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烈士陵園(對越自衛反擊戰烈士陵園禹城孫英臣)
1、屏邊烈士陵園內安息著解放初期剿匪斗爭、對越自衛反擊戰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部隊官兵、地方干部、民兵、干警等烈士1046名,涉及十九個省、市、自治區,326個縣(市),其中四川省450人,云南省180人,貴州省82人,河南省69人,廣東省50人,湖北省39人,陜西省38人,河北省35人,山東省26人,山西省25人,安徽省22人,廣西壯族自治區6人,江蘇省6人,湖南省5人,江西省4人,甘肅省4人,浙江省1人,黑龍江省1人,天津市1人。在1046名烈士中,全國一級戰斗英雄5人,二級戰斗英雄6人,一等功臣42人,二等功臣192人,三等功臣548人,員512人,共青團員366人。其中,自衛還擊戰斗中犧牲的有988人,建國初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有58人。
2、屏邊烈士陵園由水沖子和大龍樹兩個陵園組成.!
3、水沖子烈士陵園位于縣城東面,距城中心0.5公里,以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界分為東、西兩園,總占地面積64.8畝。
東園占地面積23.54畝,沿長96米,寬3.5米的229級石階而上,便是225.9平方米的長廊,再上是長5米高3米的陵園碑序。園內安葬著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的烈士465名,其中以“勇于獻身的共產主義戰士” 楊建章;二級戰斗英雄劉福利、加多為著名。
原五十軍一四九師老戰士于2001年4月25日立的《獻給英勇犧牲的戰友》的紀念碑碑文:
越南犯邊,勇聽號令。英雄軍列,開赴昆明。跨越紅河,直搗沙巴。密林溝壑,雨驟霧濃。穿插,運兵驍勇。一營先鋒,二連尖兵。勇士鐵拳,砸在黃連。攻關奪隘,丫口建功。三一六師,倉隍逃命。十七晝夜,生死與共。十八春秋,唇齡相依。五百英靈,情同手足。遽然作古,當為鬼雄。碧血染旗,捐軀筑城。長眠青山,魂鎮南屏。驚夢與回,杜鵑啼紅。蒼天無語,大河嗚咽。白云低首,清風送行。戰友墓前,呼喚英靈。手扶青冢,淚灑石碑。當以生命,換得吾生。喋血疆場,永志不忘。汝等英烈,乃系國魂。汝等英名,鐫刻心中。祈頌萬世,永遠和平。嗚呼戰友,雖死猶生!
西園是陵園的主體部分,1979年10月竣工,占地面積41.26畝。與水沖子烈士陵園東園互為一體,遙望相對。陵園合共安葬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犧牲烈士428人,除一個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以外,全部是13軍軍直、13軍37師師直、37師下轄的109、110、111步兵團和37師炮團、38師下轄的112、113步兵團、39師師直及其下轄的115、116、117步兵團。沿219級水泥路面臺階而上,建有27.5平方米,高7米的雙胞亭;頂端是占地58平方米,高10米的圓亭。沿東面125級石階而下,建有300平方米的綜合樓、300平方米革命烈士陳烈室、87平方米的長廊和1180平方米的廣場,廣場中央的標志性建筑物為造型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16.79米,碑下有13片白色的橄欖葉,像征著和平幸福。西園內安葬著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犧牲的烈士 428名,其中以一級戰斗英雄李水波、徐澤貴、吳勇,二級戰斗英雄劉建榮、劉增武、吳成良、王國軍為著名。
4、大龍樹烈士陵園位于縣城西面,距城中心0.6公里,始建于1976年4月,1979年進行擴建,總占地面積10.2畝。
陵園頂部建有 58平方米、高10米的圓亭和10.8平方米、高7米的47名無名烈士紀墳,碑上用隸書刻有墓志銘。建有占地17平方米,高7米的涼亭。園內安葬著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的烈士和社會主義時期犧牲的烈士156名,其中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的有95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有58名(含47名無名烈士)。在156名烈士中,以在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的董存瑞式戰斗英雄李成文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國家二級英雄袁冬為著名。
5、云南屏邊烈士陵園自建園以來,曾多次榮獲國家和省、州表彰,其中1985年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紀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198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被云南省綠化委員會授予“云南省綠化先進單”;1987年被州人民政府評為“紅河州擁軍優屬先進單位”;1988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云南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授予“撫慰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