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達黎加是富裕國家嗎、哥斯達黎加是富裕國家嗎英文
美洲共有35個國家,它們分別是:阿根廷,巴哈馬,伯利茲,美國,玻利維亞,巴西,巴巴多斯,加拿大,哥倫比亞,智利,哥斯達黎加,古巴,委內瑞拉,薩爾瓦多,厄瓜多爾,格林納達,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海地,牙買加,圣盧西亞,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烏拉圭,巴拉圭,蘇里南,多米尼加,多米尼克,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達,圣基茨和尼維斯。
美洲即亞美利加洲(America),其分為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和南亞美利加洲(South America)。值得一提的是,美洲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除美國和加拿大是經濟發達的國家以外,其他大部分(除古巴外)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發展中國家。
美洲位于太平洋東岸、大西洋西岸,其面積達4206.8萬平方公里,占地球地表面積的8.3%、陸地面積的28.4%,美洲地區擁有大約9.5億居民,占到了人類總數的13.5%。下面分別介紹美洲十大最富國家與十大最窮國家情況,以下數據來自于IMF公布的數據如下:
一、美國(人均GDP:63416美元)
全球排名:5
國家概述: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美國的國土面積963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人口3.2億,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北美原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
經濟水平:美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比如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戰略礦物資源方面,比如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美國已探明原油儲量206.8億桶,曾經居世界第13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7.716萬億立方米,曾經居世界第5位;已探明煤儲量4910億噸,曾經居世界第一。美國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美國農業高度發達,特別是機械化程度高。早在2009年,美國共有農場220萬個,耕地面積9.2億英畝。
美國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大進口國和第三大出口國。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貨運機場有12個在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國際機場(MEM)。世界上許多主要的港口也位于美國,比如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以及紐約港,它們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贏得了大量的諾貝爾獎,尤其是在生物和醫學領域。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國生物醫學的聚焦點。
二、加拿大(人均GDP:43278美元)
全球排名:20
國家概述:加拿大是北美洲最北的國家,南方與美國本土接壤,西北方與美國阿拉斯加州為鄰。領土面積為998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二。加拿大歷來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海岸線約長24萬多公里,國境邊界長達8892公里,為全世界最長不設防疆界線。國土面積約9984670平方千米(排名世界第2位),加拿大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首都是渥太華。加拿大是典型的英法雙語國家。
加拿大世界上擁有最高生活品質 、社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就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鉆石生產國之一。 加拿大在教育、治理透明度、社會自由度、生活品質及經濟自由的國際排名都名列前茅。同時,其也是G8、G20、北約、聯合國、法語圈國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17日,成為繼南美烏拉圭之后第二個使用合法化的國家,在七國集團(G7)中屬首例。
經濟水平:加拿大地域十分遼闊,森林覆蓋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44%,居世界第六。森林面積4億多公頃(居世界第三,僅次于俄羅斯和巴西)。加拿大礦產有60余種,主要有:鉀(44億噸,世界第一)、(43.9萬噸,世界第二)、鎢(26萬噸,世界第二)、鎘(55萬噸,世界第三)、鎳(490萬噸,世界第四)、鉛(200萬噸,世界第五)等(根據2007年統計)。加拿大的原油儲量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其中97%以油砂形式存在。已探明的油砂原油儲量為1732億桶,占全球探明油砂儲量的81%。
農業食品業,是加拿大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8%。加擁有耕地面積4600萬公頃主要在西部,占國土總面積的5%,產物主要有:小麥、燕麥、大豆、油菜籽、大麥、紅肉類(牛、豬和羊)、水果、蔬菜、酒類、、飲料等,出口美國占大宗約60%總量。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漁產品出口國。
加拿大的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發達,其中制造業,建筑,礦業構成國民產業經濟的三大支柱。加拿大在航空航天、有色冶金、信息通訊、動力裝備、電力水利、紙漿造紙、微電子軟件,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方面擁有世界領先水平。此外,石油化學、森林建材、時裝輕紡、食品飲料,黑色金屬等亦為重要工業部門。加拿大工業集團代表有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 Inc.,以制造高級交通工具如噴氣飛機,高速列車為主)、加拿大鋁業(Alcan Packaging,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金屬鋁生產者)、ATI(ATI Technologies,顯示芯片巨頭)、加拿大石油(Petro-Canada,北美第二大的燃油和燃氣公司)、動態研究(RIM, 黑莓手機,通訊巨頭)、KANDU(核反應堆,核能綜合開發)、Kanadarm(著名的航空航天太空臂)、北電網絡(網絡設備巨頭)等。
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個天然氣生產國。加拿大是世界五大生物技術產業市場之一,尤其在生物技術科學探索和應用的諸多門類中,如醫療衛生、農業、環境技術、工業和生產解決方案等,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生物技術綜合指標排名中位居世界第三位。
三、烏拉圭(人均GDP:15778美元)
全球排名:49
國家概述:烏拉圭,位于南美洲的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北鄰巴西,西接阿根廷,東南瀕大西洋。烏拉圭居民約90%是白人,其余有8%的印歐混血兒。多信奉。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首都為蒙得維的亞。
經濟水平:烏拉圭屬溫帶氣候,尤以優美自然風光和安定社會環境,被譽為"南美瑞士"及"鉆石之國"。值得一提的是,烏拉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低,人均生活水平、清廉度、穩定度也位於南美洲前茅,烏拉圭是一個中等發達水平的國家。烏拉圭盛產大理石、紫水晶石、瑪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鐵、錳等礦藏。林業和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黃魚、魷魚和鱈魚。
烏拉圭經濟主要是以出口農業為主,早在二十世紀初歐洲爆發戰事時,烏拉圭便大量出口農產品到歐洲等各地,使得烏拉圭一度成為南美洲富裕的國家。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農牧產品大部分供出口,烏拉圭是世界第六大稻米出口國。
值得一提的是,烏拉圭醫療水平較高,每千人擁有醫生人數在發展中國家處于領先,烏拉圭曾經是拉美唯一沒有霍亂的國家并已具備肝肺器官移植能力。
四、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人均GDP:15384美元)
全球排名:51
國家概述: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處于中美洲海南部,緊鄰于委內瑞拉外海。 總面積為5128平方公里,其中特立尼達島4828平方公里,多巴哥島300平方公里。
經濟水平: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能源產品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左右,能源出口約占出口總收入的80%,曾是地區重要的石油輸出國。加工制造業門類較齊全。建筑業、旅游業、金融保險業等行業發展較快。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天然氣和石油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4361億立方米,石油儲量為7283億桶。值得一提的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還擁有世界最大的天然瀝青湖,該湖面積約47公頃。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是地區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石油開采歷史超過一百年,累計產量總計超過三十億萬桶石油。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是世界上合成氨和甲醇的第二大出口國。特多是一個農業國,以甘蔗和蔗糖生產為主,主要種植甘蔗、咖啡、可可、柑桔、椰子和水稻等。75%的食品靠進口。全國可耕地約23萬公頃。
五、巴巴多斯(人均GDP:15163美元)
全球排名:52
國家概述:巴巴多斯,位于東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最東端,為珊瑚石灰巖海島。四周為海洋環繞,西與圣盧西亞、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格林納達隔水相望。幅員面積為431平方公里。
巴巴多斯有穩固的民主政體,獨立于1966年11月30日,曾經是英聯邦成員,其名字來自于葡萄牙語,指遍地都是野生的無花果樹。
經濟水平:早在2013年,巴巴多斯國內生產總值為42.62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5293美元。經濟以甘蔗種植和加工、朗姆酒、旅游業等為主。 巴巴多斯是小安的列斯群島的一員,也是海地旅游勝地。
巴巴多斯境內無重要礦產資源,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氣。據2001年估計,石油儲量為200萬桶,天然氣儲量為1.124億立方米。石灰石分布面積達國土面積的85%,儲量約為300億噸。
巴巴多斯境內植物多為人工種植的,比如無花果、棉花、甘蔗、香蕉樹、芒果樹、猴面包樹、椰子樹、棕櫚等;巴巴多斯傳統產業為制糖業。20世紀80年代以來推行經濟多元化,旅游、離岸金融、輕工制造和信息服務業都得到發展,為全球著名離岸金融中心。
巴巴多斯境內土地65%為,主要種植甘蔗、蔬菜等農作物。1630年,英國人從巴西將甘蔗移植到巴巴多斯。巴巴多斯獨立以后,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仍是國家的主要經濟支柱。旅游業為主要經濟支柱之一,游客主要來自歐洲、美國、加拿大和其他國家。
六、圣基茨和尼維斯(人均GDP:14919美元)
全球排名:53
國家概述:圣基茨和尼維斯聯邦,簡稱"圣基茨和尼維斯",位于東海背風群島北部,是一個由圣克里斯多福島(圣基茨島)與尼維斯島所組成的島國。于1983年9月19日獨立,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面積267平方公里。
圣基茨和尼維斯全國人口約5.7萬(2017年),其中黑種人最多,約占全國人口的94%,另外還有白人和混血種人。居民多信奉。英語為官方語言和通用語。貨幣為東元。2017年,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9.4億美元。
首都巴斯特爾位于較大的圣基茨島上,較小的尼維斯島位于圣島東南3公里處,兩者相隔一個被稱為"窄塹 (The Narrows)"的海峽。該國的兩個主要島嶼均為火山島,島上中部地區叢林密布,有數條河流自此發源流向大海,人跡罕至,居民多居住于沿海地區。
經濟水平:圣基茨和尼維斯國土面積很小,因此自然資源極其匱乏,僅有少量植物資源和淡水資源。圣基茨和尼維斯是一個人均收入中等偏上的國家。旅游業是國民經濟主要支柱產業,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七、安提瓜和巴布達(人均GDP:14168美元)
全球排名:56
國家概述:安提瓜和巴布達,位于海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北部。安提瓜是個石灰巖島嶼,面積280平方千米。巴布達是位于安提瓜島以北約40千米處的一個珊瑚島,面積160.6平方千米。為英聯邦成員國。絕大多數為非洲黑人后裔,多數居民信奉。首都為圣約翰,人口2.9萬(2011年)。安提瓜島的面積為280平方公里。巴布達島面積為160平方公里。安提瓜和巴布達島屬于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7℃。年均降水量約1020毫米。
經濟水平:安提瓜和巴布達國民收入主要來源于旅游、建筑業、離岸金融業、制造業和農業。農業主要是自給自足。此外還有少數工業,主要是生產出口產品等。安提瓜和巴布達僅有少量石灰石、黏土、建筑用石料及重晶石。安提瓜和巴布達無完整的國民經濟生產體系,是一個上中等收入的國家。旅游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部門。以農業和旅游業為主,旅游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農業主產棉花、甘蔗和薯類。
工業主要為農產品加工、煉油等。安提瓜和巴布達重視發展旅游業、加工業和農業,積極吸收外資,鼓勵興建公共設施和興辦合資企業。安提瓜和巴布達自然地理條件獨特,擁有365處優質海灘,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具有濃郁的熱帶風情。安巴歷屆政府均采取優先發展旅游業的政策,旅游收入現已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0%,外匯收入的80%,
八、智利(人均GDP:12990美元)
全球排名:58
國家概述:智利共和國,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東同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國土面積756626平方公里。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并列為ABC強國。 國土東西之間的寬度平均只有180公里,不過相當于上海到杭州的距離,僅為國土長度的二十四分之一,堪稱世界上領土最狹長的國家。
經濟水平:智利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漁業資源。智利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智利又是世界上產銅和出口銅最多的國家,享有“銅礦王國”之美譽。境內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旱極。智利還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硝石的國家。由于地處美洲大陸的最南端,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稱自己的國家為“天涯之國”。
智利擁有較高的競爭力和生活質量,具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全球化的、自由的經濟環境,及較低的腐敗感知和相對較低的貧困率。被世界銀行集團視為高收入經濟體。按照部分評判標準(例如人類發展指數)它又可以算作發達國家。2010年,智利成為南美洲第一個OECD成員國。智利屬于中等發展水平國家。工礦業是智國民經濟的命脈。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20世紀80年代后,智開放市場,加強宏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經濟取得較大增長,被世界銀行和西方國家譽為拉美經濟的樣板。
智利擁有富饒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硝石和銅礦曾先后在智利經濟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6世紀智利發現金礦,17世紀發現銀礦,18世紀發現銅礦,此后智利礦業不僅在拉美,甚至在世界上也都占有重要地位。
智利的銅礦開采彌補了智利國內生產總值的20%和出口的60%。埃斯康迪達是全球最大的銅礦,在全球生產超過全球供應量的5%。總體而言,智利生產全球銅的三分之一。銅礦業是智利經濟的重要支柱。2005年智利銅的儲量為1.4億噸,占世界總量的29.79%,居世界第一位,可供開采68年。智利的礦帶相當于智利領土長度的二分之一,位于秘魯一智利一阿根延安第斯斑巖銅礦帶。智利共有礦床400多個,其中大型和超大型礦床10多個,如世界馳名的丘基卡馬塔(Chuquicamata)礦、厄爾特尼思特(El Teniente)礦、厄爾薩爾瓦多(El Salvador)礦、安迪納(Andian)礦、埃斯貢地達(Escondida)礦、洛斯布隆塞斯(Los Bronces)礦等。礦床覆蓋巖層較薄,水文地質條件好,易采易選。礦石含銅量較高,銅品位在0.55-5%之間,平均品位為0.94%。
智利是世界上唯一生產天然硝石的國家,主要產在北方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自從發現硝石,這塊荒漠就成為智利歷史上最富庶的地區。智利的硝石礦分布區域十分廣闊,值得一提的是,硝石是提煉氮、鉀、鈉、硫等肥料及碘元素的天然原料,也是軍事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外,在煉銅時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可以使銅的純度提高。
智利是南半球最大的鮮果出口國,全國7800處果園、518家水果出口企業,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出口75種水果。智利氣候、地理和水質等環境條件優于,是世界上人工養殖三文魚和鱒魚的主要生產國。智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對外貿易。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左右。
九、圣盧西亞(人均GDP:9351美元)
全球排名:68
國家概述:圣盧西亞,位于東海向風群島中部,北鄰馬提尼克島,西南鄰圣文森特島,是小安地列斯群島的一部份。圣盧西亞是座火山島,最早居民為印第安人。國土面積為616平方公里。1639年英國人入侵該島。1651年法國人占領該島。以后英、法長期在此爭奪。
1814年根據《巴黎和約》正式將該島劃為英國殖民地。1967年3月,圣盧西亞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英國聯系邦。1979年2月22日宣布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首都設于卡斯特里。現與臺灣當局保持著所謂的"外交關系"。
圣盧西亞國土面積為616平方公里。位于東海向風群島中部,北鄰馬提尼克島,西南鄰圣文森特島。圣盧西亞是座火山島,
經濟水平:圣盧西亞境內無重要礦藏,但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南部有硫磺礦。農業和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要地位,農業以香蕉種植業為主,主要出口到歐盟。糧食、食品和許多日用品不能自給,大多從美國進口。旅游業發展迅速,是最主要的外匯來源。1/3的就業人口從事農業勞動。主要農產品是香蕉,也是其出口外匯收入主要來源,還有椰子、可可、香料等。
圣盧西亞是一個火山島,有全世界上唯一能夠驅車進去觀看的火山--蘇弗里艾爾火山。雨量充沛,島內多山,森林茂密;居民大多居住在沿海和河谷地帶。旅游業一直是圣盧西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國家外匯主要收入來源,也是推動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十、格林納達(人均GDP:9186美元)
全球排名:69
國家概述:格林納達,位于東海向風群島的最南端,南距委內瑞拉海岸約160公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6℃。國土面積344平方公里。由主島格林納達及卡里亞庫島、小馬提尼克島等組成,南距委內瑞拉海岸約160公里和特立尼達、多巴哥隔海相望,東臨大西洋,東北是巴巴多斯。
格林納達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成員,但由于人員和經費所限,格林納達主要參加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以及東國家組織的會議和活動。
經濟水平:格拉納達經濟主要以農業和旅游業為主,工業不發達。農業和旅游業是經濟的基礎,主要農產品肉豆蔻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僅次于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二位。格林納達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植被面積廣闊,幾乎覆蓋全島,以天然熱帶林木和灌木為主,山區有大片雨林。林木種類多樣,主要有肉豆蔻樹、香蕉樹、可可樹。75%的熱帶雨林歸國家所有。
美洲十大最窮國家
一、哥斯達黎加(人均GDP:502美元)
全球排名:188
國家概述:哥斯達黎加是拉丁美洲的一個共和國,北鄰尼加拉瓜,南與巴拿馬接壤,1983年11月17日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根據憲法,哥斯達黎加沒有軍隊,只有警察和安全部隊維護內部安全。是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
哥斯達黎加面積總共有51100平方公里,其中領土50660平方公里,領海440平方公里,比美國的西弗吉尼亞州稍小,相當于愛爾蘭。
經濟水平:哥斯達黎加國土面積僅占世界陸地面積的0.03%,但擁有全球近4%的物種,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26%的國土面積為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其中包括11塊濕地、2個生物保護區和3處世界自然遺產。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2%。
自然資源有鐵、錳、水銀、鋁土、金、銀等,其中鋁礬土、鐵、煤的蘊藏量分別達1.5億噸、4億噸和5000萬噸。哥斯達黎加石油完全依賴進口,主要來自哥倫比亞等國,由國家石油公司(RECOPE)專營,年均進口原油300萬噸。
哥斯達黎加的經濟主要是依靠旅游業,農業和電子元件出口。哥斯達黎加位于中美洲的狹長地帶且在美洲中心,有直通歐亞的海洋,可以很方便地進入美洲市場。哥斯達黎加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富庶的海洋”。旅游收入是各外匯收入主要來源之一。
哥斯達黎加以生產咖啡、香蕉、甘蔗等傳統產品為主。哥斯達黎加是世界上第二大香蕉出口國,僅次于厄瓜多爾。咖啡是哥農業第二重要產品,哥斯達黎加是中美洲農業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1729年,咖啡從古巴引入哥斯達黎加,截止2014年其咖啡工業已是世界上組織最完善的工業之一。哥斯達黎加的火山土壤十分肥沃,而且排水性好,是中美洲第一個因商業價值而種植咖啡和香蕉的國家。咖啡和香蕉是該國的主要出口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優質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被稱為“特硬豆”,這種咖啡可以在海拔1500米以上生長,由于高海拔的落差造成充足的降雨量,對咖啡樹的生長也十分有利。其他咖啡品種還有:胡安維那斯、圖爾農、危德米爾、蒙蒂貝洛和圣羅莎。
二、海地(人均GDP:1253美元)
全球排名:162
國家概述:海地,是位于海北部的一個島國。印第安語意為"多山的地方"。海地東接多米尼加共和國,南臨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總面積27750平方公里。
首都太子港。1804年1月1日宣告獨立,取國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國家,黑人占總人口95%,因此有"黑人共和國"之稱。
經濟水平:海地是世界上最為貧困的國家之一,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后。由于能源不足,海地的工業非常不發達,失業率也極高,三分之二的工人沒有固定的工作。
美國是海地最大的援助國,1995至1999年間向海地提供了8.84億美元的援助。海地主要礦藏有鋁礬土、金、銀、銅、鐵等,其中鋁礬土儲量較大,約1200萬噸。由于長年砍伐,海地的植被都是次生植物。
海地是拉丁美洲最貧窮的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嚴重依賴外援。2009年,海地加入經濟共同體。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投資環境較差。2010年,由于地震的嚴重破壞,經濟負增長7%。海地農村以山地為主,耕地缺乏,產量很低,但農業仍為海地主要經濟部門,全國近2/3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由于基礎設施薄弱,耕作技術落后,糧食不能自給,每年耗費2億多美元外匯進口糧食。可耕地面積55.5萬公頃。海地工業基礎十分薄弱。
海地主要出口咖啡、可可、芒果、香精油和加工制成品等產品,
三、委內瑞拉(人均GDP:1691美元)
全球排名:152
國家概述: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國家,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加拉加斯。北臨海,西與哥倫比亞相鄰,南與巴西交界,東與圭亞那接壤。它被稱為"瀑布之鄉",面積91205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813千米。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
委內瑞拉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世界主要的產油國之一。石油產業是其經濟命脈,該項所得占委內瑞拉出口收入的約80%。
經濟水平:石油是最主要礦物資源,儲量約占世界儲量的4%,居南美第一位,委內瑞拉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產油國家,境內主要的石油蘊藏區是國境西北角的拉丁美洲第一大湖——馬拉開波湖。馬拉開波湖是一個潟湖,北端是以一條34英里長的海峽與委內瑞拉灣相連,后者是海的一部分。在奧里諾科重質原油帶探測到新石油資源,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大增41%達到2970億桶,因此,奧里諾科已成為委內瑞拉最重要的石油蘊藏區。已開采的油田集中分布在馬拉開波湖周圍和瓜里科、安索阿特吉、莫納加斯三個州。
委內瑞拉輕工業較發達,七十年代以來重點發展了鋼鐵、石油化工、煉鋁等工業。委內瑞拉石油儲量豐富,是世界主要石油輸出國之一。委內瑞拉經濟髙高度依賴石油,石油下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委內瑞拉對石油行業實行國有化,石油的勘探開發、生產銷售等均由國家石油公司統一負責。
鐵礦資源也很豐富,儲量20億噸以上,主要分布在奧里諾科河中游南岸的帕奧和玻利瓦爾城南面。
委內瑞拉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極低,截至2014年,全國可耕地面積約3000萬公頃,其中種植面積約300萬公頃,牧場1713萬公頃,森林覆蓋面積310萬公頃。農業從業人數約占全國勞動總人口的13%。農產品主要有大米、可可、咖啡、甘蔗、玉米、豆類、土豆等。種植咖啡、可可的歷史久遠,在石油業興起前,咖啡、可可曾經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委內瑞拉咖啡、可可質量好,味道純正,在國際市場銷路很好。
四、尼加拉瓜(人均GDP:1870美元)
全球排名:150
國家概述:尼加拉瓜,是一個總統共和制的國家,位于中美洲中部,北接洪都拉斯,南連哥斯達黎加,東臨海,西瀕太平洋,尼加拉瓜湖為中美洲最大的湖泊,首都為馬那瓜。
尼加拉瓜人口中印歐混血種人占69%。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居民多數信奉。1822~1823年,尼加拉瓜加入墨西哥帝國。1839年,尼加拉瓜建立共和國。
經濟水平:尼加拉瓜是全球經濟落后的農業國,失業率很高,人民生活貧困。尼加拉瓜曾經是拉美主要產金國之一,已探明有106條金脈礦,年產量曾達7萬盎司,居世界第13位。尼加拉瓜出口松木和桃花心木。
尼加拉瓜是典型的農牧業國家,主要生產棉花、咖啡、甘尼加拉瓜蔗、香蕉、肉類等。嚴重依賴外援。80年代桑解陣執政時期,由于長期戰亂、自然災害、美國封鎖,加上政策失誤,經濟非常困難。2000年12月,世界銀行宣布允許尼加拉瓜成為"高負債窮國計劃"(HIPC)的收益國,世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意向尼提供一攬子援助計劃,免除其約65億美元外債的80%。
五、洪都拉斯(人均GDP:2383美元)
全球排名:139
國家概述:洪都拉斯,是中美洲的一個多山國家。與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接壤,位于太平洋和海之間,有海岸線。
洪都拉斯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金、銀、煤、銻等,其中白銀的蘊藏量在中美占第1位。
經濟水平:洪都拉斯是中美洲山脈地形最為顯著的國家,適合種植咖啡和香蕉,它們是該地重要的出口產品。1998年,米奇颶風侵襲該地,造成近6000人死亡,并且摧毀了該國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田。洪都拉斯地形主要是山地,在海岸有狹窄的平原地帶。森林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一半,盛產優質木材。礦藏有銀、金、鉛、鋅、銅等。拉美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業系國民經濟主導產業,工業基礎較為薄弱。
洪都拉斯境內有28萬公頃的咖啡園,以小型咖啡商為主,其咖啡園大都小于3.5公頃,這些咖啡商就占了洪國生產的60%。在咖啡園里,人們用手收集咖啡豆,之后小心地解決并加以加工制作來依市場的需求,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口味。洪都拉斯每年采收300萬袋的咖啡,提供世人完美的咖啡與獨特的咖啡香,量多質精,現已成為中美洲第二大、世界第十大之咖啡出口國。
六、玻利維亞(人均GDP:3360美元)
全球排名:124
國家概述:玻利維亞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鄰國有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米,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經濟水平:玻利維亞主要地形是高原,海拔高,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國家。玻利維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被稱為"坐在金礦上的驢"。除了著名的礦藏,還有為人所熟知的是在西班牙人入侵后滅亡的印加帝國的遺址。此外該國還擁有僅次于委內瑞拉的南美洲第二大天然氣田。主要鐵路和公路網集中在西部,邊遠地區依靠航空溝通。基礎設施缺乏,旅游業較為落后。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錫、銻、鎢、銀、鋅、鉛、銅、鎳、鐵、黃金等。礦藏豐富,錫儲量115萬噸,居世界第二;鐵儲量450億噸,在拉美僅次于巴西;鋰儲量1億噸,居世界第一。
玻利維亞是拉美主要礦產品出口國,工業不發達,畜牧產品可滿足國內大部分需求,糧食需大量進口。古柯種植在玻利維亞國民經濟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農牧產品可滿足國內大部分需求。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和大豆,藜麥做為后起之秀產量逐漸增大。
工業以食品、紡織、皮革、釀酒、等加工業為主。具備一定有色金屬冶煉能力,擁有號稱世界第三大的平托(Vinto)冶煉廠。全國可耕地面積3.4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3%。2010年全國土地種植面積296萬公頃。糧食生產僅能滿足國內34%的需求,其余依賴進口。
七、薩爾瓦多(人均GDP:3794美元)
全球排名:118
國家概述:薩爾瓦多共和國,是位于中美洲北部的一個國家,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的國家,該國毗鄰太平洋。全國面積21,393平方公里。該國西北鄰接危地馬拉,東北與洪都拉斯交界,西面瀕臨太平洋,東南鄰近豐塞卡灣。首都為圣薩爾瓦多(San Salvador)。薩爾瓦多是中美洲面積最小,人口最密的國家。
經濟水平: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盛產咖啡和棉花。礦藏有金、銀、銅、鐵、石油、煤、鋅、鉛、水銀、硫磺等,還有較豐富的地熱和水力資源。森林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13.4%。是世界主要樹膠生產國之一。薩爾瓦多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全國43.2%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可耕地面積210.4萬公頃。80%的農產品供出口。薩爾瓦多是古代瑪雅文化發祥地之一。
八、伯利茲(人均GDP:3945美元)
全球排名:114
國家概述:伯利茲,是中美洲的一個國家,是中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伯利茲東臨洪都拉斯灣,與洪都拉斯共和國隔灣相望,兩國最近距離只有75千米,總面積為22966平方公里。新首都為貝爾墨邦。
經濟水平:伯利茲經濟在傳統上以林業為主,特別是糖、柑桔類水果、可可、稻米、等。漁業也頗為重要。伯利茲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伯利茲產紅木、蘇木、染料木等貴重木材,紅木被稱為國木。盛產龍蝦、旗魚、海牛和珊瑚等。
伯利茲成為地區繼特多之后第二個出口原油的國家。伯利茲所在的尤卡坦半島是水資源比較稀缺的地區,當地人大多靠石灰石巖坑中蓄積的雨水度過干旱時期。
伯利茲的農業是國家經濟支柱,截至2013年,伯利茲農田占國土總面積的1/3 。農業從業人數約占總勞力的30.5%,農產品出口約占外匯總收入的71%。伯利茲高度依賴進口,對外貿易一直存在巨額赤字。
九、蘇里南(人均GDP:3988美元)
全球排名:112
國家概述:蘇里南共和國,位于南美洲北部,北瀕大西洋,南臨巴西,東臨法屬圭亞那,西臨圭亞那,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國名源于當地原住民蘇里南人。
蘇里南無論以面積還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一個國家,也是西半球不屬于荷蘭王國組成體的地區中,唯一一個使用荷蘭文為官方語言者,另外,漢語中的客家語是蘇里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首都帕拉馬里博為蘇里南河河口的商港。蘇里南是一個種族、語言、宗教上極為多元的國家,當中人口占蘇里南的13%,其比例在所有美洲國家中最高。
經濟水平:蘇里南鋁土礦資源十分豐富,截止2014年已探明的保有儲量約為6億噸,占世界探明儲量的2.4%。鋁礦產業是蘇里南支出產業,2012年上半年,鋁土產量165.9萬噸,鋁產量61.4萬噸。
蘇里南國民經濟主要依靠鋁礦業、加工制造業和農業,并開始積蘇里南極發展石油工業。蘇里南自然資源豐富,但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經濟發展不平衡。國民經濟主要依靠鋁礦業、加工制造業和農業。居民多從事農業,主產稻米,次為香蕉、甘蔗、柑橘等。
值得一提的是,鋁土礦的開采和提煉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產量居世界前列。為世界第九大鋁礬土生產國。
十、危地馬拉(人均GDP:4289美元)
全球排名:105
國家概述:危地馬拉,位于中美洲西北部,西瀕太平洋,東臨海,北與墨西哥接壤,東北鄰伯利茲,東南鄰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境內多山地和火山,沿海平原土壤肥沃,北部森林覆蓋率較高。全國總面積108889平方公里。
1944年起開始民主化進程。1996年12月才結束長達36年的內亂。
危地馬拉共三處世界文化遺產:安提瓜危地馬拉、基里瓜考古公園和瑪雅文化遺址、蒂卡爾國家公園。
經濟水平:危地馬拉森林面積占全國的一半,佩滕低地尤為集中;盛產桃花心木等貴重木材。礦產資源有鉛、鋅、鉻、銻、金、銀、水銀、鎳等,石油儲量14.3億桶。森林面積占全國面積的38%。
危地馬拉全國一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危地馬拉主要農產品有咖啡、棉花、香蕉以及甘蔗、玉米、稻米、豆類等。還有制糖、紡織、面粉、釀酒、等。經濟作物出口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危地馬拉輸出以咖啡、香蕉、棉花、糖為大宗,其中小豆蔻出口居世界第1位,咖啡生產在中美洲占第2位。輸入日用工業品、機械、食品等。
危地馬拉工業基礎薄弱。受長期內戰影響,經濟長期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