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東郊紅色旅游景點,南京紅色旅行
都說,南京最美的神道要到金秋才會變美,但是我發現,綠意蔥蘢,蟬鳴入云間的夏天,前來這里游玩,也別有一番景致。
5月末,我來到了南京這座久違了3年的古城,這個時候的南京早已萬物生長,群山環抱。草木掩映的明孝陵更是生機勃勃。
明孝陵,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墓,“明孝”這二字出自馬皇后的謚號,含有以孝治天下的意思。這是中國明清兩代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它位于南京城東、鐘山南麓,是目前南京地區,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雖然歷經600多年,卻依然保存完好,它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讓每一位到過這里的游客都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文化底蘊。下面就跟著我的文字一起云游一下明孝陵吧。
明孝陵5號門路線游玩攻略:
6個景點別錯過
1、梧桐大道最佳機位。我選擇5號大金門進去,因為我當時是想拍攝空曠無人的梧桐大道,而距離門口20米遠的這座天橋,正是拍攝梧桐大道的最佳位置。建議想拍梧桐樹的朋友一定要趁早,過了8點,車輛多起來,就要等了。
2、朱元璋的功德碑。2、穿過天橋后我們首先看到就是碑亭,這是朱棣給朱元璋修建的功德碑,也是南京最大的石碑。這座碑叫神功圣德碑,下面是一個縮頭烏龜叫赑屃,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專門喜歡背重物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墓碑下面都有它就是這個原因了。
3、600米的最美石像路。3、走過碑亭后就來到了明孝陵最美的石像路,被譽為南京最美的600米。道路兩旁綠木高聳,坐落著壯觀的6對神像,每一對都是一蹲一立。據說這些石像在還未雕刻之前,利用冬天潑水成冰的,然后一路滑送過來安放好之后再開始雕刻的。這6對石像分別是:
第1對:獅子,代表帝王的著威嚴。
第2對:獬豸,代表著法律。
第3對:駱駝,寓意忍辱負重。
第4對:大象,象征著太平。
第5對:麒麟,吉祥的象征。
第6對:戰馬,代表著忠誠。
4、翁仲路。走過石像路的6對神像后,會看到一個巨大的彎道,右轉彎就可以看到兩個巨大的望柱。這是著名的翁仲路了。
翁仲是秦始皇身邊的一位將軍,身高一丈三尺、異于常人、帶兵收臨洮、與匈奴戰、神勇非凡、他在的時候,匈奴不敢侵犯,他死后,秦始皇用銅鑄了一個銅像,匈奴遠遠看到都不敢靠近。他死后,秦始皇用銅鑄了一個銅像,匈奴遠遠看到都不敢靠近。
據說,在定址之前,朱元璋的手下查到,這里埋藏著前朝的一位皇帝,三國的孫權。手下是征詢朱元璋的意見時,朱元璋就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就讓他在這里給我看門吧”。所以明孝陵內就有了梅花崗,梅花崗旁有石碑、石像這些景點就是孫權墓遺址,明孝陵也成了一座容納兩位皇帝的陵寢。
我們首先看到的這對武將,他們手里拿著的那個鼓錘叫金吾,這個金吾是可以擊打皇帝身邊任何一個對皇帝大不敬的人;文臣手上拿著的這個叫笏板,專門記錄皇帝的意圣旨的。
5、治隆唐宋碑。穿過墓道之后我們來到了過去有5座現在只剩下3座的金水橋。進去之后,我們看到這個座碑亭是康熙帝三下江南寫下的“治隆唐宋”四個字。石碑下我們又看到那個縮頭烏龜了,這個烏龜的腦袋之前遭到毀壞,后來專門找人重新仿制好后安裝上去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脖子特別短。而后面的享殿是放朱元璋和馬皇后及嬪妃的牌位。
6、明樓。俗稱“馬娘娘梳妝臺”。正面南門開三孔券門,東、西、北三面中部各開一券門,覆黃色琉璃瓦,飛檐翹角,后毀于太平天國戰火,僅存四壁墻垣矗立在方城之上。這是朱元璋和他的馬皇后長眠的地宮。登上樓臺,腳踩著600多年前的方磚,不知道你會不會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到。
據說,為了防盜,朱元璋可是花費了許多心思,還使出了三大絕招:
第一招:橫鑿山體。橫著在山體打洞,然后挖空修建地宮。在沒有的情況下,古代盜墓賊從頂部向下打盜洞根本行不通。
第二招:墓道偏移。明孝陵的地宮墓道,往西偏了20多米。而且里面是呈90度角的,進來以后墓道忽然拐彎,往那邊過去,然后才通往地宮。
第三招:人工填充鵝卵石。利用“流沙”的原理,在明孝陵的墓室頂部,堆積了很多鵝卵石,一旦墓穴被挖開,鵝卵石就會震落坍塌。一旦有盜墓者進,便會被震落的鵝卵石砸死。
寫在最后:建議在鐘山風景區一帶訂好酒店下榻。這樣明孝陵、中山陵、美齡宮這些知名景點可以一路玩過去,省去許多路程,也不會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