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買聯票還是單買,山海關票價
感謝大家的支持,我之前發布了一篇自駕游裝備清單:
單人單車自駕環游中國路線全圖2019年5月18日到2019年9月13日
單人單車自駕環游中國118天33000公里
途徑:①北京-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
②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云南-四川。
單人單車自駕環游中國路線圖
沒有看過預告片的同學,點擊下面觀看預告片《》
從上家公司辭職后,我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的裝備、線路等。
正當我在泳池因為憋尿,急得團團轉時,突然就醒了,原來這是一個夢。一把抓過手機一看,我信你的鬼喲,才3點半,都怪我昨晚和朋友吃飯沒喝酒,光喝水了。
一路跌跌撞撞跑到衛生間,啊……長噓了一口氣,膀胱終于解放了……
迎著朝陽出發5月的北京早上還是有點小冷,洗漱完換上長褲,發現腰帶貌似變長了,系到最后一扣也不行,勒不緊,褲子像斷了皮筋似的往下掉,沒辦法,只能把陪伴我多年的腰帶剪了。
圖3 剪斷的腰帶
難道我昨晚失水過多?一泡尿不至于的呀,不行,我得補充補充。找出廚房唯一剩下的一口鍋,架鍋燒水煮餃子。
圖4 餃子
美美的吃了一頓餃子后已經5點多了,該到出發的時候了,按照慣例,還得發個朋友圈早安。
圖2 最后一條在北京發的早安
帶著朋友們的祝福出發了。
圖5 早霞
迎著厚厚的霾我正式啟程,開始這段33000公里的旅行。5點多的北京已經開始蘇醒,路上的車也漸漸的開始多了。為了趕在早高峰前駛出北京,我手一抖將檔掛進5檔,一腳油門上了五環,聽著速白粗壯的喘氣聲,我估計它快到了載重臨界了。
圖6北京白鹿收費站
速白跑得正歡,看到北京白鹿收費站,突然想起來貌似沒帶錢包,沒帶錢包就意味著沒帶身份證呀,我倒吸一口涼氣,趕緊下高速吧,要是真沒拿,就完犢子了。然鵝,結果和你們想象的不一樣,我拿了,前一天就放在后座的背包了,只是早上沒拿,就沒印象了。
看到它完完整整、安安靜靜的躺在我背包里,我們差點就相擁而泣了,仿佛聽到它說,你丫終于想起我來了。可不嘛,忘了什么也不能忘了“伸手要錢(身手鑰錢)”。
接下來終于可以安心的哼著小曲上高速了。
原計劃是要去山海關景區的,導航到了“山海關古城景區”,那邊離海邊比較遠,是山海關老城區,除了天下第一關,沒別的能吸引我。
圖7 唯一一次炒菜的午飯
眼瞅著已經中午,那就不著急去“山海關入海石城”那邊了,先解決個溫飽再說。然后做了這一路上唯一一次看起來比較正式的飯菜,煮了米飯,炒了個苦瓜。后面的路不是泡面就是掛面,要不就是米飯加咸菜,這口大鍋在旅行前半程就為我服務了一次,之后就被我丟老家了。
圖8 帳篷一搭,開始睡午覺
吃過午飯干嘛?當然是午覺了,那天的溫度記得好像有二十三四度了,而且還比較曬了,我就鉆樹林了,搭起我的小帳篷,愜意的睡了一個旅行以來最舒服的午覺,后面的路上,中午的時候不是在趕路就是在服務區坐干板凳,要不就實在困了躺在座椅上靠會……
逛逛正式收門票的景區圖9 山海關門票
下午3點半,我準時出現在了山海關老龍頭景區。這個景區比我想象的要大,分了小車區、大車區、軍~車區,我沒有買山海關的聯票,只買了一張老龍頭景區的門票。
圖10 山海關老龍頭景區門票
圖11 山海關老龍頭景區指示牌
進了檢票口之后就能看到有一個景區指示牌,大致能看到老龍頭這邊的一些主要景點。有寧海城、甕城、澄海樓、入海石城、海神廟、龍園、山海行宮等,門口的寧海城是進入這些景區的唯一出入口。
圖12 寧海城出入口
圖13 景點指示牌
進入寧海城不遠就能看到一個指示牌,上面清楚的標了幾個景區的方位。龍武營生活區主要是展示當時明清官兵們生活作息的地方,里面有一些古老的器械,有農耕設備、作戰設備,軍官房、伙房、碾房、馬廄等。守備署是當時領導們上班的地方,八卦陣是當時士兵們演練陣仗的地方,澄海樓前身為明初年修建的“觀海亭”,明萬歷39年 兵部主事將觀海亭擴建為澄海樓。
圖15 龍武營生活區
龍武營生活區大門,近距離看這兩個站崗士兵還是比較威武的。
圖14.1給不聽話的士兵們準備的一間間小黑屋
圖14 這是一張守備夫人的古代床
這個床和我們在影視作品里看到的一樣,目前是開放狀態,進去可以坐坐,不過上面比較臟,估計有人沒脫鞋上床了。
圖16 士兵們的生活用品
這里有很多房間盛放著古代的一些生活用品,大部分是木質物品,看著非常陳舊,不過有一些東西農村的朋友肯定見過,或者使用過,我對這些東西倒沒有多少好奇。
正當我準備細細的品品這些陳舊的生活用品時,聽到對面屋子有個小朋友尖銳的聲音。
“媽媽,快來看,好大一口鍋!”
“是呀,是呀,怎么這么大?”
“哇塞,好大……”
什么鍋,讓他們這么興奮,順著他們呼喊的聲音,我到后廚那屋,一進門就看到柵欄后面的一口深不見底的大鍋,看到這口鍋,我確實也有點吃驚,直徑有個三四米,里面扔滿了錢幣,深估計有個兩米左右,從上鍋臺到下面添火的地方,需要走旁邊的臺階。
圖17 食堂大鍋
好吧,你們贏了,這鍋確實很大,“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這口大鍋肯定能燉下”。
圖18 守備署
守備之名始于明代,類似總兵、千總、把總這樣的軍階,屬于正五品武官,統領一千人左右。
守備署里是四進的封閉式四合院,有照壁、署門、儀門、正堂、議事廳、后宅。
圖19 守備署儀事大廳
圖20 明朝海防大營
守備署儀事大廳里有很多類似“明朝海防大營”這樣的戰略戰術指導示意圖。
圖21 兵夫列船式
圖20.1 山海關顯功祠
山海關顯功祠里有一些明朝非常著名的老將,像徐達、朱梅、袁崇煥、戚繼光等的雕塑。
圖22 明代戰船
明代后期,朝廷對陸海軍事要塞老龍頭增派重兵駐防,并加強海上防衛力量,建立水師三個營,戰船百余艘,此處戰船是根據當時實物所復制。
圖23 八卦陣
出了龍武營生活區,就能看到一個將臺,站在將臺上就能看到這個氣勢磅礴的八卦陣了,上面這張圖是下午從景區往回走沒人的時候拍的,講真,這個八卦陣還是挺大的,我試著走了進去,走錯了幾回,旁邊其他人有一些是干脆走不進去放棄的。身在這個八卦陣中,確實比較難看清全貌,不熟悉八卦陣的還真會迷失方向。
圖24 嘗試通過八卦陣的游客
“往左轉,哎對了,一直往前……”
“從你右手邊的口進來……”
“這邊,對對對,就是這邊,走這邊肯定沒錯……”
我被已經進入八卦陣的熱心群眾一翻指引,差點崩潰,一度越走離太極中心越遠。我有地圖你們不知道吧,打開地圖的衛星模式,能清楚的看到大致圖形布局,慢慢摸索下就能找到規律,就能比較容易進去了,看把你們能的。
圖25 迷失在八卦陣前的小姐姐
被這位小姐姐那天下午“尾隨”了一路,看我脖子掛著單反,左手拿著Gopro,右手拿著手機,一邊走一邊拍,還一個人自言自語,可能以為是我大V什么的,剛開始沒注意到她,一直到澄海樓才看到。
圖28 澄海樓
澄海樓位于山海關老龍頭長城,始建于明末,為萬里長城東端第一座城樓。
圖26 澄海樓
澄海樓前身為明初年修建的“觀海亭”,明萬歷39年,兵部主事將觀海亭擴建為澄海樓。澄海樓矗立在地勢險峻的老龍頭上,背山面海,仿明式大木架結構建造,是老龍頭標志性建筑。
圖29 澄海樓“雄襟萬里”匾額
澄海樓上懸有乾隆御筆親書的“澄海樓”和明大學士孫承宗題而由已故書法發家侯正榮所書寫的“雄襟萬里”匾額。
圖30 遠處的澄海樓
圖31 入海石城
入海石城是老龍頭長城伸入海中的末端部分,全城全部屹立在海水中,修建于1579年,伸入海中22.4米,寬8.3米,高9.2米。
圖32 老龍頭標志
圖33 位于山海關老龍頭的“明長城地理信息標石”
從入海石城下來,就能看到這個“明長城地理信息標石”了,理論上這里是明長城起點位置,軍事防御工程的起點。
圖35 山海關老龍頭海神廟
山海關老龍頭海神廟是我國唯一一處建在海上的道教廟宇,門口分別有“護海神天應”和“護海神天佑”。現在的海神廟是1988年重建的,廟宇置于海中,三面環水,伸入海中124米,由牌樓、三孔橋、山門、鐘樓、海神殿、天后宮、觀海亭等幾部分組成。
圖36 護海神天應
圖37 護海神天佑
圖38 海神廟天后宮
這里應該就是海神天后,媽祖林默的地方,據說林默出國進行文化交流的時候還有身份證,由莆田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牽頭辦理的。
圖41 媽祖文化交流
媽祖登機牌、身份證:
姓名林默,身份證號35032109603237001,稍微解讀一下這個身份證號,350321是莆田秀嶼區的身份證開頭,媽祖生辰是公元960年農歷3月23日,尾數7001。
圖40 媽祖身份證、登機牌
媽祖簡介:
媽祖生于宋初建隆元年,生來從不啼哭,故取名默。傳說她水性極好,常常救助海上遇難的客商和漁民,因救助海難28歲仙逝,終生未嫁。其事跡在民間廣泛流傳,歷來受到人們的感戴和尊崇。其名號,成為古代航海者乘風破浪的精神力量,其封號,也由最初的林姑娘升為夫人、妃、天妃、圣妃、直至天后。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圖34 山海關明長城
當我從山海關明長城翁城下來時,八卦陣已經沒什么人了。我又試著進了一回,和第一次進去,還是容易了不少,其實不是我懂八卦陣了,而是我發現,順著地上被無數人踩出來的路走就對了,那些看著沒怎么被踩的通道肯定是不通的,明白了這一點,差不多閉著眼睛就能進去了。
圖27 日落西山下的澄海樓
當我再次返回澄海樓時,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逛了一天了,也是出門第一天,住在哪里好呢?突然感覺自己有點尷尬,不知道住在哪里好,出了景區門口就一直沿著海濱大道往東北方向走,我的目的地是往葫蘆島去的。
那會想著要是在新疆西藏無人區多好,隨便找個地方搭個帳篷,也沒人打擾,在城里總感覺找不到一個適合露營的地方,其實那會的想法和我到西藏時完全不一樣,在西藏219的時候,總想找個有人的地方露營,那怕在鎮里也好。
圖42 野外露營
就這樣一直沿著秦皇島的海濱大道往東開,走了幾十公里,大概快到綏中縣了,這時天色完全黑了,就順著路邊找了個小道開了下去,當時有種做賊的感覺。
圖43 在帳篷里準備整理素材
搭完帳篷就趕緊鉆進帳篷里,生怕被人發現,雖說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野外露營搭帳篷,但在這種燈火通明的路邊還是第一次,隱隱約約感覺有點不對勁。
果然,第二天早不知道幾點鐘,就聽到帳篷外面先是乒乒乓乓的,之后又是牛的鈴鐺聲,一團巨大的身影向我帳篷靠近,我去,不是有老牛要頂我帳篷吧……
報告,這里是野外知識普及時間
下面簡單說說在野外搭帳篷要注意的一些事:
《自駕游旅行,在野外搭帳篷露營需要特別注意什么?》搭帳篷方面我能想到就這么多,歡迎大家補充,下章見嘞。
感謝各位的支持,天冷了記得穿秋褲,不要凍成鼻涕泡。
《林羽凡單人單車自駕環游中國33000公里》
第二章
-完-
林羽凡
2019年11月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有什么疑問我隨時給大家解答,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