塔塔群內外發(fā)現(xiàn)的西夏、蒙元時期的遺存、遺物,史志文獻的記載基本被印證。可以確定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興盛于蒙元時期,故而明代稱其為“古塔”。在明清兩代,這里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建筑的中心,受到善男信女的養(yǎng)護與崇拜。
這些,從1962年發(fā)掘塔群下河灘上兩座小磚塔清理出的殘碑上可得印證,殘碑文字詳細記載了上百年中修塔廟的記錄。明清時期的信士和善男信女為保護此圣跡,又在其外用磚石包砌修葺,成為一方勝境,僅到近現(xiàn)代才逐漸敗落。
考古發(fā)現(xiàn)一百零八塔的塔身形制有復缽、葫蘆、復鐘、折腹式四種,其塔座有十字折角和八角形束腰須彌座二式。不同層級上的每排塔身的外形都有不同砌筑法的變化,構成有序的群體組合,蔚為大觀。
在塔群北側的山水溝北坡上,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座磚塔。這座塔上部坍塌,僅存了30厘米高的基座,平面為八角形。經過清理,在塔基內發(fā)掘出陶缽一件、泥塔模十多件、西夏文經書殘卷。
結合一百零八塔塔群內外發(fā)現(xiàn)的西夏、蒙元時期的遺存、遺物,史志文獻的記載基本被印證。可以確定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興盛于蒙元時期,故而明代稱其為“古塔”。
在明清兩代,這里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建筑的中心,受到善男信女的養(yǎng)護與崇拜。這些,從1962年發(fā)掘塔群下河灘上兩座小磚塔清理出的殘碑上可得印證,殘碑文字詳細記載了上百年中修塔廟的記錄。明清時期的信士和善男信女為保護此圣跡,又在其外用磚石包砌修葺,成為一方勝境,僅到近現(xiàn)代才逐漸敗落。
一百零八塔的這類形制,不但在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多處見到,在寧夏多處也有發(fā)現(xiàn)。這些具有藏傳佛教建筑特色的宗教建筑的廣布,說明西夏時期藏傳佛教之繁盛。
一百零八塔區(qū)發(fā)現(xiàn)的遺跡和出土文物,也更有力的證明自西夏以來,藏傳佛教在西夏故地的普及和影響是何等深遠。一百零八塔區(qū)不僅發(fā)現(xiàn)了西夏文佛經和藏文咒語,還有藏密風格的唐卡和塔婆塔模及造像。這些發(fā)現(xiàn),究其題材、內容、藝術風格和制作方法,都具有西夏至蒙元時期典型的時代特征。
民間相傳,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點將臺”,“天門陣”,其實它是佛教的紀念塔。佛教把人生煩惱歸結為108種,為清除煩惱,規(guī)定貫珠108顆,念佛誦經108遍,曉鐘108響。建筑108塔意為消除煩惱。
108塔也是這種思想的產物,據(jù)說,據(jù)說,來這里游覽的人們,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煩惱,帶來吉祥和好運。數(shù)一個塔即除一種煩惱,如能一口氣數(shù)清所有的塔,則可盡除人生煩惱。不少游人至此都要數(shù)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