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龍亭景區(河南開封龍亭景區結合旅游資源開發條件進行評價)
有句話說得好:“來開封不去龍亭,就等于沒來開封”!
龍亭是開封王氣的象征,見證了古都的繁華滄桑!
龍亭坐落在美麗的龍亭湖畔,為六朝皇宮遺址所在地。它是一處集皇家園林、歷史文物和秀美風光于一體的旅游風景區。
龍亭前身: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地方行政官員為了便于向皇帝遙拜朝賀,便在原周王府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亭”,亭內供奉“皇帝萬歲”的牌位,因而這里又叫“龍亭”,也就是今天的龍亭大殿。
雍正十二年(1734年),河南總督王士俊將“萬壽亭”擴建為“萬壽宮”。乾隆十五年及其后,曾一度改名為“萬壽觀”和“中山公園”,直到開封解放后才恢復原名。
午門
午門(龍亭的南大門),它坐北朝南,五間三開格局,屬單檐歇山式建筑,金瓦覆頂,朱柱紅墻,雕梁畫棟,屬清代建筑風格。
門匾楹聯:“亭閣留勝意,觀兩湖映照甄鑒,清濁善否應畏哉,自古眾民知忠佞;苑闕鎖幽思,萬千載滄桑沉浮,梁晉宋金皆往矣,迄今華夏盡舜堯”。此楹聯對仗工整,融古今善惡,頌揚了人民明辨是非善惡,無愧為國家的主人翁。
潘楊二湖
穿過午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潭清澈可鑒的湖水,就是潘楊二湖,關于它們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一段的傳說“潘楊湖水辨忠奸”。
五孔橋
五孔橋連接著南北御道,并將湖水一分為二,因此也稱玉帶橋,它為開封最高的五孔石橋,橋下涵孔可通舟楫。在這里您可以,東望巍巍鐵塔,西觀清明上河園與翰園碑林,北看龍亭大殿。
嵩呼
嵩呼”,是清代開封地方官員到“萬壽宮”給皇帝祝壽遙拜三呼萬歲的地方。據說此名的由來和與漢武帝劉徹有關。該建筑體積雖小,卻采用了等級最高的廡殿頂,三間穿心殿頂覆黃琉璃瓦,斗拱梁柱瀝粉彩繪。
朝門
穿過嵩呼,迎面就是“萬壽宮”的正門——朝門,它為三開三間的朝門,為單檐硬山形式,兩側各有一個卷棚式掖門,金黃瓦頂,雕梁畫棟,古樸莊重。它與朝門及東西朝房相通,與高臺上的龍亭大殿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宮殿院落,顯得肅穆莊嚴。
龍亭大殿
龍亭大殿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它坐北朝南,建于72級臺階蹬道的平臺之上,臺階兩側共有36根石欄桿,分別代表72個“地煞星”和36個“天罡星”,兩者相加的數字正好為108,是古代常用的數字,寓意吉祥。
大殿為清代重檐歇山高臺式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龍亭大殿內每天定時上演以北宋重大歷史事件《杯酒釋兵權》為題材的節目。
殿前朱柱上懸掛的對聯引人深思:“話七朝事,尚許清濁兩湖水登百尺臺,徒嘆盛衰萬壽宮”。楹聯憶古思今,高度概括了開封作為千年古都的滄桑巨變。
碑亭
碑亭里面的碑刻是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河南布政使馬慧裕所刻。碑額飾高浮雕二龍戲珠,正面正中篆有陰文:“天子萬年”四字,碑身正面刻有《五岳真形圖》。
過了碑亭,就是有“中州一絕”之稱的植物造型園、御花園,累的話也可以去這些地方休息下也是很不錯的。
1、龍亭公園位于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整體呈“丁”型 。
2、龍亭公園有兩個門,一個是北門,一個是南門。南門離宋都御街比較近。北門離天波楊府較近。整體路線,你可以北門進、南門出,也可以南門進、北門出。不過,最終還得看你的車停在哪個位置。
3、龍亭公園游覽時間大約需要1個半小時。如果是菊花展時期,游覽時間大約需要2個半小時。
4、龍亭景區內每天還定時上演《九帝迎賓》、《杯酒釋兵權》、《李師師勸君》等具有濃郁宋代宮廷文化特色的節目。不過節目根據淡旺季,節目時間會有所調整。
5、龍亭不同于清明上河園,它屬一個人文景觀,需細細體會。有很多不經意的角落都可能發現不一樣的“東西”,另外龍亭很多地方拍照還是非常不錯的。
“開封城,城摞城,腳下埋有幾座城”,這是開封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一句話,結果在上個世紀80年代,龍亭潘楊兩湖發現了北宋皇宮遺址所在地,其地下4—5m深處有清朝的開封省城;12米深處有唐代的汴州城;8—10米深處有富麗甲天下、繁華冠九州的北宋東京城。
龍亭一帶曾是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和金的皇宮所在地,特別是北宋建都東京168年,此地為皇宮大內,地下歷史遺存豐富,文化積淀深厚。
龍亭大殿既是景區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國寶(保)級文物,數百年來它見證了古都的輝煌與變遷。
這樣的龍亭,你想來看看嗎?
老家河南!豫見旅行!
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