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有什么旅游景點—玉門關有什么旅游景點好玩
中國玉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距今已經有八千年的歷史與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息息相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玉門關
今天,我們可以從一些地名及文人墨客的詩文里,尋找與玉文化密切相關的線索,比如古代玉石之路的重鎮玉門關......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曾是漢朝通關貿易和軍事戰略要地,始于漢武帝開通西域設置河西四郡之時 (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因西域輸入中原的玉石都從此入關而得名。
玉門關作為漢朝通往西域各地的要地,原貌歷經千年戰亂和自然災害已消失不見,故址在甘肅省敦煌市西北的小方盤城。小城周邊的地形十分復雜,溝壑縱橫,沙丘無邊,而且常年干旱。每當酷暑到來,烈日當空沒有水源,新中國成立前的商隊經過這里經常面臨著生存考驗,人和牲畜中暑暈倒是司空見慣的事,有時遇上惡劣天氣,沙塵暴騰空而起,遮天蔽日,分辨不出方向的怪事時有發生,經常會使商隊陷入困境。
玉門關附近的沙漠里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遇到特殊天氣,無論是人,還是駱駝、馬匹,都會在昏暗中迷路,就連經常往返于這里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因此,有人將這里叫“馬迷途”。
傳說有一年,西域于闐國的國王派官兵護送滿載和田玉的商隊前往中原地區交易。目的是用和田玉來交換絲綢。
商隊前進的方向是敦煌西北的小方盤城,當他們進入“馬迷途”的地界時,剛才還透亮的天空,突然變得昏暗起來,接著狂風怒吼,沙石在地上翻滾流動,埋沒了原來的路面,根本無法辨別行走的方向。
好不容易等到風停了,商隊的人四處張望,只見殘陽如血,大漠一望無際,路在何方呢?
他們正在尋找出路時,不遠處傳來奇怪的聲音,有一只沙狐在沙丘上不停地哀鳴。
一個叫艾力的小伙子好奇地跑了過去,他發現沙狐并沒有受傷,卻四肢無力,站立不穩,他猜想這只沙狐可能是因為缺乏食物和水,無法補充能量,嚴重透支了體力。
他把這只孤單的沙狐抱回駝隊,拿出干糧和水,沙狐吃飽后,很快恢復了體力,先是圍著駝隊轉了一圈,然后朝一個固定的方向跑出去又跑回來,仿佛在指引著駝隊的方向。
善良又聰明的艾力看出了門道,告訴商隊的頭領立即啟程,在一片駝鈴聲中,他們按照沙狐指引的路線,很順利地走出困境,在太陽即將消失之前走進了燈火閃爍的歇息地——小方盤城。
當天晚上,艾力竟然夢到了沙狐開口說話,“你幫助了我,我會幫你們走出迷途,但是我不能保證每次我都在。要想以后不迷路,方盤城上鑲墨玉。天亮以后,艾力把夢里的情形講給頭領,頭領聽后哈哈大笑,說一塊好的墨玉價值連城,把它鑲到小方盤城上實在可惜,再說商隊已經走過險關,還理這事干什么。
幾個月后,商隊從中原地區歸來,路過這個地方時再次迷路,人和馬匹又陷入困境,就在他們十分焦急的時候,那只沙狐又出現了。
它在不遠處發出低沉的吼叫,于是,沙狐在前面引路,這支商隊再次渡過難關。
商隊擺脫困境后,所有人都跪在地上感謝沙狐的救命之恩。商隊老板對著沙狐發誓:“這次能夠走出迷途,全憑您的保佑,我一定獻出最好的墨玉,鑲在小方盤城的城頭,絕不食言!”
半年之后,這個商隊又馱運了一批和田玉來到這里,命運仿佛是要考驗他們,他們在同一地點再次迷路
烈日當空,風沙彌漫,他們只能在原地等待,隨身攜帶的水和食物即將耗盡,人和駱駝基本上全都虛脫倒地。
這時,他們又想起了那只沙狐,大家都期盼那只曾為他們引導過兩次路線的沙狐能夠再次出現。
后來,沙狐果然出現了
商隊頭領沒有食言,他讓人把所有的玉攤在沙子上,讓沙狐自己挑選,看看哪個滿意。沙狐走到這些玉的面前,逐個看完,最后用前爪指了指一塊油亮的墨玉,然后又跑了起來,再次充當引路使者……
歷經三次生死磨難,商隊老板不敢掉以輕心,到達小方盤城安排好食便把沙狐挑選的那塊墨玉鑲嵌在了方盤城樓的頂端。
說來也奇怪,在黑暗的夜色中,墨玉竟然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數十里之外都能清楚地看到這塊亮點,它如同大海航行中高塔上的指路明燈
這塊墨玉竟然能在黑夜中發光,這與其本身的特質有關。因為這種色澤能吸收和儲藏能量,經過太陽光線的強烈照射,夜色中就能發光,有月亮的時候它散發出的光芒會更加耀眼。所以,凡是經過那個叫“馬迷途地方的商隊,十里開外就能看到關樓上閃耀的光芒,東來西往的商隊再也沒有人迷路了
從此,人們便將這個小方盤城稱作“玉門關”。
知識鏈接
墨玉,是和田玉中的名貴品種,又稱“黑羊脂”,產量非常稀少,主要產自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有點墨、聚墨、全墨、片墨、純墨的區別,其特點堅韌溫潤,色重質膩,紋理細致、漆黑如墨,光潔典雅,極負盛名,多用于制作手鐲、牌子和文房用品。
推薦閱讀
作者簡介
胡楊,滿族,和田玉收藏家,玉文化專家。北京“玉蚨祥”珠寶公司董事長,北京和田玉文化藝術館館長,北京原石籽料交易中心創始人。
生于黑龍江寧古塔,少年投筆從戎,立軍功兩次。
2001年求學于西安政治學院,校鄰乃西北五省古玩城之最,自此與玉一見鐘情,愛之不能自拔,遂拜各路玉器商賈玩家為師學藝。
2005年奉調入京,供職于原總參謀部辦公廳,閑暇參訪各地玉作工坊,遍識玉匠名家,閱見珍品無數。
2013年卸甲至新疆,行走于天山南北,揮鏟于玉河兩岸,終覓得美玉若干。
2016年回京,以玉為師,誠信經營,廣結天下愛玉之友。
2020年著書《玉經》(華夏出版社),業內聞名遐邇。
2021年,收購玉器百年老字號“玉蚨祥”,創辦北京首家和田玉藝術館暨原石籽料交易中心。
內容簡介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玉文化,本書按照時間線索,在參考歷史文獻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圍繞歷史上著名的玉器代表性作品和與之相關的代表性人物,編寫了15個關于玉的傳奇故事。是有史以來第一部系統描寫玉的傳奇故事的書籍,時間跨度近兩千年,生動說明了玉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文明史。全書圖文并茂,賞心悅目,活潑有趣,通過知識鏈接講解關于玉的知識點,通過拓展閱讀進行歷史和文化的科普,通過閱讀啟示來分享為人處世的道理。作者力求語言生動優美,文字通俗易懂,讓十歲以上的少年兒童都能閱讀,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