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一日游詳細攻略_綿山一日游最佳線路
|景區門口
綿山是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稱之為介山。
一. 寒食節來源
寒食節發源于山西介休綿山,距今有2640年的歷史,甚至比端午節還要早上358年。春秋時,介子推歷盡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后隱居介休綿山。后來,重耳燒山逼其出山,介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介子推忌日(后為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禁火寒食,于是就有了寒食節。
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久而久之,便合成一個節日。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寒食節的發展是漫長而深遠的,隨著歷史的車轍一輪一輪的前進,寒食節已經在以前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活動,比如拜掃祭祖等。
|介公祠
綿山是橫貫山西中部太岳山的一條支脈,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距太原130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
這里是融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文物勝跡、佛寺道觀、軍事文化、革命遺址、民俗風情、避暑康養為一體的著名旅游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寒食清明節發源地、山西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奇巖、險道、秀水、飛瀑、幽洞,既有北方山水之粗獷豪放,又有南方山水之清麗婉約。
|景區內
綿山又分為前山和后山,共有14個景點,360多個小景點。前山主要是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蜂房泉、李姑巖、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嶺);后山主要是自然山水景觀(棲賢谷、水濤溝、古藤谷)。
景區建筑群體中宗教建筑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筑有亭、臺、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跡建筑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筑博物院(園)。
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景區的仿古建筑群風格多樣,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長,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筑物的獨特風格。
|大羅宮
二. 景點介紹
1. 龍頭寺
龍頭寺,原名塔巖頭,因巖下黃土坡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又因唐貞觀十五年(641)太宗皇帝駕幸綿山禮佛時,有雙龍顯靈而改為現名,這里也是朝觀云海,夕觀日落的絕妙去處。
2. 龍脊嶺
龍脊嶺有40余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唐營、養生修行洞群。嶺上蜿蜒而列一排長城,四周遍插古代旌旗、八卦旗、五行旗、龍虎旗,唐營哨所、前后中左右軍帳赫然現在眼前。唐營始建于1300余年前的武德元年,為李世民度索原大戰宋金剛時的指揮中心。
3. 李姑巖
李姑巖,也叫皇姑巖,是國內罕見的因為皇姑出家的游覽勝地。相傳,貞觀十五年(641),唐太宗妹長昭公主隨駕禮佛,至此結廬,焚修有年,卒登覺岸,后人在其廬塑其像祭祀。
4. 峰房泉
峰房泉又名石乳泉、母奶頭,是一處罕見的懸泉奇觀。
5. 大羅宮
大羅宮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美妙的傳說。相傳這里是春秋晉國介之推當年所看到的“大羅仙境”。“三清上,曰大羅”。道教認為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最上層為大羅天,大羅宮之意就是建在大羅天上的宮闕。大羅宮復修于唐玄宗時,后因戰亂,只留殘跡。現在的大羅宮是在原址上恢復修建的,為依山而建的十三層仿古建筑,高110余米;建筑群總面積為三萬余平方米,為全國廟觀之最。
6. 天橋
天橋是因修筑在懸崖絕壁上的棧道而得名,有千余年的歷史。長300余米,寬 1 米多,上離峰頂80余米,高入云表;下距溝底300余米,懸于危巖上。這里有孔明和張良等人的修行洞,還有中國古代最險絕的軍事堡壘——石勒寨,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7. 一斗泉
一斗泉是一處天然生成的石泉,因其流量小,僅能盛一斗水而得名。 一斗泉的主建筑為洞真宮,為道教元始天尊的道場。唐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李治感念綿山護佑李唐王朝,特下詔復修洞真宮。洞真宮高20米,面積500余平方米,宮中彩色懸塑形象逼真。
8. 朱家凹
綿山朱家凹景區和朱明王朝興起有關。據稱在元代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在這里修行,祈禱上蒼保佑兒孫富貴,結果他的兒子朱元璋在靈寶天尊的庇佑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洪武十八年派皇十七子朱權來綿山謝恩,大興土木,修葺洞玄宮。
9. 云峰寺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巖而得名。始建于三國曹魏時期,高僧迪公經營始建,距今一千七百余年。寺內建筑因地勢走向分上下兩層,朝向不一,高低參錯,高處全修以懸空的棧道,連通各個殿宇。現存古建筑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五龍殿、明王殿、馬鳴殿、羅漢堂、眼光菩薩殿及僧房、客舍等近百間。寺內保存有歷代精美彩塑70余尊,其中包骨真身像3尊。
10. 正果寺
綿山原為五龍母子所有,志超來山后,龍母將綿山以下棋的方式讓給志超,五龍皈依佛法,常在說法臺上聽空王佛說法。后來,五龍功力大增,飛升躍過對山,在山壁上留下了五道溝壑,故名五龍躔。本區主廟叫“正果寺”,寺內有十三尊包骨真身像,歷經千年且骨架完好,是研究綿山歷史文化和地理氣候的重要文物。靈應塔明七暗九層,高達69米,是中國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
11. 棲賢谷
棲賢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線天的狹谷,兩邊怪石嶙峋,少有草木,須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過,當年介之推母子就是經這里到達歸隱地的。
12. 介公祠
介公祠是我國最大的石窟祠,介公嶺便是介子推的隱居地、焚身地和享祀處。
13. 水濤溝
水濤溝一年四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9度,空氣格外清新,每平方米負氧離子含量為15000多個,故有天然氧吧之稱。水濤溝水系,最為奇特的是“十里畫廊,疊瀑大觀”。最大落差為80余米的五龍瀑;流量最大的為水簾洞,真謂是步步有景,景景有點,素有“北方小九寨溝”的美稱。
14. 古藤谷
古藤谷,俗名“溪水溝”,是以奇著稱。是原始蒼茫的野生植物園,是綿山一處生態自然景觀,據《史書》記載,這里曾經是綿山靜林河的發源地之一,又曾是唐代著名宰相令狐楚創辦靜林書院之地。
三. 旅游攻略
1. 關于吃住
若是提前一天到達綿山,可住在景區周邊民宿客棧,價格實惠,并且多數是可以吃飯的,可以提前打電話咨詢。此外,景區內也有住宿,官方公眾號有相應的價格信息。
|景區門口的日落
2. 關于交通
介休有火車站和高鐵站,高鐵站離市區和景區都較遠,火車站(介休站)較近。從介休站到綿山有公交車(302路直達),費用是5元/人,大約1個小時1班,比較難等,收班時間也比較早,如果選擇坐公交車出行,一定要提前咨詢好收發車時間。當然也可以選擇打車,從介休站到綿山大約60元,如果返程時間較晚,打車也比較困難。所以,個人感覺這個景區的交通不是太方便,一定要計劃好出行時間。
3. 關于景區門票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60元/人,包含110元門票和50元交通費;淡季——130元/人,包含80元門票和50元交通費。
由于整個景區非常大,無法純靠步行游玩,所以50元交通費是必須購買的。景區大巴也是全線運行,每個景點隨上隨下;個別景點有相應的內部交通,類似電梯、索道,但是需要單獨收費。
|景區索道
綿山景區共有14個景點,360多個小景點,假設每個景點要細玩,1天的時間完全不夠。自然景觀要親身體驗,歷史文化要細細研讀。為此,建議要去的小伙伴最好提前挑選好感興趣的景點,安排好游玩線路,避免浪費時間。
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及圖片)均由作者原創及拍攝,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作者允許,不得用作商業用途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發表,如有需要可與原作者聯系。
-END-
溫馨提示:
戶外旅行有風險|安全保障放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