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達峰的景區等級;博格達峰在哪里
《三峰并起插云寒》作者:孫月亮,8264獲獎圖片,并被戈爾特斯公司選中作為產品宣傳素材。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幅博格達圖片。
作為新疆的一條超級徒步線路,“博格達大環線”穿越了中天山著名景區天池、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大東溝,圍繞著博格達7座山峰轉個圈,翻越八個達坂、途經十二道冰川,其中六道全程跨越,全部行程歷時9天,重裝徒步139公里,海拔爬升2600米……2013年6月21日,新疆天山申遺成功,7月13日,博格達大環線首發,一隊驢友踏上值得紀念的征途……
360°雪山美景盛宴之旅
----2013博格達環線九日首環記實
文∣圖 淹死的魚
2013年6月21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新疆天山”申遺成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自此,這條橫貫新疆中部的大山脈成為了人類公認的自然遺產。
在天山諸多主峰之中,博格達并非最高,其海拔高度充其量也只能排在前三,然而它的名氣卻遠在其他諸峰之上。博格達峰長期以來在西部各民族心目中,是最富有神性的山峰,它一直被人們視為神靈之宅、紫氣之源而加以膜拜。博格達一詞就是出自蒙語“神之居所”之意,另一說為“香雪海”。博格達以奇為著以險為絕,三峰昂天挺立,銀裝素裹、神峻異常。三峰之下更是千峰競秀、萬壑流芳,目力所及,遍是原始森林和山甸草原,蔥籠青翠,風光如畫。夏季登臨博格達,更可在一日之內見四季之景。
博格達徒步線路有兩條:一是傳統的經典穿越,即從南坡柴窩堡的三個山村出發,翻越以肯起達坂至登山大本營,再翻越三個岔達坂經大東溝(或從將軍溝)從天池出的經典三日穿越,這條線路曾入選中國十大徒步線路,位居新疆十大徒步線路之首,但2008年昌吉政府以水源地環境保護為由封禁了該條線路;另有“博格達大北線五峰連穿線路”,即從南坡三個山出發經以肯起達坂至登山大本營,再翻越簡單達坂途經3、4號冰湖,從白楊河溝口出山的四日穿越。博格達的雄奇和秀美,豈是僅一次經過就可以盡收眼底的,如果能圍繞著博格達轉上一圈、360度雪山美景看個夠的話,該有多美……2013年新疆戶外界領隊的聚會上,“環博”的想法再次被提了出來,他們想創造并推廣一條新疆最壯闊波瀾且具有挑戰性的經典徒步線路,讓行者“在無言中完成一次至生難忘的身心洗禮之旅”。
穿越路線越是靠近天山主脈,難度就越大,但風景指數也就越高。博格達環線策劃的難點在于翻越阿克蘇冰川3980米達坂到達白楊河西溝,但高差300多米的近乎40度陡壁使翻越難度達到登山級別,已經不適合穿越了,后經多次設計并經實地探路,打通“保齡球通道”翻越老虎口,改走白楊河東溝再轉道西溝,可使整條環線暢通。策劃方案經多次改動,從最初的六天行程到最終成行的九天,從最早設定的南坡出發,改為由天池北岸出發進大東溝,轉山后返回天池,最終確定了戶外徒步界難度9+級的“博格達大環線”方案,將帶給參與者一場“視覺和心靈的盛宴”。
2006年9月,本人曾組織過內地驢友新疆30天大環線自助游,其間帶著6名驢友跟著烏魯木齊一戶外俱樂部走過傳統的經典穿越線路,當時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累”,但回來后又回味無窮,按驢友界用俗了的話說“雙腿量疆域、眼睛上天堂”。2013年的7月初的一天,我在8264論壇看到新疆優秀領隊零紅蝶發布的“博格達大環線”召集貼,7年前穿越時的情景如影片似的在腦間閃過,內心的柔軟瞬間又被觸動,毅然決然的拿起電話報名,此時距首環出發只有7天。
著名優秀的活動領隊: 零-zero:
D1.7月13日
烏魯木齊→天池海北→杰肯氈房
當日徒步13公里,海拔攀升900米,營地海拔2850米
2013年夏季,是歷年來最熱的一季,當內地的高溫炙烤達到白熱化的地步,烏魯木齊白天的溫度卻只有攝氏25、6度,晝夜溫差10多度,這對于從內地過來的我來說,感覺好舒適好愜意。我是凌晨1點住進賓館,這個時間只相當于北京時間的23:00,如果是在沿海發達城市夜生活才剛剛開始。考慮到早8:00要集合出發,為了恢復精力、儲備體能,我洗了個囫圇澡、東西鋪滿地板桌椅也沒收拾就睡下了。
8:30,兒童公園附近的科技館門前,隊伍正在集合,整裝待發。趕在出發前,我倉促地從一家24小時便利店買來方便面(是我前四天的主食)和雞蛋,大巴車在領隊零紅蝶的講解聲中開往環博的始發地天池景區。天氣晴好,一如大家的心情、通透且熱切。
上午10:20我們順利抵達天池景區停車場。與七年前相比,2011年啟用的游客集散中心更具規模,更規范也更具國際范,高大上一如豪華的高鐵站區,此處距離核心景區瑤池20公里。游客集散中心,游人如織,我們的到來,引起游客們的噪動,盡管背包客在旅游大省新疆已比比皆是,但在成熟的天池景區,一隊21個全副武裝的驢友的到來,還是很扎眼的。這同樣也引起安檢人員的注意。通過安檢后,安保負責人向領隊提出交涉,要求我們把氣罐全部留下否則將作沒收處置。我們也理解,畢竟申遺成功后,出于對天山環境保護的考慮,限制山野用火在情理之中。不過,這樣一來我們的整個行程就無法實施了。經過領隊的縝密部署和安排,半小時后我們的隊伍順利登上了景區環保區間車,向天池北岸進發。
徒步的起點,是在天池西北岸景區公路的盡頭,一處寬闊的觀景平臺,此處有一涼亭,行步棧道由此開始。驢友也免不了俗,大家紛紛取出相機,短炮的對著瑤池、美景狂拍個不停,我也拍了幾張,留個紀念,我有預感現在皮膚的白凈,幾天后就將不復存在了。中午一點鐘,在干掉背進來的兩個大西瓜后,隊伍終于出發了。這個季節的天山天池,氣候很不錯,不冷也不熱,沿著西岸的行步棧道行走,很舒服,一路上沒幾個游客,6公里的路程很快就走完了,我們在南岸攔污壩前停下,午餐。
南岸天池的入水口,是由將軍溝和大東溝兩河交匯而形成,河水來源于冰川融化和夏季降水,偶遇強降雨引發洪水會將山谷里亂石席卷而下,為了防止泥沙沖入天池,近兩年,昌吉政府對南岸河道進行疏理,新建了攔污壩。回想06年博格達穿越從大東溝出來,在碎石布滿的河道中行走了三個多小時,簡直走到了崩潰?,F在再次走過河谷,路已不是那條路,天山北坡谷地植被保護已見成效,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河水清澈見底,四周景色宜人。遠望博格達方向,在這個區域還看不見雪山。只見遠處深山里的云層正在聚集,預計今晚將有惡劣的天氣在前方等待著我們。。。
走過攔污壩,從大東溝上山,在穿過一段灌木林后,沿著小河前行,其間偶爾需要涉水過河。河水不深,最深處剛剛及膝,但河水很涼,冰棘刺骨,由于是雪水融化,即便是在2000多米的低海拔的夏天,對于赤腳的我們那感覺也是拔涼拔涼的,領隊給我們講了個笑話:“有人說烏遜、狼塔的水冷,夏特笑了,如果說夏特的水冷,博格達笑了”??梢姴└襁_的雪水,即便是在盛夏也會讓你刻骨銘心。
最后一次過河,跨到河的左岸,然后就延著山腰的小道橫切著前行,一路拔升。盡管來之前進行過恢復性訓練、也提前口服紅景天預防高防,甚至也做好了高海拔重裝徒步會遇到各種困難的心理建設,但是高強度的負重行走、連續的拔升,還是造成體能的嚴重透支,這對我自信心打擊很大,看著年青人不知疲倦地一路爭先,我的心里不時涌現“廉頗老矣”的念頭,但是,很快,我開始冷靜下來,逐步調整呼吸和步頻,漸漸地,牛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心慌氣短、眼冒金星的狀況有所好轉。緊跟在隊伍的中間,我盡量少說話、平順呼吸,利用隊伍短暫地休整調理呼吸和心跳,恢復體能。
傍晚時分,剛剛還是藍天白云,此時已是烏云密布,在低氣壓云層覆蓋下,山谷的光影反差加劇,紅褐色的野花變得更加嬌艷,不一會兒,指甲蓋大小的冰雹從天而降,打在身上、包上、草叢里,四周一片“噼噼”、“啪啪”??磥斫裉焓堑讲涣私芸蠚址苛耍偷卦鸂I,避雨休整。
D2:7月14日 營地→三個岔達坂→登山大本營
當日徒步12公里,海拔攀升850米,下降200米,營地海拔3570米
清晨,天氣晴好,空氣清新,這與頭一天風雨交加無關,遠離世俗和喧囂,工業化世界的污染和霧霾到達不了這里。晨光普照,從營地看向高處的山脊,恰似精致的盆景,在蔚藍天空的映襯下,光影綽綽,極有韻味。這是我見過最潔凈的天空。經過一夜休整,爬出帳篷的驢友們此刻都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昨晚突遇狂風冰雹,沒有趕到規劃的宿營地杰肯氈房,因此今天要多走一段路,在陽光繞過山頭灑向營地的時候,我們出發了。
起初還是沿著山谷左側的山腰橫切著行走,沒多久就過了杰肯氈房,由此開始坡度逐步變得緩和,這讓重裝行進的隊友感覺輕松了不少。隨著海拔的升高,山側的草甸也變得越來越稀疏,山谷在轉過一個彎拐向南方時,已漸漸地看不見成片的綠色,荒蕪的山野零星地點綴著小草和野花,遠遠望去,只有一片褐黃色荒涼的碎石達坂。此時海拔已超過3000米,遠遠地可以看到博格達群峰頂上皚皚白雪。
中途休整的時候,遇到一隊驢友從南坡穿越而來,他們是巴州藍天救援隊的,一天上一天下,拉練隊伍、鍛煉體能。救援隊的領隊和隊員多數與領隊零紅蝶熟悉,親切地聊著,寒喧著。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合影,其間一名女隊員領喊了一句:“同在藍天下、生死是兄弟”,大家齊聲呼應,歡呼聲中飽含著熱血和激情,我們揮著旗子、把帽子拋向空中,讓相機記錄下這激動的時刻。藍天救援是由一批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志愿發起的從事戶外遇險救授的民間公益性團體,2007年發起至今,志愿者人數已逾2萬人,組織在21個省43個城市有分隊。他們都是我們戶外界熱心人士、志愿者,是不究個人得失、樂于奉獻的勇士。
歡聚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讓彼此成為對方照片中的一個身影吧,分手后依然是漫長的旅程。再次啟程,零領隊開始對休整的時間更加吝嗇,就算是午餐,也僅僅只是十五分鐘。好在大家都知道,我們離宿營地越來越近了。終于,下午四點鐘的時候,隊伍在距離登山大本營2公里的三個岔達坂下方停了下來,零隊開恩的說,這個時間段拍攝博格達最美,大家休息拍照。在美麗雄偉的博格達群峰前,我們留下了第一次合影。卸去重負的隊友或合影、或獨拍、或跳躍以迎合天地、或獨坐作靜默思考,新疆美女白玫瑰甚至還換上長裙拍起了雪山寫真。
再背起行囊,翻越三個岔達坂時,已感覺不到有多累、多疲倦,可能是即將要到達大本營的原因,想著今晚要宿在博格達峰下,躺著都能看到雪山的日落日出,就感覺愜意非凡、無比興奮。站在達坂上看著下方不遠的大本營,被一片冰湖映襯的群山環繞著,尤如人間仙境,博格達1、5、6號主峰在西斜的陽光下熠熠生輝。我選擇脫離大隊直線下行,碎石達板上沒有明顯的道路,直切下行看著近,但風險很大,松動的碎石隨時會在重負的壓迫下移位,這對體力消耗和膝部的沖擊都很大。好在不走尋常路也會有不尋常的收獲,這條道上有好多天山雪蓮,青翠純潔的花朵在夕陽的余輝中顯得越發的恬靜。
我是比較晚到達宿營地的,帳篷扎在冰湖西側的一處水塘邊,爐子上煮著面,我躺在帳篷里吹著口琴,羽化在帳篷外的大石頭上光著膀子、秀著肌肉,對比行程中的慘狀,此時真的很小資。
D3: 7月15日 登山大營地→碎石達坂→羊圈→黑溝西達坂→黑溝冰川→翡翠湖營地
當日徒步16公里,海拔攀升900米,下降1100米,營地海拔3405米
今天的行程很嚴竣,這從出發前零隊繃著一張黑臉給幾個協作開會的表情中都能看出來。我的印象中從羊圈到大本營,有一段令人生畏的碎石達坂,那年穿越時一路爬升走到了崩潰,但那次是向上爬呀,這次可是下行,還不至于吧??磥恚y點應該是后半段的黑溝西達坂。我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我猜到了過程卻沒有猜到結果。這居然會是讓人累到要死、走到崩潰的一天。
隊伍是繞過冰湖,從南端的湖頭下山,經過碎石達坂到達了羊圈。羊圈是兩河交匯的一片谷地。東邊山谷里冰川融流的一條小河,奔騰的河水到達此處已變得舒緩漸漸沒了脾氣,悄無聲息地匯入博格達峰下流出的冰河中。此處,猶如一處天然的夏季牧場,綠草悠悠,牛羊慢慢,羊群在山坡上走走停停,婉如山間的白云聚聚散散、富有詩意。
經過短暫的休整,隊伍開始轉向東方,順著河水左岸溯溪而上。山谷的北坡長期被河水浸蝕,部分堤岸坍塌已形成了斷崖,在此處空身行走都成問題,這對背負超過20公斤的我們來說,通過就變得更加困難。我右手持登山杖探著路,身體緊貼著左側斷崖,小心地保持一定距離,以防止因背包刮蹭崖面而彈向河水一側,謹慎前行。隨著行程難度的加大,我們的隊形已很難保持齊整,21個人散布在整個河道,前后延綿幾百米。隊伍在跨過一處寬緩的河道,轉到了右岸,天空黯然,從東方吹來的風裹著冰川的寒氣,夾雜著零星雪花向我們襲來。過了河的隊友,暫時寄身于岸邊大石頭后面的背風處,卸下背包燒水吃飯,補充體能。卸了包的后背汗水立馬冰結,體溫迅速下降,我立即從側包里抽出羽絨服裹上。站在石頭后逆著風向東方遙望,遠處一片天昏地暗,左前方是冰川的冰舌,右前方就是黑溝西達坂,現在已被云霧籠罩,山上應該在下雪。
午飯后,我們攀上河谷中形狀象鯽魚背的一段小山梁,沿著山脊上行。在距離冰川百米的地方爬上山谷右測的山梁。真是看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直到此刻,我們才真切地看到正東方,天際與大山交匯的地方,才是我們今天要翻越的黑溝達坂。此時,達坂上的雪層與天空中飄著的雪花自然融合,我們的視線業已分不清界線,天山一色。
望著遠方,大家的表情都變得嚴肅,話語不多,此時能聽到的除了風雪聲,就是自己的心跳聲。零隊也察覺到隊友心態的變化,試圖挑起氣氛,指著遠方達坂的頂說:“你們看,達坂頂上的那個小點點!”我們定睛一看,白茫的達坂頂端果然有一個小點點在動?!澳鞘巧n狼,咱們吃飯的功夫,他沒停,這會兒都到達坂頂上了。他會在那兒燒熱茶和果珍等著咱們呢!”大家從懷疑到震驚、轉而敬佩之情溢于顏表,個個心頭的小宇宙都好象在此刻爆發,沒有動員令,一個個鉚足了勁向達坂邁進。
黑溝西達坂,曾經也被冰川覆蓋,冰川在消融過程中底磧沉積以及冰川作用對山體浸蝕,使得山體表層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碎石,且呈低處碎石塊頭大,越高塊頭越細小的分布規律。此時的達坂,早被一層薄雪覆蓋,山坡上碎石顆粒變得松軟,部分路段腳印里都滲出了冰水,一腳踩下去就會陷得很深或者會下滑一大段。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以之字形路線行進。天空中飄著被大風裹起的雪粒,迎面襲來,打在帽子、雪鏡、背包和身上,噼噼啪啪,臨近埡口時瞬間風力達到七八級,早就累得牛喘的我一時間被吹得無法呼吸,只好用杖桿戳地背過身去,這一回望才發覺,我們已經越過了漫長的黑溝西達坂,成功的喜悅涌上心頭。我從胸包中取出相機,拍了一張冰雪覆蓋的埡口照片,穿著鮮艷的隊友成了這雄壯圖片中英勇的主人公。我走在隊伍的中段,看見遠處第一撥隊員已經通過埡口。風太大,氣溫降到零下七八度,大家都沒有在埡口附近停留,迅速下降至達坂另一側下方的避風處休整。太冷了,我不敢脫下背負,背著背包半靠著坐在碎石坡上,蒼狼遞給我一杯熱果珍,我捧在手里暖暖,嘗了一口,感覺真是比任何時候喝得都暖都甜,我一口氣喝了下去,瞬間有股暖流從腹部傳遞到了全身。我又活過來了。此時,零隊的對講機突然傳來呼叫:“零隊零隊,某某高反!某某背負太重,走不動了,出現失溫現象,急需救援!”此時的我,已經緩過勁來,正想起身,只是包還在身上,一下子沒能站起來。零隊已經招呼著蒼狼和我身邊的棒小伙羽化,三個人火速返回埡口,估計有人會說,這是領隊和協作的責任,但是我想說,我們玩戶外的,個個都好樣的,團結、無私、勇于擔當,自私在這里是沒有生存土壤的。沒能等到他們全部回到休整地,我們前隊又了出發了,因為,埡口風大,待久了會失溫。接下來,還有更艱苦的行程等著我們。
東坡比西坡還陡峭,埡口下方已經沒有大過拳頭的石粒,大石塊早就在常年的風雪中滾落到半山腰以下的位置了,接下來的行程,我們要速降800米到達山腳下扎營。開始下降的時候,我們還小心翼翼,遵循的標準動作走“之”字形下山,走了近二十分鐘也沒下降50米,前隊的隊友沉不住氣了,甩開膀子用雙杖保護著,作大踏步下滑,近百公斤地體重在厚厚一層石粒中行走,一步可滑出一兩米,停住了再跨出另一腳,隨著杖桿和步伐的協調,速度果然大幅提高,遠遠看去象是高山速降。后隊的我們也紛紛效仿,一時間現場只能聽到杖桿、鞋子和砂石磨擦聲。下降4、500米后,坡度緩了,石頭也變成大塊頭,隊伍速度慢了下來。此時天也漸漸暗了,東坡的風被山勢擋住了,雪花在空中飄飄蕩蕩。
今天是到不了翡翠湖了,接近九點鐘,天快黑透了的時候,我們到達山腳下的冰塔林。風雪中,我用腳連踢帶踩在石子地上整出一片平地,勉強支開帳篷,飯也沒吃就鉆進去躺下,太累了。。。。。。
D4:7月16日冰川→翡翠湖→象鼻梁→黑溝東達坂→阿克蘇河谷營地
當日徒步23公里,海拔攀升500米,下降1400米,營地海拔2420米
凌晨的時候,我被羽化叫醒,盡管不想起,但猛然想起昨夜睡得急,還有部分裝備散落在外面,我瞬間清醒。壞了壞了,手套被風吹走了一支,帳篷裙邊沒壓住,經過一夜風雪,外帳全貼著內帳被凍住了,最嚴重的是放在門廳的登山鞋也灌滿了雪水。慘,屋漏偏逢連陰雨,這注定了今天又是難捱的一天。
鉆出帳篷,心情隨著天氣的轉好又逐漸變得晴朗,我是一個能很快接受現實的人。正準備燒水做飯,就聽得轟隆隆聲音從4號峰方向傳來,我叫了一聲“雪崩了”,瞬間,多個帳篷同時冒出腦袋和相機,其中也包括平時要睡到拔營才起床的零隊。
此時,我才好好地觀察了一下周邊的環境,營地就在4號峰腳下黑溝冰川的西側,距離冰川十多米,零隊稱這里為黑溝冰塔林。營地的地面全是碎石,據羽化說,昨晚摸著黑冒著雪扎營,我鉆進帳篷不到半小時就鼾聲四起,看來環境真不是制約睡眠的主要因素,只是沒累到那個份上。
行程規劃今天要行走23公里,由于昨天沒到達翡翠湖營地,因此今天行程要超過25公里。嚴峻的考驗擺在我面前,我必須盡快處理好濕鞋子??焖俪酝暝绮停矣脿t火輪番地烤著登山鞋,不停地用衛生紙吸水,但溫度太低,效果不明顯,直到拔營時,鞋子還是很潮濕。為了不影響行程,又盡可能保護好雙腳,我用干襪子打底,套上塑料袋,再穿上昨天的潮襪子,最后再穿鞋,用羅漢扣將鞋子綁緊,防止腳滑,試了試,還行。當天行程較長,海拔上升最高500米,因此相對較平緩,總體為下降趨勢。最難走的就是黑溝冰川至翡翠湖這一帶,沿著冰川邊上的碎石爛泥行走。過了翡翠湖就是一路下坡,休整間歇回望來路,隊友的身影在雪峰的映襯下,有一種大片的感覺。這一天我沒少拍片,以彌補昨日遺憾。
中午時分,隊伍在一條河的岸邊休整。我一層層地象剝洋蔥似地撥開登山鞋,腳已被汗水泡得發白,好在腳底板起的泡不大,我把帳篷、睡袋拉出來晾在岸邊,鞋子剝開放在太陽下暴曬,人靠在背包上短暫休息,喝著隊友送來的紫菜蛋花湯,享受著午后的夏日暖陽。
午飯后,在經過漫長的緩坡,我們攀上了黑溝東達坂。東西達坂有著明顯的不同,昨日讓人崩潰的西達坂,是峰兩側的冰川夾著的一道山梁,冰川消融后沉積的冰磧石覆蓋在被剝蝕的山體上,海拔高、溫度低常年風雪飄零,寸草不生;而東達坂位于天山南坡、遠離雪山冰川,屬于高山草甸,地勢舒緩,沿途可看到許多騎著摩托車放牧的哈薩兄弟。
背包行走在此,有一種天高地闊任我行的壯志情懷。
下午翻過東達坂埡口,進入阿克蘇河谷,然后一路下行走到天黑,終于到達休整地----阿克蘇河谷深處的一處牧場,此處離達坂城較近,也是我們環博中途唯一的物資補給站。今晚不用扎營了,有宿舍的上下鋪,有紅牛、啤酒、和其正,還有皮牙子手抓羊肉。
晚上,有五名隊友種種原因退出了,其中就有前四天一直走在隊伍最前面的烏魯木齊小兩口九段和三世,分開時,沒有離別的傷感,我們約定五天后烏魯木齊相聚!
D5:7月17日 阿克蘇河谷→阿克蘇冰川
當日徒步17公里,海拔攀升950米,營地海拔3350米
早晨醒來,發現睡在上鋪,記憶好象斷篇了,只記得,昨晚喝了兩瓶啤酒和若干罐紅牛,羊肉好象還沒吃幾塊的我就醉翻了,我是怎么爬到上鋪來的呢?有點恍惚。我是倒數第二個起床的,除MR.陳(流氓陳)還在呼哈大睡,其他人都在院子里聊天。宿舍桌上擺滿了補給,我找到我的那份,馕、方便面、番茄、雞蛋、青椒、黃瓜、牛肉、卷心菜,還有三個氣罐,外加二罐紅牛、一瓶和其正,待裝滿行囊時,竟然比第一天出發時還重,沒辦法,還要在山上待五天,再重也得背著。
早飯是女隊友借牧民家的爐灶做的湯面,鮮香的羊肉湯、青脆的鮮蔬菜、筋道的面片,久違了的美味瞬間把我帶回了人間!
再次上路,16個人的隊伍變得緊致,已經適應了高海拔高強度的我們,即便背上更重的背包,行走的節湊也顯得從容有力。隊伍沿著車馬道走到盡頭,離開牧場圍欄攀上山梁,我們向阿克蘇冰川進發。
山谷兩側的山體上橫掛著許多羊腸小道,這都是羊群和牧民踩出來的,我們沿著右側山腰的小道前進。今天我的狀態不錯,用零隊的話說,象是打了雞血似的,全天都跟在雙魚后邊。雙魚是誰,全隊中最牛的一驢呀,零隊最喜歡的一協作,象牛一樣能背,象驢一樣能走。傍晚,我們順利到達阿克蘇冰川尾部堰塞湖畔,這是一片寧靜的高原湖泊,冰川融水在此聚成湖,即而轉向西南從湖頭緩慢流出,我們就是一路沿著湖頭流出的河水走到了這里。傍晚的湖水在夕陽照耀下閃著光輝,色彩鮮艷的帳篷散布在湖的周圍,而此時的我,早已卸下行囊,脫下鞋襪,躺在布滿野花的草甸上享受著夏日的暖陽。遠處的湖邊,女漢子們無意間釋放出她們溫柔的一面,換上美艷的衣裳,或跳躍或,把雪山、鏡湖當背景,留下最美的影像。
今天補給充盈,我和羽化一道,做起還算豐盛的晚餐,青椒炒牛肉、番茄雞蛋湯。其實這一程,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新疆驢友與我們“口里人”在意識形態上的差別。這次內地的驢友,幾乎都是自背帳篷,覺著睡得好才是真的好,在吃的方面能簡單絕不復雜,美其名曰“減負”“便捷”,面包、方便面、火腿腸、烤腸、湯料包居多,大多是真空包裝,開袋即食;而新疆的驢友,更看重的是營養的補充,背包里除了必備的衣物裝備,盛放最多的就是各種食物補給,從果珍、茶、咖啡,到牛肉、羊肉、土豆、皮牙子、卷心菜、豆角、辣椒,油鹽調料少不了,還帶著辣椒醬、各色湯包,主食涵蓋了馕、拉面、麥片、八寶粥啥的,甚至有的線路還會帶上高壓鍋、大米,至于住則很簡單,三個人擠一個帳篷,行軍時重量均分。每到扎營的時候,就見他們忙火著洗菜淘米,埋鍋造飯,好不熱鬧。當然,兩種觀念各有利弊吧。前者,行軍途中補給方便,隨時取食不用大費周折,晚上扎營一個人睡,不受影響,可以休息地更好,而且裝備都放在帳篷里安全、取用方便。后者,則相反,同吃同住,交流多、感情深,便于更快熟悉和了解,團隊觀、大局觀意識濃厚,互幫互助氛圍好,缺點也明顯,可能會休息不好,擁擠且不說,互相干擾也嚴重,不利于體力恢復。
D6:7月18日阿克蘇冰川→保齡球通道→老虎口→白楊河東溝
當日徒步13公里,海拔攀升500米,下降350米,營地海拔3500米
今天是第六天,清晨醒來,天空開始零星地飄起雪花,乘著雪下得還小,我趕緊收拾帳篷,裝好背包,然后才開始做早飯。保持裝備的干燥是我多年的習慣,不僅可以減輕重量,還可以保證宿營時有個良好的休息條件。
行程規劃里曾提到過,今天要穿越“保齡球通道”、翻過老虎口到達白楊河東溝。早晨拔營時,領隊零紅蝶再次把大家聚攏,詳細說明了今天的行程和要求。雖然從數據上看,今天徒步的距離,上升下降的高度均不大,但危險程度和難度系數卻不低。老虎口,是位于阿克蘇冰川右頸山梁上最低一個埡口,是博格達環線順利暢通的重要關口,雖然相對高差不到200米,但整條通道是由山體坍塌形成,碎石遍布,每一塊石頭都可能在重壓下滑動,因此被形象地比作“保齡球通道”。零隊要求隊員們,冰川上行走、以及通過“保齡球通道”要遵守紀律,按領隊和協作的要求操作,保持間距、確保安全通過。
拔營時,雨夾雪越下越緊,我們沿著湖的東側向北,繞湖半周,然后溯溪而上,攀過一大段冰磧石坡,漸漸接近阿克蘇冰川。其實阿克蘇冰川算是我們經過的海拔最低的冰川,冰舌離昨夜扎營的湖水,直線距離不會超過3公里。但要爬上冰川,難度還是挺大的,首先要攀過冰磧石灘,然后尋找離冰舌最接近的地方登上冰川。這是我第一次在冰川上行走,如此近距離地感受存在時間以萬年計的冰川遺跡,的確讓我心情激動,以至于,我在冰上呆坐了好大一會兒,都沒意識下一步該做些啥。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無以名狀,只記得攀登古長城時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象是穿越了時空,我恍惚了。短暫休息后,隊伍排著順序前進,跨過冰川上一綹綹融化的溪流、躲過危險的冰裂隙,欣賞著偶遇的鑲嵌在冰川中的冰磧巨石。中午時分,來到距離冰川頂部約一公里的右側山腳下,天氣放晴了,圍繞著四、五號雪峰的濃霧漸漸散去,天空撕開了灰白的云層把它最深遂的藍展現在我們面前。領隊零指著右側大豁口,對我們說,午飯后我們要通過這里----老虎口,下邊就是保齡球通道。還真形象,一個大滑道角度被抬升了30度,眼前盡是大塊碎石,越高石頭越小,顯得越齊整,但愿我們不是保齡球。山體崖壁上許多晶瑩純潔的雪蓮花正悄悄地綻放。
攀爬開始了,出于安全起見,隊友之間間隔三四米。零隊與雙魚打頭陣,女隊友居前,我跟在羽化的后邊,位于隊伍的中后部,蒼狼和元素負責收隊。前隊出發快半小時了,我們才邁出第一步,看似扎實穩固的石頭,在我們重裝的壓迫下變得松垮。行進速度非常緩慢,有時候為了踩實一步,需要試探著出腳三四次。此時雙杖已經變得多余,大多數時間需要回歸原始,手腳并用。長時間的全神貫注、枯躁地重復同一個動作,視線始終匯聚在眼前一米的范圍,讓我們極易疲勞,體能和精力消耗巨大,穿破云層的陽光斜射在身上,豆大的汗珠瞬間匯聚在眉角、和下顎。前面隊友踩松的石塊簌簌地滾落,提醒著我們一定要踩牢,否則一失足成千萬恨呀。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離老虎口越來越近,保齡球通道也在收窄,行進的難度不停地加大。在等待前方隊友通過一處異常松滑地段時,我回望來路,蒼狼和元素已經變成小螞蟻,在石坡上蠕動,遠處的冰川又恢復成冰潔玉凈、與世無爭的靜態。前方,零隊和雙魚已經到達埡口,正端著相機炮筒子鏡頭狂拍。
做好沖刺的準備,我再次出發了,由于整段上坡沒有合適的地方卸包休整,兩根登山杖也一直沒能綁到背包上,只是簡單的折疊后套在手腕上,再向上有一段寬度只有五六米,坡度超過30度的坡道,已經沒有碎石覆蓋,露出山體和縫隙中的砂泥,從鞋底打滑的印跡可以看出,前面的隊友沒少在此吃癟受罪。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在坡面上尋找下腳的支撐點,視野所及之處要么沒有落腳處,要么就沒有手可借力的地方,短短一米的高差居然將我隔離在成功之外。我只好向左橫向移動,雙手趴在坡面上保持重心緊貼,移出兩米后,終于尋找到一處山體上的小突起,鵝蛋大的石尖,我左腳用力踩實,右手因為沒有借力的攀抓點,用杖尖狠狠地戳向巖縫,經過三四次試探終于尋找到穩固的感覺,于是用力一蹬,向上方攀爬,一步兩步,眼看著就要到達一片有碎石覆著的小平臺的時候,我的左腳一滑,整個身體趴向崖面,由于背負太重,緊接著就開始下滑。我立即手腳并用,實施制動,好在只滑出一小步,衣服、杖桿和鞋尖的力量還是阻住了下滑的力道。調整了一會,我爬上了小平臺,驚起一身冷汗。再起身時,發覺右大腿涼颼颼的,才看到沖鋒褲被石頭劃出一道口子。20分鐘后,我也到達了老虎口,回望出險的那段路,居然已經隱落在碎石之后,一點跡象也看不出來,真是危機四伏呀。天空一片晴朗,陽光從西方透過云層照在保齡球通道兩側的紅褐石壁上,剛剛經歷的痛楚和緊張,被登頂的喜悅沖得煙消云散。
站在埡口上看向另一側,全是亂石,距離山谷中綠色的草地還有很遠的距離。下山路被大塊的山石覆蓋,坡度沒那么陡,但在石頭上跨越著行走,最消磨的除了膝蓋和體能,還有毅志和精神。曾經一驢友在游記中寫道:“行走,其實就是一次次修行,行走的生命,當燦若繁花,當堅如磐石!”我喜歡這樣的感覺,行走就是一種生活的狀態,背上包邁起步,只要離開原地,就離新的目標更近一步。一年后的今天,當我寫下這篇游記,再次回味去年的那段遠行,沉淀在腦海里的沒有崩潰,只有經歷,沒有苦痛,只有幸福!
傍晚時分,走過荒蕪、干枯的河道,我們來到一片綠草萋萋、山花遍地、雪山圍繞的河谷盆地。一條溪流緩緩地淌過,幾匹牧民的馬散布在草地上悠閑地吃著草兒,對闖入它們世界的不速來客視若未見,這是多么豁達的一種境界呀!
扎營了。帳篷面對著遠方雪山,金色的陽光照耀著橘色的帳篷,我躺在遍布鮮花的草地上,置身于天高地闊,俯視著涓涓小溪,聽它綿綿細語,整個人融化在大自然中,忘記了疲憊和饑餓,以及,爐頭上燉著的熱湯面。。。
D7:白楊河東溝→白楊河東溝冰川→轉山達坂→白楊河西溝冰湖
當日徒步8公里,海拔攀升450米,下降600米,營地海拔3380米
又一個清晨,被雪打帳篷的聲音敲醒,四周一片靜謐。沒有人起,我也繼續躺著,看著湯鍋底下隨風飄渺的火焰,回想著六天來的點點滴滴。。。行程已過大半,想著明天晚上就要回到大本營了,曾經的舉步維艱、即將變成未來的回憶和懷念,心頭泛起絲絲的不舍。
拔營了,雪還在下,按計劃今天要翻越轉山達坂,高度僅次于簡單達坂,達到3980米,是白楊河東溝西溝的分水嶺,兩側均為冰川覆蓋,因此環境氣候變化莫測,往往是山外晴空烈日,達坂上卻云霧繚繞、雨雪交加。途中零隊和蒼狼不停地碎碎念,如果命好,天開霧散,今天就能看到神山的全貌了。
雪中,隊伍沿著冰川融水匯成的小溪攀登,跟昨天路況類似,但天氣卻沒昨天的好,雪山和達坂被一層厚厚的霧氣籠罩著,視線最遠不足幾十米??床坏骄?,就沒有好心情,實在沒招了,我就拍雪、拍隊友、拍野花。一直到翻越轉山達坂,也沒能等到云開霧散,倒是翻過埡口頂端的那一剎,透過云霧被大風撕開的空隙,看到了另一側白楊河西溝冰湖的方向。僅僅是隔著一道山脊,西溝里天氣迅速發生著變化,還沒下撤到山腰的位置,雪就停了,霧氣漸漸散去,露出積雪斑博的雄偉的博格達2、3號峰,此去一別陪伴我們三天的4號峰就再也看不到了。
下午,從冰湖邊沿登上西溝冰川,陽光撕開云霧,照耀在冰川和雪山上,大家心情也隨之開朗,紛紛卸下背囊,在冰川上拍照、玩耍。
再行不久就到達今天的宿營地,這是一片位于冰川中間的冰磧石灘地,營地西側的冰川被2、3號峰擋住了陽光,冰川融化的慢,冰坡上的融水在陰影里漸漸凍結,冰里夾雜著冰磧礫石和泥土,看上去又臟又冷。營地東側的冰川還保持著雪檐的形狀,因日照溫度上升,許多融化的地方發生斷裂,融水延著裂隙不斷沖擴,形成冰川裂縫。此時,太陽還能透過2、3號峰的肩膀照在東側的冰川上,我們迅速扎營、做飯,享受著少有的溫暖。一旦陽光被擋住了,這里很快會被四周的寒氣包圍,飛速地掠走身上的熱量。
天沒黑,我就鉆進了睡袋。乘著暖和盡可能早睡,因為我有預感,半夜肯定會被凍醒。
D8:7月20日 白楊河西溝冰川→簡單達坂→博格達北大坂冰川→登山大本營
當日徒步14公里,海拔攀升800米,下降600米,營地海拔3570米
我的預感很靈驗,半夜不到一點鐘,我被凍醒了。睡袋里面的我穿著羽絨服、沖鋒褲,按說是可以抗住零下十度的氣溫,但寒氣還是從地墊下方滲透上來,就象是睡在冰塊上,一陣陣寒氣凍徹筋骨。起身將背包和包里的衣物全墊在睡袋下邊,但寒冷依然。既然睡不著了,就起來拍拍夜景吧,掀開帳篷的一角,午夜的天空異常干凈,皓月當空,遠處縷縷白云輕輕飄過,雪山在月光下變得神圣而寧靜。我戴著手套,捧著相機在帳篷外溜達,尋找可以穩定相機的石頭。氣溫簡直是太低了,在睡袋里積攢的一點熱量瞬間被剝蝕干凈,手凍腳凍,輕風吹過臉頰象被刀割了一樣的疼。低溫下相機和搖控器的電池也罷工了,還沒拍兩張,電池就開始報警,索幸,給自己找個理由,我又回到了帳篷,鉆進睡袋坐著,等待天明。
天亮了,迷迷懵懵的我走出帳篷,爬到冰川上尋找潔凈的冰,燒水做飯。太冷了,感覺體溫降到了冰點,牙關被咬得格格響,一夜沒有小便,就怕僅有的一些熱量就這樣散失了。陸續地,營地也開始熱鬧起來,沒等太陽曬屁屁大家都起了,一聊,原來跟我一樣。蒼狼剛剛從巨石后方便回來,指著我的帳篷說,你昨晚就是睡在冰川上的。我用杖尖撥了撥帳蓬底下的石灘地,果然上面薄薄一層砂泥,下面就是凍得結結實實的厚厚的冰川。
今天將一直在冰川上行走,翻越簡單達坂,回到登山大本營。
出發了,離開營地那片假石灘,繼續繞著2、3號雪峰在冰川上行走,天氣晴好,晨光灑在雪山冰川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每個人都做了防護,包裹好圍巾、戴上雪鏡,小心翼翼地在冰上行走。臨近簡單達坂,風大了,氣溫下降很快,為了防止出現意外,領隊零紅蝶戴上頭盔,與協作結繩打保護,將隊友串成線攀登達坂埡口。雖然簡單達坂海拔接近4200米,但這對于重裝行走了8天的我們來說,變得稀疏平常、小兒科了,走走停停歇歇,輕輕松松地登上了埡口,埡口北坡雪厚、平滑。先到的零隊松開我們身上繩索,指著雪坡,羽化最先意會,一屁股坐著向坡下滑去。我立即從背包里取出還沒舍得啃地一整張馕,此時已經凍得硬邦邦,正好可當滑雪板。我把馕往雪面上一扔,收緊背包帶,抱著相機,坐著滑雪板颼得一下就滑了出去,真是超級奢華舉世無雙的高山滑道呀。我揮舞著四肢、開心地喧叫著滑下了雪坡。
相機記錄了大家的開心和放縱,此處沒有年齡的限制,也沒有身份的約束,蒼天之下、雪地之上,只有宣泄著各自情緒的我們。
再次行走時,我發現杯具了,我的沖鋒褲被碎了的馕餅劃出個更大的口子,從屁股延伸到大腿,“探路者”退休了,在完成轉山的前一天。
傍晚,我們回到了久違的大本營。此時大本營已不再安靜,橘黃色的大帳篷遍布山野,據說是我們離開大本營的第二天他們就到了,是新疆登山隊來做適應性登山訓練的。我們回到上次扎營的地方,已有一隊驢友支好了帳篷,好在地方足夠大,容得下更多的帳篷。
D9:7月21日 登山大營地→以肯起達坂→將軍溝→天池海南→烏魯木齊
當日徒步23公里,海拔攀升200米,下降1850米
今天下山。返程是翻過以肯起達坂,走將軍溝回天池。
從營地出發,在冰湖邊逆時針向西攀登以肯起達坂。天高氣爽,云淡風清,博格達峰頂旗云飄蕩,如同一頂時尚的貝雷帽。即將離開博格達雪山群峰了,我們在此回望,以肯起就是分別之地,天山雪蓮遍布山野。隊伍在零紅蝶的帶領下翻過埡口,踏過最后一段冰雪覆蓋的達坂山脊,進入將軍溝,達坂的東西兩側如同兩個世界,將軍溝里充滿了濃濃的綠意,下行沒多遠就是高山草甸,各色野花遍地、自由嬌艷地綻放。行走其間,讓我忘卻了疲憊,不時地回頭,找尋陪伴多日雪峰的身影。
我們沿著遍地鮮花的山谷小路一路向北。走過連綿的花海、齊膝的草場、跨過清澈的小溪,20多公里的高原勝景被我們甩到了身后,天池南岸,一艘游艇已等在那兒期待我們的歸來。
終。。。謹以此記念2013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