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樂寺游玩時間多長-獨樂寺景點
獨樂寺也叫大佛寺,就在薊縣縣城內。
是全國目前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
大年初四,我們一行人有空去薊縣,專程趕往獨樂寺游玩。
獨樂寺掛起了紅燈籠、大紅福字,年味十足。
售票處排起了長長的隊,看來慕名而來的游客不在少數。
我們請了一位導游,為我們細細講解了獨樂寺的歷史。
獨樂寺的歷史最早可追至貞觀十年,就是公元636年。
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兩座建筑是山門和觀音閣,皆為遼圣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
這就是山門。這座山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做穿堂,正脊兩端的鴟吻,造型古樸。
這樣的建筑我在山西也見過,山西因為地理閉塞,留下了不少古建筑。而薊縣位于北京和天津之間,交通便利,能留下這樣古老的建筑,實屬不易。看來冥冥之中,自有神佑。
山門梁柱粗壯,斗拱雄碩,“升起”和“側腳”明顯。
山門的牌匾乃嚴嵩所題,因為嚴嵩名聲不佳,所以抹去了他的名字。
山門前兩稍間是兩尊遼代彩色泥塑金剛力士像,俗稱“哼”“哈”二將。
后兩稍間是清代繪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畫。
主體建筑觀音閣是一座三層木結構的樓閣,閣高23米。
因為第二層是暗室,所以在外觀上像是兩層建筑。
觀音閣內中央的須彌座上,聳立著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觀音菩薩站像,菩薩頭部直抵三層的樓頂。因其頭上塑有十個小觀音頭像,故又稱之為“十一面觀音”。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初見之下,大佛給人以極強的視覺震撼。個人以為“十一面觀音”不亞于定州的千手觀音。
韋馱亭位于觀音閣北面,是一座近代建筑。
梁思成在發現獨樂寺時,推測獨樂寺創建于唐朝初年。
他稱獨樂寺為“上承唐代遺風,下啟宋式營造,實研究中國建筑蛻變之重要資料,罕有之寶物也。”
(關注龍貓,分享旅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