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巷紅色教育基地介紹—紅色李巷抗戰(zhàn)歷史遺跡
為了慶祝中國成立100周年,在江蘇省委網信辦、共青團江蘇省委的指導下,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推出“歌頌寫在大地上——線上馬拉松暨打卡紅色地標”活動。線上線下產品和活動自4月28日推出以來,持續(xù)吸引廣大受眾參與。他們不僅通過H5產品,線上“跑馬”重溫黨史故事,還邀約伙伴們一同加入。線上與線下結合沉浸式打卡,黨史學習入腦入心,也讓江蘇的紅色資源綻放出更加耀眼的時代光芒。
線上馬拉松暨打卡紅色地標
今天,讓我們一起打卡從戰(zhàn)火中走出來的蘇南“小延安”——紅色李巷。
離南京主城不到100公里的李巷,隸屬于南京溧水區(qū)白馬鎮(zhèn)。這里一派恬靜的江南鄉(xiāng)村風貌,陳毅舊居、江渭清舊居、李堅真舊居、溧水人民抗日斗爭紀念館、溧水抗戰(zhàn)公安保衛(wèi)館……李巷一處處紅色遺址、遺跡,為我們輕輕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
紅色李巷
陳毅舊居
李巷在80多年前曾是新四軍蘇南抗戰(zhàn)的指揮中心,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戰(zhàn)斗的足跡。李巷被史學界稱為蘇南“小延安”。
1938年5月,當新四軍來到溧水時,人民群眾正在日寇屠戮、兵匪騷擾下煎熬。在看慣了“自古兵匪是一家”的群眾眼里,這支說話和氣、愛護百姓的新型部隊如同黑夜里的光明,帶給他們生活與精神上的希望。
陳家大戲臺
陳家大戲臺上,粟??犊愒~,號召民眾團結起來打敗侵略者,水深火熱中的民眾有了向上的力量。為了支持新四軍造槍支彈藥,李巷村村民張啟福將自己家百年白果樹給砍了,無償送給新四軍,他說:“不要錢,就希望你們打個勝仗?!贝送?,鄉(xiāng)親們還主動為先遣部隊安排住房、籌集糧草、行軍帶路、傳遞情報,這些都促使溧水抗日局面一下子就打開了:一大批進步青年和愛國知識分子主動與新四軍部隊交談國事,研討問題。1938年7月,第一期蘇南青年抗日救國訓練班在溧水崗上村張家祠堂開課,60多名熱血青年匯集于此,這里為蘇南抗日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干部。
如今的紅色李巷
李巷群山環(huán)繞、隱蔽偏僻,既便于部隊長期駐扎,又便于及時轉移,因而成為新四軍開辟蘇南抗日根據地的落腳點。1941年11月塘馬戰(zhàn)斗后,新四軍十六旅旅部和蘇南黨政領導機關轉移來到李巷及周邊地區(qū),溧水成為中國領導蘇南人民抗日斗爭的戰(zhàn)略中心,李巷則成為蘇南抗戰(zhàn)的指揮中心。
紅色李巷
當時,李巷地區(qū)形成了指揮中心、訓練班、兵工廠等完善的組織體系,頒布了《蘇南施政綱領》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令,開展了減租減息運動,恢復了許多中小學,各方面建設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紅色李巷
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大半個世紀以來,李巷很少為外人所知。2016年,溧水正式將紅色李巷確定為該區(qū)四大都市田園休閑度假體驗區(qū)之一,力爭把李巷打造成蘇南地區(qū)有影響力、高品質的紅色旅游景區(qū)和紅色教育基地。2017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以來,紅色李巷聲名漸起,接待游客已達80萬余人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夢雪 配圖 :白馬鎮(zhèn)宣傳辦提供
校對 李海慧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