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萬壽寺門票預約_北京萬壽寺門票預約官網
秋風起,金秋到
正是出游的好時候
京城各大博物館也陸續
上新了不少重磅展覽
為這迷人的秋色
增添了些許文化氣息
十月,不妨約著去看展吧
和合共生——故宮?國博藏文物聯展
日前,由故宮博物院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和合共生——故宮·國博藏文物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和”與“合”貫穿中華歷史時空,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此次展覽是故宮與國博兩大文博機構首度聯手推出的特展,是體現“和合共生”精神的一次積極嘗試。
展覽內容分為四個單元,標題以“和”統領。第一單元以“天地同和”為題,側重闡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第二單元以“萬邦協和”為題,側重闡釋中華民族處理外交關系時秉持的協和萬邦的天下觀。第三單元以“宜民安和”為題,側重闡釋中華文明對社會各階層文化多樣性、各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尊重與包容。第四單元以“樂在人和”為題,側重闡釋中華民族“人心和善”的道德觀。
據介紹,展覽將題目“和合共生”的文化內涵與顏色的象征性有機結合,從色彩層面率先突出展覽的形式之“和”。以傳統青綠山水畫中深沉的青藍色作為展廳主色調,顯示出中華文明深厚、兼容并蓄的性格底色。除實物展示與文字說明外,還在展廳中引入模型搭建、實景模擬、數字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以增強與觀眾的互動,提供探索式的觀展體驗。
門票:免費,請提前在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預約
展期:即日起—2023.01.03
展館:國家博物館南3、南4展廳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
圖/新華社
日前,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以“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為主題,展出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等美術作品400余件。
圖/新華社
展覽生動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大成就、事件、活動、人物等,熱情謳歌百年來黨帶領人民走過的輝煌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鑄就的精神譜系,增強人民群眾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展覽將持續至10月14日,后續還將遴選部分作品在京津冀三地舉辦巡展。
門票:免費,請提前在中國美術館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上預約
展期:即日起—2022.10.14
展館:中國美術館1、2、3、4、5、6、7、8、9、10、11、13、14、15、16、17、19、20、21號展廳、四樓開渠廳、戶外雕塑園
閱世遺情——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物建筑繪畫展
近日,閱世遺情——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物建筑繪畫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精選82件澳門藝術博物館藏品,反映澳門世遺建筑的不同面貌。這是澳門藝術博物館藏品首次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圖/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展覽分“千帆迎遠客”“萬象有無間”和“一城百樣春”3個單元,展示了一批創作于18至21世紀期間的繪畫作品,涵蓋素描、水彩、油畫、水墨、版畫等多種形式。
門票:故宮門票60元,展覽免費
展期:即日起—2022.11.06
展館:故宮博物院齋宮展廳
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
展覽以中國書房的意涵與物象為主題,旨在探討和闡釋中國書房的文化內核以及如何賦予“書房”這一意象以時代精神的問題。
圖/中國新聞網
據介紹,展覽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主題為“委懷琴書”,分星空、五經萃室、圖書、文房四寶、文人賞器五個空間;第二單元主題為“正誼明道”,分為修身養性、家國情懷和仰觀宇宙三個空間;第三單元主題為“結契霜雪”,分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兩個空間。
圖/中國新聞網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單元入口是以還原“香雪”書房意境為初衷而設計的沉浸式體驗展示。“香雪”是養性殿西暖閣的一間書房,仿養心殿梅塢而建,以白石依墻堆砌出山景,表達“仰觀香雪海,坐覺太虛寬”的精神意趣。
門票:故宮門票60元,展覽免費,購買門票時預約該展覽
展期:即日起—2022.10.23
展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唱片里的中國——首都圖書館藏黑膠珍品展
圖/首都圖書館
9月27日,“唱片里的中國——首都圖書館藏黑膠珍品展”在首都圖書館開幕,現場展出194張珍品黑膠唱片。展覽中眾多珍品老唱片首次亮相,讓深藏于館里的文物真正“活”起來,讓讀者近距離全方位感知黑膠的歷史質感。
《義勇軍進行曲》首版唱片 圖/北京日報
展覽上,觀眾可以看到最早一期中國本土黑膠唱片,“四大名旦”絕無僅有的唱片合作作品,《義勇軍進行曲》的首版唱片等,并可以現場掃碼或利用自助機,在獨具復古感的炒豆音中聽賞這些早期珍貴作品。
打卡區 圖/首都圖書館
除黑膠名品展示之外,現場還搭設了黑膠拍照打卡區和黑膠器材展示區,與音樂同框,游客可以譜一曲屬于自己的歌哦!
門票:免費,請提前在首都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
展期:即日起—2022.10.27
展館:首都圖書館B座第二展廳
龍行戈壁——內蒙古白堊紀恐龍展
該展覽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館與內蒙古龍昊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共同主辦,聚焦20世紀80年代發現于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白堊紀代表性恐龍化石,生動講解了白堊紀中國北方恐龍群的演化歷程和物種多樣性。
圖/北京自然博物館
本次展出了多件恐龍骨架模型,如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盜蛋龍類恐龍——二連巨盜龍;來自巴音戈壁組的完美巴彥淖爾龍,為游客了解禽龍類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還有原地埋藏狀態保存的且完整程度超過90%的董氏中國似鳥龍,以及體內保存了多枚胃石的戈壁鸚鵡嘴龍……這里還有更多的化石和傳奇故事,等你前來一探究竟!
門票:20元,請提前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官網或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預約
展期:即日起—2023.03.19
展館:北京自然博物館
緣岸梵剎:萬壽寺歷史沿革展
日前,萬壽寺作為北京藝術博物館館址向公眾開放。館內的展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萬壽寺始建于明萬歷五年,歷經明清兩朝的興修、擴建,形成了集寺院、園林、皇家行宮于一體,中、東、西三路建筑相毗鄰的大型古代建筑群。
該展覽在展示萬壽寺歷史的基礎上,增加了近五年萬壽寺修繕、考古發掘過程中新發現的文物。其中,一件留有火焚痕跡、文字殘缺不全的疏文尤為珍貴,這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孝惠章皇后入葬清東陵后,在萬壽寺舉辦法事活動的祭文,為康熙第五子恒親王所寫。
門票:20元,展覽免費,請提前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
展期:展出中
展館:北京藝術博物館
吉物詠壽:吉壽文物專題展
作為明清皇室為長壽祈福的重要場所,萬壽寺萬壽閣正在舉辦“吉物詠壽:吉壽文物專題展”。
北京藝術博物館拿出館藏“壽”主題相關的壓箱寶——一件清康熙斗彩靈仙祝壽圖盤,中心“壽”字上覆一只斗彩壽桃,桃內繪有飛舞的丹頂鶴,寓意“壽上加壽”;一件絳色金紗女衫,周身遍飾織金團壽紋;還有古人書房里的木雕墨床,正中刻團壽字,兩側分別雕蝙蝠紋和牡丹紋,寓意“福壽富貴”……一件件器物、服飾、書畫、文房四寶中,一個個寓意吉祥的符號,傳遞出自古以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期盼,以及儒家的孝道文化。
漫步于萬壽寺中,游客能發現更多壽文化的元素,如山門殿穹頂的“洪福齊天”壁畫、建筑上的“壽”字裝飾、彩畫、清帝為皇太后祝壽所題石碑等。
門票:20元,展覽免費,請提前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
展期:展出中
展館:北京藝術博物館
云落佳木:中國傳統家具展
中國家具歷史悠久,該展覽精選館藏五十余件明清及民國時期傳統家具,力求通過這些珍品的展示,使廣大游客充分了解傳統家具的造型藝術特點,感受其深厚的文化蘊涵,進而深刻認知古人對家具之美的追求與向往。
門票:20元,展覽免費,請提前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
展期:展出中
展館:北京藝術博物館
萬幾余暇:清代皇室書畫藝術展
大禪堂及東西配殿是北京藝術博物館書畫館,展出館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書畫作品,“萬幾余暇:清代皇室書畫藝術展”是開門首展。其中,乾隆御筆《歲朝圖》首次公開亮相,這是乾隆帝為生母崇慶皇太后親手繪制的“賀年卡”,圖中繪有萬年青、觀音蓮、柿子等吉祥物件,寄托對母親長壽安康的祈望。
游客可以從展覽的視角,徜徉于清代文化藝術的長河,回溯那段互鑒融通的歷史記憶。
門票:20元,展覽免費,請提前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
展期:展出中
展館:北京藝術博物館
溫馨提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溫馨提示:國慶假期期間,倡導市民群眾就地過節,減少出京活動,確需出京的,要防范旅途疫情風險,全程規范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不前往有疫情的縣(市、區、旗)。進返京人員抵京后7天內不聚餐、不聚會、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按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市民群眾進入各類公園、景區、景點和圖書館、美術館等,請提前預約、錯時參觀、錯峰游覽。國慶假期做到“四個別忘記”:過節別忘記核酸檢測、出門別忘記帶好口罩、進入公共場所別忘記掃碼查驗、郊區游玩別忘記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