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紀念堂旅游攻略-中山紀念堂游記
保護性修復后,中山紀念堂和公園成為大埔民眾教育活動的場所之一。
三河中山紀念堂,位于大埔縣三河鎮匯城村的鳳翔山腳,坐西向東,始建于民國十七年。2019年,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中山紀念堂相連,中山公園正門充滿著歷史氣息。
整體建筑為鋼筋水泥結構的二層小洋樓,樓高10米。
“整體建筑為鋼筋水泥結構的二層小洋樓,樓高10米,樓頂有額書‘中山紀念堂’,紀念堂面前是兩根石華表及孫中山先生全身銅像。”三河中山紀念堂工作人員介紹,在紀念堂一樓中堂還有“景仰國父”“作君作師”等匾額。
三河中山紀念堂前面的孫中山先生全身銅像。
中山公園一角,綠意盎然。
俯瞰紀念堂,綠樹環繞,建筑風格新穎。這座建筑,是對孫中山民國七年三河壩之行的紀念。關于這段歷史記載,得從一塊石碑說起。
中山紀念堂的左前側為荷池、碑亭,刻有《三河中山紀念堂記》的石碑立于亭中。
中山紀念堂前有一座富有民族風格和傳統色彩的石牌坊,是同時興建的中山公園的正門。左前側為荷池、碑亭,刻有《三河中山紀念堂記》的石碑立于亭中。石碑長4.5米,寬1.5米,厚0.3米。碑文明確記載,“蓋以民七援閩,孫總理曾蒞斯土也。”并表明“總理苦斗一生,所為無非為國民者,今以堂為紀念,其亦師其愛國愛民之志歟!”
紀念堂內展出孫中山畢生獻身革命的歷史資料、圖片。
“三河中山紀念堂曾作為學校禮堂使用,后被損壞。”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大埔縣人民政府制定修復計劃,本著尊重歷史、恢復原貌、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結合現代化氣息,增設孫中山銅像、石雕平臺、四周漆欄、古鼎、人物造型、亭閣、花架、花廊以及相關展覽,以此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游公園,成為民眾教育活動的場所之一。
來源 南方日報、南方+
文 南方日報記者 黃培強
圖 袁群華
通訊員 余灝 羅文燕
【作者】 黃培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