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雷州名勝古跡的作文-寫雷州名勝古跡的作文怎么寫
故鄉的土糖寮座落在村邊的一處坡地。坡地周圍都是農田。為了進蔗和產糖的外運,在農田里修了一條約莫2米寬的機耕路,機耕路與鄉道連接。土糖寮環景優美,空氣格外清新。
土糖寮占地二十多畝,日加工糖蔗約3000公斤,產糖約250公斤,這樣的規模在土制糖寮來說是比較大型的。
故鄉的土糖寮遠近聞名,它不僅榨村里的蔗,還輻射周邊,方圓幾十里的蔗民都拉蔗來榨。每到甘蔗收獲季節,土糖寮便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趕牛聲、蔗汁流淌的叮咚聲,很遠都能聽到。土糖寮為家鄉經濟帶來了不少的收入,見證了家鄉的輝煌歷史。
土糖寮由主寮、牛寮和磙場三大部分組成。磙場在主寮前面約五十米的寬闊地帶。主寮是一間簡易的房屋,煮糖的灶、糖床及熬糖用的柴火都集中在這里。
土糖寮的主要設備是2個大絞石, 1個支承絞石的大石盤,兩條石柱,3口大號鐵鍋、瓦缸等。大石盤呈船狀,口徑達70厘米,重2噸多。
絞石,呈圓柱形,很重,是壓榨蔗汁的主要工具。我的堂兄是生產隊長,身材高大,富有氣力,是安裝絞石很有名的師傅。糖寮開榨前,他就自告奮勇,安排幾個身強力壯的勞力配合,把絞石安裝得牢固可靠,松緊適度,咬合到位,保障絞石運轉時既不卡蔗,又夾干蔗汁,為糖寮生產立下了汗馬功勞。
土糖寮的絞石是用雷州半島特有的堅硬結實的玄武巖雕琢而成。絞石上半身鑿有齒,打上堅硬的木楔,木楔起到齒輪的作用,帶動絞石運轉。絞石分公絞和母絞,公絞高大,磙心比母絞高,絞石上下裝有輪軸,并排安裝在一塊厚重的大石盤上,上面用一大塊木板固緊軸心,然后連結著一根七八米長的木引擎,像起重機的巨臂,從絞石伸至牛的跑道,牛力作用于引擎,引擎傳力至絞石,通過絞石運轉榨取蔗汁。
絞石運轉由牛來牽引,幾頭牛一字形排開,走在里頭的牛承受力最大,選高大有力、沉著耐勞的大水牛;中間頭牛承受力次之,選個子高的中齡黃牛;最外頭的牛選擇既跑得快又機靈的少壯黃牛。
每年榨季到來的前十日,村里人便忙里忙外,做好應榨工作。備稻草、調耕牛、洗鍋、清理糖寮、安裝絞石等緊張有序地進行。
故鄉的土糖寮主要生產紅片糖和紅糖粉,制作過程分榨汁——熬煮——凝固三道工序。
絞石榨出蔗汁經竹管流進主寮的鐵鍋,經過半小時左右的熬煮、去渣、下石灰等工序后,青色的蔗汁變得黃橙橙,在鍋里翻滾,水蒸氣帶著紅糖味噴薄而出,整個糖寮的空氣都是甜的,隨風飄揚,幾里之外也聞到蔗糖的甜蜜。
土糖寮的師傅手藝特別好,熬糖很會看“火候”,不溫不火,恰到好處。起糖講夠時間、色澤、黏度等,經他們手煮出的紅糖成色好,口感香甜,鄉鄰們無不給予好評。很多蔗農說,有蔗都要拉到壁屋村的糖寮榨。
土糖寮榨村里蔗的糖大部分分給村里人用,小部分在市場上銷售。榨蔗煮糖有大量的糖波,村里人用來釀制糖波酒,也分給村民享用。糖波酒味道香濃,常飲有益于健康。
農村土地承包到戶后,村里人很少種蔗,附近村民種蔗也少了,加上現代化糖廠的興起,故鄉的土糖寮日漸衰落。糖寮的絞石、石柱、石盤等成了閑置品,村民拿來當石凳,放在村邊納涼。前些年,村里修一條馬路,土糖寮的絞石派上大用場,村民用絞石來滾壓路基,使路基結實牢固,不沉降。這條馬路車來車往,用了幾十年還完好,沒有洼洼坎坎。
故鄉的土糖寮產業,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使村民的生活過得更美好,是一項甜蜜的事業。
我小時侯很喜歡和村里的小朋友到糖寮玩,小朋友們在糖寮高高興興地蹦蹦跳跳,鄉親們會給我們甘蔗吃,還有小塊紅糖、糖頭等,很是樂趣。
我親身感受到故鄉土糖寮的紅紅火火,看到土糖寮繁忙興旺的景象。故鄉的土糖寮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永志不忘。
審閱:郭笑非
簡評:土糖寮的紅紅火火,土糖寮繁忙興旺的景象,是永遠的鄉愁。
終審:嚴景新
作者簡介:李上池,廣東省湛江市作家協會會員,中華作家網人才庫優秀作家人才。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作品常見于國家、省、市級刊物、網站。作者多次參加全國乃至全球的作品征集競賽活動,獲得幾十次獎勵。2014年,在全國聚焦核心價值觀作品征集活動中同時獲得一等獎和三個三等獎;2018年,全球媽祖文化征文大賽,獲優秀獎。
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志,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