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游泳俱樂部官網,水立方游泳俱樂部預約
在體育產業的大浪潮下,似乎過得不太好的游泳運動產業,能游出一條新路嗎?水立方的場館運營經驗,或許值得借鑒。
文:崔永旺
編輯:陳點點
即使是當年職業體育這個概念在中國還處于萌芽階段的時候,游泳在全民中的普及程度就已經名列前茅。然而,當體育產業的大潮風起云涌的時候,游泳卻沒能成為那個弄潮兒。盡管涌現了像孫楊、寧澤濤、傅園慧、劉湘這樣的明星,但無論是群眾基礎還是賽事的商業化程度都不盡如人意,甚至一度被打上了“高危運動”這樣的標簽。
那么,游泳這項參與性極高,與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運動,應該如何搭上產業發展的快車呢?在3月4日的水立方體育創新論壇上,生態圈(ID:Eco_Sports)帶著許多問題,與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奇勇進行了一番探討。
▼游泳運動推廣和產業發展沙龍
從奧運到辦賽,從專業到群眾,水立方的探索與困惑
采訪楊奇勇先生時,正值2017年國際泳聯世界跳水系列賽(北京站)在水立方舉行,采訪場地北五環咖啡廳的外面便是跳水賽場。透過玻璃墻,圈哥看到的是有條不紊進行的比賽和上座率不低的觀眾席。我們的話題便從水立方的場館運營開始。
目前水立方依靠一年的運營,能夠達到盈虧平衡。全年各項的具體收入來源,據楊奇勇透露,場館、活動、周邊場地租賃以及旅游參觀等各項業務形態布局較為均衡。
楊奇勇透露,去年FINA跳水世界杯系列賽北京站門票銷售收入約26萬,比2015年增加了一倍,上座率平均為71%,最高能達到85%。而今年可能還會繼續有提升。
目前,水立方平均每年接待35萬左右的游客,水立方游泳俱樂部的持卡會員在2萬左右,參與游泳培訓的學員達到20萬人次。水立方歷年組織的群眾賽事,報名參賽人數共計5萬人次,觀賽人數達到15萬人次。
應該說,經過奧運之后的八年探索,水立方形成了從奧運場館到比賽場館,再到全民場館的多元化拓展。然而在取得階段性成績的背后,水立方的管理層也產生了諸多困惑。
第一個困惑,是公眾對游泳運動在安全方面的顧慮,這成為游泳運動在青少年推廣中的一大障礙。第二個困惑,是游泳的基礎設施和人群需求不相匹配,由于各個游泳場館的產權分散,水立方的商業模式不容易復制,進而造成無法滿足群眾需求的情況。第三個困惑,是游泳館的資源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給消費者提供的附加值也不足。
在楊奇勇看來,“安全問題是偽命題”,只要按照安全規則行事就可以解決。但游泳場地的供需關系協調,商業模式開發,以及如何給消費者提供類似于跑馬拉松那樣的增值服務,讓游泳的魅力得到更大范圍的認同,這些才是取得突破的難點所在。
從水季到冰季,從線下到線上,水立方的轉型與挑戰
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水立方將承辦項目的比賽。在游泳行業大環境難以發生快速改變的前提下,借助冰上項目和冬奧會的契機,成為水立方進一步發展的新辦法。
楊奇勇介紹說,水立方將在冬奧會前后開展一系列冰上活動、賽事培訓、商業比賽。此外還將建設全年開放的群眾性地下冰場,為和滑冰業務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實現“水季”和“冰季”并行發展的規劃。
據了解,游泳場地和場地之間完成轉換,這在奧運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里面有兩個重要前提;一是要有一套低溫下不變形的支撐體系,二是整體濕度不能太大,否則就會出現結露的情況。根據楊奇勇的說法,水立方在第二點上還無法保障,需要升級改造。這也是“水季“和“冰季”并行的一大挑戰。
▼水立方將承辦北京冬奧會比賽(效果圖)
除了由水到冰的乾坤大挪移之外,水立方還希望以智能化的手段打通線下參與和線上服務的鏈條。憑借場館人流的基礎,整合消費者資源,甚至實現不同場館之間的聯動。
以常見的游泳培訓為例,楊奇勇認為,智能化進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游泳課“像駕校約車”一樣,讓合適的學員找到合適的教練;然后完善查詢、約課、培訓等完整服務,形成會員化;最后則是依托大數據,建立共享平臺,把各個場館聯系起來。
從水立方的上述構想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采取的依然是“橫向拓展業務范圍,縱向打通垂直產業鏈”的做法,這一策略在其他領域確有成功案例。但放到游泳這個行業又會有所不同。
▼作為全民場館,水立方在場館運營中也采取了多種經營業態,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活動
之所以“高危運動”會成為游泳的一個標簽,恰恰和這個項目的產業化發展程度較低,行業很多細節尚不規范有關,從而導致人們對它的認知也處在初級階段。一些在其他項目上已經成熟的做法,對于游泳來說就像“產業化”這個詞匯一樣新鮮。
水立方的確是中國體育的地標性建筑,也是中國水上運動的排頭兵。但即使是水立方,也有很多未知的水域需要他們去探索。而他們取得的成功經驗,是否能成功復制到軟硬條件都遠不及水立方的其他場館,更是一個需要長期觀察、思考、解決的問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古話反映的正是中國游泳產業今天面對的現實。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需要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水立方。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
官網、微信、微博:體育產業生態圈,聚合體育產業優質內容與人群的平臺,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