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園的讀音是什么,祗園什么意思
?
小時候,每到四月,家里就會做一種奇怪的食物——綠色的顏色,軟軟韌韌帶著些許清香的口感。雖說吃了不少,但無論是家人或是我自己,卻無法準備叫出這種食物的名字。隨著年紀的增大,離開了老家,在外拼搏,這種食物已經逐漸在我的記憶中消失。偶然想起,但因為并不知道這種食物究竟是何種食材制成,甚至不知道這種食物具體的名字是什么,所以終歸這種食物不過會在非常偶然的時候在腦海中掠過罷了。
直至最近再一次來到香港,我才重新邂逅了這一種食物,當我在香港鬧市區看到它們的時候,頗有一種心弦被撩動的感覺——畢竟對這種食物幾乎已經遺忘,那來自內心深處的記憶顏色也會在時間的洗刷下逐漸變淡,但當重新看到的時候,那記憶卻會被重新喚醒。
其實并不是第一次來到這里,位于香港灣仔最繁華的地方的東方小祗園是我每次來到香港,每次到港島區即使不順路也會特意繞過去的一家店。畢竟東方小祗園作為一家百年老店,一直都有獨特的感覺和魅力,吸引我一次又一次來到這里。
如果時間充裕,我會在這里坐下來,點上幾份自己喜歡的齋菜,慢慢品嘗,如果時間算不上充裕,那我也會像灣仔那些白領,那些商場上的精英們一樣,在外賣的窗口買上一份齋燒鴨,捧著美味,邊走邊吃。
百年老店能傳承至今,往往有自己獨到的特色。東方小祗園當然也不會是例外的一個。堅持做傳統的齋菜,雖然在傳統中也融入了自己新的理解,雖然也在傳承中加入了自己新的創意,但時至今日,這里仍舊保留了很多那舊時的味道和特色。
就如這個綠色的小餅,舊時的味道不等于腐朽,反倒在時間的洗刷下熠熠生輝。這個小餅上標注的名字是“蒝荽餅”,生僻冷門的字,一如那時至今日已經極難見到的這種食物。
本著讀字讀半邊的原則,我本打算叫他做“yuan xi餅”,但想了想,我并不覺得這會是一個正確的讀音。芫茜這種食材,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芫茜,其實就是香菜的粵語叫法罷了,而“蒝荽餅”入口那淡淡的帶著微微甘苦卻會回甘的口感和香菜截然不同,而且,作為一家堅持傳統齋菜的店,我也并不相信東方小祗園會有香菜這種食材的出現。(姜蔥蒜香菜這些食材傳統齋菜是不能使用的。)
--摘自《佛誕》
最終還是沒讀出這個字,只能抱著虛心的心態向店員請教,究竟這兩個字怎么讀——畢竟即使我想查證這究竟是什么樣的玩意,我也需要知道他的讀音才能在網上進行搜索。
而在店員的口中,“蒝荽餅”被讀作“淵西餅”,終于得到了讀音,我才得以在網上搜索一下關于這種食物,或是說這種食材的前世和今生。
但本以為萬能的搜索在這個瞬間卻又出現了問題,關于“蒝荽餅”這種食物,在網上的說法卻也是不少。甚至也有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就這種食物做過溯源,他認為這種食物應該叫做“煙樨餅”,甚至已被收錄在粵語對照名錄中。
發現了這個說法,我抽空和店里的服務員開始進行討論,畢竟在我眼中,大學的教授就是一種高不可攀的存在,他們的學識和見識都足以讓我高山仰止。
沒想到的是,店員竟然拿出了店里的“鎮店之寶”——并不是店里的什么美食,而是一本破舊的貼滿了已經泛黃的剪報的筆記本。筆記本貼滿了香港的報紙關于東方小祗園的報導,最早的剪報已有70年歷史,而這,也許就是百年老店的底蘊吧。
在50年代的剪報上,關于東方小祗園的報導已有關于“蒝荽餅”的記錄。能見于報紙,能看到在那已經泛黃的報紙上出現“蒝荽餅”三個字,我想關于這種食物名稱的爭論應該可以蓋棺定論了。畢竟一種文字能傳承至今,肯定是有流傳和約定俗成的。從50年代至今,一種文字,或是一種讀音能在50年代被承認,并在今天仍舊被使用,那無論如何都不會是一個錯的讀音。
不過,糾結于讀音的正確與否并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畢竟食物好吃才是最重要的。想通了這節,我也就不再糾結于名稱的問題,而是好好地享受這種本以為已經消失,卻穿越了時光來到我面前的食物。
這種食物似乎可以歸納到甜點這個范疇,但其實在這里并沒有把這種食物做得太甜。反倒是帶著一種淡淡的植物清香和微苦的味道,在春夏交界的日子,這種味道反倒更好打開胃口。而且小時候媽媽常說吃了“蒝荽餅”就不會肚痛,來到今天,查過才發現“蒝荽”是生長于田間水邊的一種植物,有消食去脂的功效,因此才有“吃了不會肚痛”這種功效。
而且蒝荽這種食物在農歷三月最是新鮮,過了三月蒝荽葉子就會變老,味道變淡,再制作蒝荽餅已經沒有了那清香的味道。所以即使是在東方小祗園,蒝荽餅也僅有在農歷四月有售賣,這里能遇上也實在是一種莫名的緣分和運氣。
除了“蒝荽餅”,東方小祗園的菜式還是一貫的美味。其實我一直覺得,做素菜比做各種肉類食材要更難,畢竟素菜清淡,要做出美味的食物更難。而且東方小祗園堅持做傳統的素菜,姜蔥蒜這些能提味的食材都不會出現,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東方小祗園的素菜從來不會讓我失望,簡簡單單的素菜,在這里大廚的巧手下總能變幻出各種美味的味道。無論是適合作為前菜頭盤的齋燒鴨、齋叉燒還是素湯,亦或是經典的羅漢上素,甚至是素炒飯,都有一種悠久回甘的感覺。
離開東方小祗園,無論是肚子還是內心,都有了一種格外的滿足。也許在過去的百年,有無數的人就像我這樣,尋味到這里,感受素菜的美味與魅力。也許在過去百年,東方小祗園就這樣靜靜地在這個香港最繁華的地方散發屬于自己的魅力,用齋菜征服挑剔的香港人的味蕾。夜幕降臨的灣仔,仍舊繁華,仍舊喧鬧,而齋菜,就如繁華中的白蓮,就這么靜靜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