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武侯墓和武侯祠區別_漢中武侯祠和武侯墓哪個好玩
漢中武侯祠位于陜西省漢中市的勉縣。三國蜀相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被謚為“忠武侯”。舊時武侯祠多如繁星,不勝枚舉。現在,全國尚存有規模較大的武侯祠9座,而陜西漢中勉縣的武侯祠是皇帝下詔修建的,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約50年,堪稱“中華第一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成都武侯祠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也是首批一級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游客參觀游覽,享有三國圣地的美譽。
漢中武侯祠內建有殿廟、廊房等建筑。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20米, 呈長方形。周圍青磚砌墻,占地30畝, 共 有7院, 54間房舍, 亭臺樓閣, 布局適宜。祠內古柏數顆,直徑約1米左右, 高大繁茂。還有一株稀有花樹, 形色似藕蓮, 人們稱之為“旱蓮”,高約10米,初春開花,展瓣吐蕊,芳香數里,屆時欣賞者絡繹不絕。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劉備惠陵時,它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評選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武侯祠現占地15萬平方米,由三國歷史遺跡區(文物區)、西區(三國文化體驗區)以及錦里民俗區(錦里)三部分組成,享有"三國圣地"的美譽。
漢中武侯祠中的琴樓始建于263年,大修于唐貞元、明萬歷清嘉慶年間。該建筑取意于“空城計”的故事,現樓內存放石琴一張,據載為晉代遺物,琴樓兩側為鐘鼓樓。
成都武侯祠中的劉備殿,又名昭烈廟。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高3米,儀容豐滿莊重,耳大垂肩。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北地王劉諶像。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昭烈廟正殿西壁掛有據說為岳飛所書《出師表》木刻,東壁為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隆中對》木刻。
漢中武侯祠中的戟門始建于263年,歷代均有修葺,至今仍保留著清代風格。據載,這里是歷代官員來拜謁諸葛亮時,暫存兵器和整理衣冠的地方。
成都武侯祠中的劉備墓,史稱"惠陵",由諸葛亮親選寶地,葬劉備于此。陵墓中還合葬有劉備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漢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 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惠陵與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樣亦為坐北朝南,緊鄰在漢昭烈廟與武侯祠西側,與武侯祠之間有紅墻夾道相連。
漢中武侯祠院內生長著一株珍貴而高大的落葉喬木旱蓮,已有四百余年的歷史。樹高13.4米,胸圍1.36米。因其樹花開之時,花朵酷似蓮花,而生于旱地,故有旱地蓮花之美譽。其樹先花后葉,初春滿樹鮮花,十分喜人,花后枝葉繁茂,五月長出來年花蕾。此花蕾要在樹上孕育十個多月,經歷夏、秋、冬,來年綻放。
成都武侯祠中的東漢石棺,由棺身和棺蓋組成,棺身為長方形,用整塊石頭中間鑿空而成,棺蓋呈屋脊形,四周雕刻著神話傳說、百戲舞樂,漁獵采蓮,日月星辰等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