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國家森林公園現狀、龍池國家森林公園現狀怎么樣
經過十個月的試運營,11月26日,宜興國家森林公園正式開園。這一“國字號”景區的正式運營不僅為宜興全域旅游提供了新的產品供給,提升了宜興全域旅游資源品質,更是宜興以森林文化打造森林旅游、以森林旅游彰顯森林文化,推動“綠水青山”轉為“金山銀山”的又一有益探索。
宜興國家森林公園前身是創辦于1950年3月的宜興林場,1992年經原林業部同意建立國家森林公園。宜興林場總面積約占宜南山區的10.3%,設有蒿山、南岳、大賢嶺等林業工區和江蘇省龍池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宜興林場始終堅持“資源建設促林場發展,經營發展保資源建設”的工作思路,扎實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培育,森林覆蓋率達97%,成功建成江蘇省自然保護區、江蘇省珍稀鄉土樹種良種基地,成功落地江蘇宜興竹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等。
2019年宜興市國企改革以來,宜興林場積極謀求轉型,依托生態優勢,做足生態文章。宜興城建文旅集團在保留原始森林景觀的基礎上,劃出6000畝核心區,于2020年啟動一期改造提升,圍繞森林教育、森林文化、森林旅游,努力發展景區新業態,努力擦亮宜興國家森林公園“國字號”招牌。
這里是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王國”,先后發現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鳶、赤腹鷹、普通、燕隼、紅隼、白鷴、紅腳鸮、領角鸮、雕鸮、斑頭鵂鹠、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以及28種江蘇省重點保護動物。
同時,這片“森林氧吧”也是珍稀瀕危植物資源的天然“展示館”,植物有164科522屬890種。 其中,包含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銀縷梅,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金錢松、櫸樹、樟樹、野大豆。早在1935年9月,植物學家沈雋在宜興首次采集到銀縷梅的果枝標本。銀縷梅是國家Ⅰ級珍稀瀕危野生保護植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T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發現這一活化石樹種的地點,就在宜興國家森林公園內的小黑溝自然保護區。1988年秋,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鄧懋彬教授,為編寫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又在宜興發現了該珍稀名貴樹種。1991年早春,植物學家首次在宜興看到觀察株開花,無花瓣,花朵朝下,花絲下垂,是世界各地從未出現過的奇珍異種。經鄧懋彬等研究考證,命名銀縷梅新屬單種,引起世界植物學界的關注。
為充分發揮“天然博物館”的科普體驗功能,國家森林公園在完善硬件配套的同時,充分激發其生態紅利,致力把景區管理運營和教育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其科研價值、科普研學功能、黨性教育作用。如今,來到宜興國家森林公園,不僅能一路賞景,更可以走一路學一路。開園儀式上,“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實踐基地”“無錫市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范點”等3個各具特色的教育和實踐基地揭牌。為有效拓展景區市場,當天,宜興國家森林公園分別與無錫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江蘇愛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無錫萬達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等簽約戰略合作協議。
據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總經理戴賽平介紹,開園后,國家森林公園將進一步完善旅游服務體系、數字旅游體系,不斷增強生態旅游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以國際標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繼續做好生態資源的培育和保護工作,確保林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長三角最美國家森林公園。除此以外,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做足生態文章,圍繞自然教育、運動體驗、休閑康養等更新業態,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快速轉化。(蔣夢蝶)
圖片:錢曉軍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