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旅游的注意事項;西塘旅游注意事項有哪些
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視頻加載中...
今天上午,在西塘古鎮景區主會場,一場集結了方文山、陳雪飛等漢服文化圈大咖的簽售會熱鬧開場,來自杭州的漢服文化愛好者龔盼站在臺下,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向臺上的大咖請教飛魚服的官制配飾。
數十米外,游客們圍在水上舞臺四周,沉浸在射禮環節的儀式感中,身著漢服的賓主拜揖行禮,司射為眾射者做示范,寓德于射、寓禮于射、寓教于射,于技藝展示中蘊含立德正己、禮樂相和的精神內涵。
歲至年末,第十屆西塘漢服文化周終于啟幕,雖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人氣不似往年旺盛,但仍舊吸引了不少來自天南海北的漢服同袍,為冬日的千年古鎮增添了熱鬧氣息。
01
以會聚友,同袍齊聚西塘共襄盛舉
因疫情等原因,第十屆西塘漢服文化周已先后四次調整時間。漢服愛好者琪瑋始終關注著活動進程,第一時間預約了門票,“十周年這樣的大日子,怎么能不來呢?”漢服“萌新”朱一兔也說:“念叨了三四年要去西塘,今年終于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也要來。”
●“排除萬難”也要來,西塘文化漢服周的魔力在哪里?
從2013年創立以來,西塘漢服文化周已發展成為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參與度的禮樂文化、漢服文化活動,“穿漢服、游西塘”“看漢服、到西塘”成了漢服文化與傳統文化愛好者的共識。每年秋冬之際,來自全國的傳統文化愛好者齊聚西塘,穿漢服,走方陣,行禮儀,感受千年古鎮的活力與漢服文化的魅力。
隨著西塘漢服文化周活動的規模不斷壯大,影響力愈加深遠,從第一屆的不足萬人參與的10多項活動,發展到疫情前的近30項活動、超10.8萬人參與,西塘漢服文化周已經成為漢服界內的盛事,每年都會有萬名穿漢服的同袍奔赴西塘參加這場盛會。對他們而言,這像一種約定,或是儀式。
“昨天晚上剛到西塘,今天一大早就起來做妝造換漢服,已經迫不及待想去拍照了!”來自上海的14歲女孩唐糖是跟著爸媽一起來的,這也是他們一家人第三次參加西塘漢服文化周。
作為一名資深的漢服文化愛好者,對于唐糖來說,這一件件或端莊或飄逸的漢服不僅是外表好看,更是漢民族光輝璀璨的歷史呈現。小姑娘認真地告訴記者,身穿漢服,是以一種不言自明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今天有作者分享會和簽售會,還集齊了我最喜歡的幾位漢服圈大咖,所以特地選在今天過來。”從海寧趕來的俞聲拿著剛簽好的新書,興奮地分享起自己的“入圈”故事。“參加了學校的漢服社之后,漸漸喜歡上了漢服,每一套服飾都有獨特的韻味,都有背后的故事,這是最令我著迷的地方。”
十年之約,克服重重難關,漢服愛好者們終于等來這場盛會,而西塘也必不會讓同袍失望。今年的活動凝結了前九屆的精華,更為漢服愛好者準備了元旦跨年盛宴,以及最新的《漢服著裝指南》標準發布、劇本娛樂大賽、小劇場等新增環節。
除此之外,西塘古鎮景區內還特別落成了西塘漢服十年展陳館,來這里,可以一睹歷年精彩項目和獎項、服飾禮儀傳承之美、漢服未來空間、漢服文創等。
02
以衣為帶,“漢服之都”全產業鏈再升級
沿著煙雨長廊一路向前,“素敬”漢服店終于映入眼簾,作為西塘成立最早的漢服店之一,“素敬”見證了西塘漢服文化周的變化,本身也乘上了漢服文化從圈內到圈外流行的東風。
“每年漢服文化周期間,煙雨長廊都被擠得水泄不通,雖然這兩年疫情對小店經營影響很大,但好在前期積累了不少老顧客。”“素敬”店家任老板告訴記者,小店主要售賣漢服,同時也為顧客提供妝發造型、服飾搭配等服務,這兩天大約接待了20多位客人。
經過十年匠心運營,漢服文化已經成為西塘最活躍的文旅名片,西塘漢服文化周的內涵持續充盈,能級不斷躍升。
“過去,舉辦漢服文化周只是提供一個平臺,讓漢服同袍參與和展示其喜歡的漢服。近年來,除了讓漢服同袍參與之外,我們還深入探索西塘的漢服品牌化和產業化,致力于將西塘打造成一個產業鏈完備的‘漢服之都’創新型未來景區。”西塘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嘉善西塘旅游休閑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主任于超介紹。
以漢服周為抓手,西塘聯合國內漢服商家創立了有西塘特色、西塘元素的漢服品牌“夢西塘”,進一步延伸漢服產業鏈。在此基礎上,打造“西塘游禮”文創品牌,開發“春秋水、唐宋茶、明清酒、現代玩意兒”系列產品,增加品牌辨識度。
今年漢服周上,西塘古鎮景區還首次在“西塘游禮”旗艦店里線上直播賣貨。“這個10周年胸針有紀念意義,搭毛衣很好看,平常不穿漢服也能佩戴……”在西塘古鎮景區直播間,熱情的粉絲紛紛搶購起了十周年周邊文創產品。
“未來,西塘古鎮景區將全面布局‘一園、一鏈、一場景’的漢服產業規劃。”開幕式當天,于超發布了《西塘漢服產業規劃》,明確西塘將分期新建(改造)總投資30億元、總用地面積約500畝的漢服產業園項目,涵蓋漢服設計研發、展覽秀場、主題場館、線上直播、商業配套等豐富業態。
其中,漢服產業園一期項目將把緊鄰古鎮景區西北側的舊改工廠改造提升為“漢服夢工廠”,預計202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這也意味著游客今后來西塘,不僅能穿漢服、拍美照,還有可能圍觀一座龐大的“漢服夢工廠”。
03
以文興城,文旅融合點亮古鎮“共富路”
在西塘古鎮景區第一停車場的入口處,有一座雕梁畫棟的跨街牌樓,正面匾額上書“吳根越角”。言簡意賅的四個字,既說明了古鎮的地理區位,也鋪陳了西塘的文化底色。
古時,這里有伍子胥興水利開鑿的伍子塘,有鄰里和睦而建的千里廊街,有為民散糧的七老爺,有敢為真情抗爭的五姑娘,千百年來,這座小鎮因多少美麗而動人的故事為人稱頌。
如今,在傳統古典文化的傳承發展中,西塘文化更多元了——鼓樂聲響起,一場場朝代嘉年華驚艷上演,周之隆重,漢之華美,唐之迤邐,明之端莊,將散落在浩繁古卷中的漢文化遺珠,一一串起、款款呈現,引領游客經歷一場千年歷史的穿越……
隨著西塘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挖掘和傳播,持續增強景區設施和配套,大量產業、資金、人才的涌入,不僅灌溉著漢服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也持續滋潤著當地老百姓的生活。
在古鎮景區最繁華的北柵街,有一家名叫錢塘人家的飯店,是景區最早的一批店鋪。每年漢服文化周期間,飯店生意都很不錯。“不僅是漢服店受益,借著漢服文化周引流,我們做餐飲的也跟著沾光。”店主丁國強說。
丁國強是土生土長的古鎮人,從呱呱墜地到年逾花甲,幾乎沒怎么離開過這條北柵街。因此,無論是箬帽街的由來,石皮弄的得名,還是北柵街的老底子模樣,店主丁國強總能繪聲繪色地講述給食客,引得大家連聲贊嘆。
目前,西塘已經形成了包含餐飲、民宿、酒吧、各類零售在內的完整行業格局,1800多家經營戶每年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可實現旅游相關收入30多億元,無數勤勞致富的夢想在這里變成現實,“共富”也成為西塘古鎮旅游的重要標簽。
歲暮天寒,且看這座生活著的千年古鎮:煙火氣,文化味,交織升騰;江南范,家國情,競相奔涌。穿上漢服去西塘吧!揖禮相告,共待春歸。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