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塔林簡介(愛沙尼亞塔林旅游攻略)
2024-02-15 22:59:08
塔林是愛沙尼亞首都和最大城市。城名語源系由“丹麥的”(Taani)和“城堡”(inna)組成,意為“丹麥城堡”。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
1154年見于史籍。古稱“科累萬”。1219年丹麥人在此建城堡,改稱“列韋利”。18世紀初并入俄國。19世其身紀后期鋪設波羅的海鐵路后,城市發展迅速。
1919年愛沙尼亞獨立時為首都。1940年歸并原蘇聯。1991年愛沙尼亞獨立時仍為首都。
城市三面環水,舊城由托姆佩阿高地上的上城及其東部的下城組成。是拉脫維亞經濟和文化中心。
工業以機械制造、金屬加工、化肥、紡織等為主。有愛沙尼亞科學院等4所大學、藝術博物館、自然博物館、海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等。
塔林景色優美秀麗,古樸典雅,為北歐唯一保有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
有多姆教堂、同業公會大廈、馬戲場、奧列維斯大教堂、三姐妹住宅大廈、圣米歇爾女修道院、尼古拉大教堂等著名古建筑。
中世紀古城墻有24個塔和古堡,保存至今,巍然屹立。上城的圖姆皮亞城堡上有高達50m的皮克·赫爾曼塔。下城有拉科雅廣場,市政大樓頂端的老托馬斯守護神雕像,為城市象征。
塔林市內多公園。卡得里奧爾格公園為彼得大帝所建,園內彼得大帝的小宮和卡德里奧爾格宮等。
公園附近有建于1960年的露天歌詠場,拋物線形舞臺背對大海,3萬人可同臺演唱,可容15萬人的聽眾席為臨海的天然半圓形臺壇,建筑結構新穎別致,音響效果良好,為歐洲有名音樂場之一。1969年在此舉行盛大歌詠節,場面極為壯觀。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