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人不能進孔廟;孔廟求什么最靈驗
平遙文廟的后院有一個小型園林,是為超山書院,門樓前有一尊瑞獸(龜)身上馱著一塊造型別致的石刻,上面寫著兩個字。朋友一見便大聲驚叫“bieliu”。于是,引起了周圍人的哄堂大笑,朋友紅著臉一副不知所措的窘態(tài)樣。
鰲為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鱉是爬行動物,俗稱“王八”。還別說,乍一看好像也是“bieliu”,那豈不是王八的腦袋嗎?仔細看的話上頭的字是鰲,那后邊的字也看不明白。實在搞不懂,經請教導游,說是“aotou”。鰲是“文昌鰲”,石是“鰲頭石”。鰲頭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足而上,后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的人。
對此,不由想到網上流傳已久的那些字,并且經常被大眾所調侃。現舉幾例:山東博物館(山東情婦館),風景這邊獨好(好狗邊上飄),賓至如歸(婦女之寶),玄池焉韻(去ta媽的),勤能補拙(杜甫能動),獨步天下(六歲當豬)千人坐(坐月子、坐尺子、坐乃孕),坦蕩(蕩婦),虎(佛),等等。這種現象不知是古人的智慧高,還是今人的水平低。因此,大師們以寫出人們不認識的字為自豪,還以此而沾沾自喜,嘲笑別人沒文化。令人不解的是,人們越是不認識,反而越是叫好,滿眼全是崇拜的目光,越是被人們稱之為大師。
生活中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太過高深的東西只在圈子里欣賞就好,如果流傳到社會上,只會理解通俗東西的普通大眾怎么能夠看得懂呢?由此想到了毛主席批評過的鐘靈。鐘靈在延安時期就是著名的書畫家,毛主席對其很是尊重,兩人還在一起下過棋,他還參與設計國微。他為電影《甜蜜的事業(yè)》創(chuàng)作的歌詞,《我們的生活比密甜》廣為人知,至今仍在流傳。鐘靈就是毛主席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第三條所批評的那個寫怪標語的人。他曾在延安的城墻上寫過這樣一幅標語“工人農民聯合起來爭取抗日勝利!”,這個標語的意思很好,可是工人的工字第二筆不是寫的一直,而是轉了兩個彎子;而人字也是如此,在右邊一筆加了三撇。他這樣寫的目的是覺得“工人”兩字的筆畫太少,與別的字(當時還沒有簡體字)的筆畫不諧調,寫出來不好看,便把這兩個字按隸書的寫法變了形。毛主席曾在街頭看到過這幅標語,所以在講《反對黨八股》時,信手拈來,進行了批評。主席講話的意思是一切文學藝術,要使群眾易懂,樂于接受。不能單純?yōu)榱苏w美觀、字跡好看就故弄玄虛。
解放后,事隔七年的鐘靈再次見到主席時,說:“主席批評以后,再沒有那樣寫過。”又說“那種寫法本是隸書的一種。現在不但我不這樣寫,有好些寫隸書的人對這兩個字也不那么寫了。”主席和顏悅色地說:“這就不對了,隸書該怎么寫就怎么寫。篆書不是更復雜嗎?也還是那樣寫。我批評的不是那兩個字,而是批評宣傳工作不看對象,把那種字寫在延安城墻上總不對吧。”鐘靈聽后紅著臉露出了笑容,對批評的事情也就釋然了,更加感受到領袖的親切和胸懷。開國大典時,鐘靈設計書寫了天安門城樓兩側的標語,“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偉大領袖毛主席萬歲”“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會”,字體相當規(guī)范整齊,一目了然的標語讓人倍感親切。
書法字體有五種,分別篆書、楷書、隸書、行書和草書。其中,篆書又分為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隸書又有大篆、小篆和行楷之分;行書和楷書又有不同的字體風格和特點。書法是一門學問,自有它獨有的特點。所謂“學有所長,技有所持,術有專攻”,每一種行業(yè)都有其技巧和內涵,學到極致方為家。書法家達到相當程度,就會自成一體,形成自己的風格,是故被人們所稱頌,索求一字而視如珍寶。但是,不管寫哪種字體,按傳統寫法書寫就好,不能為了標新立異而刻意創(chuàng)新。沒學習過書法的普通大眾,對一些字體不認識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仍然希望書法者,在書寫時盡量規(guī)范一些,不要丟胳膊少腿的,既不讓人看得懂,又貽笑大方。把“九球天后”寫成“環(huán)球大嫂”的笑話還是少一些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