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大佛寺傳說故事簡介,稷山大佛寺傳說故事簡介資料
稷山大佛寺,又名“清涼院”、“佛閣寺”,因寺內有一巨佛,故俗稱"大佛寺",位于稷山縣城東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坐北朝南,依崖而建。始建于金代皇統二年(1142年),距今已逾800年歷史,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稷山大佛寺
推 · 薦 · 指 · 數
★★★☆
三星半
一尊歷經重重磨難都不曾倒下的土佛
▲大佛殿
仔細想想,這應該是我第一次來稷山吧,心中還是有幾分小激動的。在運城乘坐客車抵達稷山汽車站,出站后直接叫了個出租車,花了五元錢,司機師傅就把我送到了稷山大佛寺腳下。
首先大致望了一眼面前的這座大佛寺,整體呈左右對稱式設計,建筑布局錯落有致,應該是仿元代建筑,整體來說還是十分壯觀的。
▲山門
▲石獅枕石
走近大佛寺,首先見到的便是山門了,據了解,眼前這座山門乃是現代仿制而成的,為懸山式仿元建筑。山門前兩座鐵獅子分立兩側,整座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建于1米多高的臺基之上,兩側各有石雕勾欄圍護,正中門額處掛一藍底金邊橫匾,上書“大佛寺”三個金色大字,兩扇山門下各置有一石獅枕石,枕石上還雕石刻,很是精美。
▲寺內
▲鼓樓
▲鐘樓
跨過山門,面前是一條由三組石階組成的臺階主道,臺階的正前方乃是天王殿,東西兩側分別為鐘樓和鼓樓。
明代,此處的鐘鼓樓曾以“佛閣晨鐘”之名而位列稷山八景之中,不過,時光荏苒,當年的鐘鼓之樓早已不見,現在眼睛的這兩座不過是當地人捐資仿建而成的罷了。
▲天王殿
天王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殿內中間面向外供奉的是彌勒佛,與彌勒佛背靠的是韋陀護法,東西兩旁立有四大天王神像,事后經查資料得知,這是漢傳佛教寺院第一重殿中沿襲已久的排布格局。南北方向正門全開,行人可從殿內穿過。
▲天王殿后的兩組臺階
▲東碑廊
▲西碑廊
自天王殿穿過,面前又是兩組臺階,在兩組臺階之間有一條通向左右兩側的小路,右側通往東碑廊,內置大佛寺遺存古碑9通,主要記錄了自元代起至民國年間各界對大佛寺進行修葺歷史。左側小路通往西碑廊,里面放置著32塊功德碑,乃是為了紀念2004年大佛寺雷擊失火后社會各界那些慷慨解囊、捐資修寺的仁人義士們。
▲大雄寶殿(遠)
▲大雄寶殿(近)
▲大雄寶殿重檐
自碑廊里出來,繼續上行,來到大殿前,出現在面前是一個小平臺,平臺上正對面的是大雄寶殿,東西兩側文殊殿、普賢殿兩座配殿相對而建,均為后世所建。
這里的大雄寶殿便是大佛寺的主殿了,整座大殿為二層三檐閣樓式歇山頂仿元建筑,面闊七間,進深五椽,依山而立,巍峨壯觀,透著幾分威嚴。據說,殿前懸掛的“大雄寶殿”匾額,以及一層正門兩側的楹聯,乃是由著名國學大師姚奠中老先生親筆所題。
▲大雄寶殿前
▲2004年因雷擊而失火的大佛寺(網絡)
走進大殿,一座巨大土佛,坐于大殿正中,一眼看不到他的全身,須走近了,仰頭,才得以看見他的全貌:他頭飾密集羅髻,鼻梁高挺,雙目平視,巨大的耳朵下垂在寬厚的雙肩上,嘴角微翹,露出祥和的一絲笑意,左手下垂扶于左膝之上,右手上舉呈“說法印”佛手狀,因佛像巨大,無論你站在那個角度,都倍感個體的渺小,一種壓迫感由然而生,時間也仿佛在一瞬間凝止,讓你悄悄屏住呼吸,放慢腳步,不敢有一絲的放肆。
據了解,這尊土佛乃是彌勒佛,而并非如來佛祖,關于此事東碑廊中元代大德年間的《佛閣清涼院碑銘》、清咸豐九年的《重建佛閣寺碑記》等石碑上均有記載。
這尊巨大的土佛最神奇之處不僅在于其本身的材質和尺寸,更主要的在于其自身的一絲靈性:歷史記載,大佛寺在其建成至今曾經歷過18次大地震和5次大的劫難,寺中廟宇被毀壞殆盡,但這尊土雕大佛卻每次都能幸免于難,完好的保存至今。最近的一次大劫難是2004年,因為大雄寶殿被雷中而導致失火,整座大殿被燒毀殆盡,大火中,房屋的梁木紛紛落下,而奇怪的是這些梁木均從佛像身旁或縫隙間穿過,佛像也因此得以保全,令人拍手稱奇!
提及這尊大佛,當地有不少傳說,當天,一位老人就給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抗戰期間,日本炮兵曾在某一天對準大佛寺方向遙遙地射過來炮彈,其中有一發炮彈正好打斷了大佛的右手臂,現在人們看到的是經過后來補修的。后來稷山來了一位日本老兵,據說他跪在大佛面前,久久不起,從他懺悔的敘述中,人們得知當年射中大佛手臂那一炮是他打的,而且打過那一炮后這門炮就啞了,再也打不出炮彈,誰也找不出原因。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們已經很難去考證,也沒有必要去考證,這尊土雕大佛能躲過那么多歷史上曾記載過的災難,并完好地保存至今,本身就已經是最大奇跡了。稷山大佛,實堪稱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地藏殿
▲觀音殿
在大雄寶殿的東西兩側,有兩個小窯洞,左側為地藏殿(也稱十王洞),右側為觀音殿(也稱十六羅漢洞)。
地藏殿正面塑地藏王坐像,左右兩側地府十殿雕像分立洞之左右兩側,栩栩如生,保存完好,乃為元代雕塑之精品。
觀音殿,正中供有觀音像一尊,哼哈二將分侍菩薩兩旁,十六羅漢分立左右兩側,具體年代不可知。
▲大雄寶殿二層
▲大雄寶殿二層遠觀
在觀音殿和地藏殿的兩端各有一臺階樓梯,可通向大雄寶殿的二層,由于一些原因,未能進入二層殿內一觀,不過,據寺內人介紹二層殿內便是彌勒大佛的上半部分了,平時不對外開放的,便只好作罷。轉身向遠方望去,可縱覽整個稷山縣全景,大有一覽眾山小之勢,十分壯觀。
從大雄寶殿二層下來,便結束了此次的稷山大佛寺之行。下期《行走河東》將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更精彩的內容,敬請期待。
交通方面
稷山大佛寺位于稷山縣城內,交通較為方便,寺廟前也設有停車位,可免費停車,不過車位數量較少。
環境方面
稷山大佛寺內綠化較高,景區空氣環境較好,適合節假日出游。
景觀方面
稷山大佛寺內有土雕大佛一座,元代至民國期間石碑數通。
設施方面
稷山大佛寺內有香燭商店等設施,只有一個廁所開放,不過介于寺廟面積較小,倒也足夠使用。
安全方面
稷山大佛寺為了保證文物安全,在寺院內設有監控,同時在四周分別圈養了護院犬,攜帶小孩子的游客朋友一定注意看好孩子,謹防發生意外。
送給想要前往稷山大佛寺的朋友:
1、建議游覽時間:1個小時左右;
2、開放時間:9:00——5:30
3、收費標準:免費
4、每年農歷正月二十為稷山大佛寺古廟會,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都會前來燒香拜佛,十分熱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
5、稷山大佛寺四周圈養著護院犬,游客朋友需注意安全。
6、稷山大佛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入內參觀請注意保護相關文物。
審核:陳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