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外灘哪年建的;塘沽外灘的歷史
海河外灘公園是天津市于2003年綜合開發海河的龍頭工程,也是塘沽區政府本著以人為本,倡導民眾至上,“還河于民”的重點項目。外灘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是塘沽城市建設中的一大手筆。公元于2003年2月開工,當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集休閑、娛樂、購物、上鏡、美食于一體的景觀區,是天津濱海地區最大的休閑廣場。
海河外灘公園
一提起“外灘”,不能不使人想到上海的黃浦江外灘。而無獨有偶,這里的外灘恰好是在上海道于海河之間。上海外灘和海河外灘,雖分處南北,但在某些方面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其地理位置均處在河流入海口;海河與黃浦江的流水一樣浩蕩,都有著綿長的淵源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兩個外灘也各有千秋,以其獨特的形象吸引著游客。
海河外灘公園是天津市于2003年綜合開發海河的龍頭工程,也是塘沽區政府本著以人為本,倡導民眾至上,“還河于民”的重點項目。外灘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是塘沽城市建設中的一大手筆。公元于2003年2月開工,當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集休閑、娛樂、購物、上鏡、美食于一體的景觀區,是天津濱海地區最大的休閑廣場。超大規模的外灘公園,會讓游人們盡情領略海濱城市的無限風情。
海河外灘公園
入園處是一船形建筑碑體,“海河外灘公園”鐫刻在上面,這園名是由市委書記張立昌同志所題寫。碑體背面的“外灘公園記”為市委副書記榮欣海同志所擬,整篇碑文概括地勾勒出塘沽的地理、風貌及歷史沿革,介紹了建造外灘公園的背景,描繪了塘沽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碑文沿襲古代駢文體制,詞藻華麗考究,韻律十分優美。如此瑰麗的文章出自當今青年學子之手是難能可貴的。
與碑記相對應的圓形建筑體,采用不銹鋼材料,外形似一巨型貝殼,呈微張欲合之勢,從設計造型看,一實一虛,一陰一陽,張合有度。當我們順著建園碑記方向看,貝殼的這一面又像一張網,介于“貝殼”與碑記中間的物體有恰似船的拖帶物,給人漁獵張網收獲的感覺。兩座建筑物,一西傾、一東斜、一橫崗、一豎網,由于中間物體的作用,對峙與平衡,是人整體感覺穩重,從而達到了“力量張弛”與“平穩強勁”的完美、和諧、統一。
塘沽海河外灘東起新華路立交橋,西至悅海園高層小區,北接上海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南臨海河,平面呈不規則帶狀梯形,長約一公里,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園區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人民幣。公園設計采用國外設計理念,將原來呆板平直的防洪大堤改造成波浪形花園廣場,建成五米高的漫坡式弧形山體,在不削弱其防洪能力的同時,又形成了視野開闊的旅游休閑景區。整個外灘由文化娛樂區、商業休閑區、綠化景觀區和高臺景觀區四部分組成,以沿河木制人行道貫通。
高聳入云的構架是在第一景區的最西端,是大型慶典活動的中心演出場所;我們所在的第二景區則向景觀、游樂區過渡,包括兒童樂園、月亮廣場、臨江沙灘、文化藝術中心及商業設施;遠處的第三景區是整個外灘較狹窄地段,以綠化和自然硬地裝飾為主,作為一個游覽過渡區,給人以鬧中取靜的休息空間;第四景區是高臺屋頂花園,以傳統園林手法進行設計布置,“東方公主”號游輪就將落位于第四景區。
貝殼造型與船形碑記組合成的建筑作品,可以說是外灘公園的畫龍點睛之作,對全面理解海河外灘有著提綱揳令的作用:貝殼提示人們這里曾是退海之地,目前沿海現存的四道貝殼堤,是滄海蒼田的真實記錄;貝殼也是大海的表證物,寓意著在這塊土地上有魚、鹽、油氣資源之利,有舟楫航行之便,進而有了造船、海洋化工等現代工業的出現。真可謂是“一殼涵蓋千秋”。作者以簡潔明快的手法,利用貝殼造型立意,揭示上古奧秘,追尋和闡釋了海河交匯處孕育近現代文明的淵源。作品的創作思想及理念,立足本地自然地理環境,內涵豐富,構思巧妙。當地設計者精妙典范大手筆之杰作。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
2018年,結合地鐵B1線修建的需要,同時為解決外灘帆型鋼廊架的安全隱患,濱海新區決定實施塘沽海河外灘拆除工程和提升改造新建工程。
網民“郝先生”留言:海河外灘正在推進拆遷改造,好像按照規劃,改造后的海河外灘也不再是旅游主題項目。
濱海新區政府回復: 海河外灘公園是天津市海河開發最早的一批項目之一,是新區居民休閑的地方以及外地人來新區必去之處。目前,因地鐵B1線的建設需要,海河外灘公園正在進行封閉提升改造。根據2018年濱海新區規國局(現為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海新區分局)發布的《中心商務分區TGf(07)01單元外灘公園及周邊用地控規調整》公告,濱海新區規國局根據上海道道路規劃方案等成果,對部分地塊紅線、用地性質及控制指標進行調整。調整內容為確定海河沿線建設用地范圍;對外灘公園四至用地邊界進行界定;將原控規中部分商業用地調整為公園綠地;將原控規中部分商業用地調整為公用設施用地。如您需要進一步了解海河外灘提升改造工程修建性詳細規劃等信息,建議您向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海新區分局咨詢相關情況。
在新建工程方面,新建范圍東起新華路,西接和平路,北臨上海道,南瀕海河,面積約12.7萬平方米。目前,外灘新建工程立項已批復,規劃方案已公示,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據了解,外灘新建設計遵循形象性、歷史性、生活性、生態性的原則,定位為“城市濱河綠地公園”,設計突出“城市外灘 、濱海新潮”的主題,致力于打造一條聯動商業休閑的濱河生活廊、一片通達上下空間的斑斕地景帶、一塊展示塘沽歷史的人文印象灘,有力地促進天津建設成為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和生態城市。
工程將調整區域內的路網規劃,最大程度地配合地鐵工程建設,疏散高峰客流量,提升外灘區域使用功能和綜合服務功能,并結合實際分期建設。
工程還將建設大量公共綠地、親水平臺和公共地下停車位,為周邊居民、外來游客及城市市民提供休憩、社交、文化交流、身體鍛煉等活動的場地,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海河兩岸區域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海河外灘提升改造工程規劃方案
2017年4月,濱海新區國規局公布了海河外灘提升改造工程規劃方案。↓↓↓
B1線將在海河外灘設站
2017年5月, 濱海新區規國局公布了軌道交通B1線外灘站的選址意見書。
B1線外灘站規劃圖
濱海新區軌道交通B1線規劃從海河外灘下經過,并在海河外灘設站。這個地鐵站有“深”和“長”兩個特點,深至地下22米,長達500米左右,而一般的地鐵站通常在240米左右。規劃設計為地下三層,地下三層是站臺層,地下二層是站廳層,地下一層為綜合利用空間,涉及與上海道地面交通相結合的問題。由于這一車站的特殊性,地鐵修建部門將采用開挖的方式進行施工,開挖后將導致原上海道無法通行,兩側將設計導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