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島地中美術館預約官網,直島地中美術館預約官網入口
作為日本瀨戶內海的藝術圣地——直島地中美術館,從外觀看既沒有富麗堂皇的裝飾,也沒有雄偉恢弘的風格,地理位置還很偏僻,想要去逛還要爬山,簡直又累又麻煩。
但就是這樣一座美術館,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藝術愛好者前來打卡,被英國知名旅游雜志《Traveler》評選為“世界上最值得旅游的7個文化名勝”之一,從高空中俯視,多個正方形或三角形組成的窗口鑲嵌地中,構建出直島地中美術館的全部樣貌,一時間讓人分不清是它豐富了這片叢林,還是這片叢林襯托出了它的與眾不同。
相信看到這里,你已經非常好奇,這座神奇的直島地中美術館究竟有什么藝術魅力?
01
這是線條與光影營造的世界,
建筑與自然在無聲對話
與大部分美術館不同,參觀直島地中美術館不允許帶攝影器材,因為總體架構師安藤忠雄認為“沒有什么比自己的眼睛和身體能帶來更真實、更深刻的體驗。”
所以當參觀者進入直島地中美術館的入口時會發現,除了一條透光的灰色走道延伸向遠方,四周只有光潔的水泥面,人行走其中,如同進入時光隧道,有種無法言說的神圣和莊嚴感。
頂部的多個正方形或三角形天窗是館內唯一的光源,隨著行走,人們會發現光源形狀不同,亮度不同,欣賞畫作的視角也有了微妙變化,帶來強烈的視覺體驗。
這正是直島地中美術館的設計亮點,將光影與線條融合在水泥建筑中,混淆了外界與地下空間的界限感,讓參觀者在觀賞的過程體驗到光影變化的張力和趣味。
同時,整個美術館的外形幾乎與周圍叢林“平起平坐”,這主要源于它的設計理念——“建筑與環境同生”,在美好的景物之下,直島地中美術館在時間的流逝中實現了建筑與自然的無聲對話,它們彼此糾纏、依存、交流、共生。
02
荒蕪小島變身文化之島,
源自用藝術修復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
直島隸屬于日本瀨戶內海國家公園的一部分,二戰后因為受到工業廢物的污染,這里經濟水平大幅度下降,幾乎只剩老年人們在這生活。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Benesse控股集團的負責人福武總一郎找到建筑師安藤忠雄,想要用藝術振興直島經濟,更想通過直島為藝術家提供一個能表達他們的意志、想法和靈魂的地方。
但小島這么荒蕪,什么樣的藝術才能符合福武總一郎的要求呢?安藤忠雄左思右想,對直島的現狀進行觀察,設計出了地中美術館。
外觀用類似鑲嵌地中的設計折射出人類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運用光影展示出館內藝術品的特性,同時還蘊含著島上年輕與老去的對立關系,這些既是對現狀的反思,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地中美術館一經推出,很多藝術愛好者專門坐船來直島參觀,小島從人跡荒蕪到開始煥發生機,經常能看到本地老年人和外地年輕人交流的場景,在歡聲笑語中,小島不復往日沉悶氣氛。
為什么直島地中美術館這么受歡迎?一方面它的外觀創意非常巧妙,另一方面它將藝術和自然的關系體現的淋漓盡致,隨著時間的流逝,讓自然藝術美學越發具有魅力。
相信看到這里,你已經非常想零距離感受自然藝術美學,現在不用前往日本直島就能體驗到這樣一處屬于自然與大地的建筑,位于北京密云的陽光城·君山墅君山生活美學館,以建筑融于自然的特性,邀國際知名的如恩設計研究室做建筑設計,并由景觀大家——山水比德做景觀設計。為更多人領略藝術之美,提供了一處自然風景。
△ 君山生活美學館實景圖
△ 君山生活美學館實景圖
△ 君山生活美學館實景圖
為了將地域性作為一種文化特征進行表達,如恩將北京傳統民居的建筑手法精煉提取,并糅合現代的建筑語言對其重新進行詮釋。整座建筑坐落于白河水岸邊的一個幽靜綠谷里,周圍三山拱衛,綠林成蔭,自然水系婉蜒而過,自然地貌給了設計師無限的遐想,建筑中的戲劇性就在這次創意火花中誕生了。
△ 君山生活美學館實景圖
△ 君山生活美學館實景圖
入口處和多功能廳體現了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的巧思,通過利用自然光,打破了建筑與自然的邊界,同時內部甄選木質強韌的紅橡木,配合由蘇州青磚砌成的主體建筑,呈現出渾厚的體量感和歷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