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私人訂制導游(私人導游一天費用標準)
“熱情表演,幽默講故事是我一貫的講解風格,真是沒想到怎么自己就火了,我真的很開心,同時來自媒體和網上的鼓勵也讓我更有動力做好每天的講解!”9月5日,被央視《24小時》欄目關注的70歲高級導游楊建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抓住聽眾的心”
9月3日一大早,楊建帶著十余人的“研學營”來到大雁塔參觀。“來來來,誰給爺爺背一下‘白龍馬咚了個咚’,后面跟了誰呀?”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背起了耳熟能詳的兒歌,楊建通過家常逗樂的開場白,進而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唐僧,“話說,12歲還是小孩子的唐僧來到洛陽的寺院立志弘揚佛法,讓寺里的主持贊嘆不已,他怎么說呢?”評書一般有趣的講解繪聲繪色,加上不斷提問的互動,孩子們時而大笑時而舉手回答問題,聚精會神地聽著講解。現場游客將他的趣味講解片段拍成視頻發到社交平臺,網友跟帖評論很活躍:“歷史課要是這樣講,誰還愁記不住!”
在一段廣受好評的講解視頻中,楊建針對碑林博物館草圣張旭的《肚痛貼》,以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小觀眾們樂不可支。楊建說:“碑林博物館中的知識點如果只是扎實的講解,很難在3個小時中牢牢抓住聽眾的心,一定要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多多和游客互動,比如草圣張旭的作品,只是背出《肚痛貼》的原文就遠遠不夠,當時他肚痛難忍,所以我表演時就要用準確的表情、眼神和手勢還原出場景,他疼得兩腿都夾緊,夫人要扶他休息,他手一揮,‘不!我要寫下來’,這樣的講解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半路出家”的高級導游
帶隊游覽西安碑林博物館,楊建的常規講解大約有3個小時,他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從歷史講到現實,從表演到模仿,游客們不時有“這也太有趣了”的感嘆。由于太受歡迎,講解完后,時不時會有參加研學的孩子和家長要求和楊建合影。
楊建的導游之路,完全是“半路出家”,是數十年如一日的酷愛,讓他硬生生將愛好做成了職業,由于性格活潑,喜歡表達和交流,成為導游前,楊建在西安某電力企業工作,主持婚禮、給親朋好友同事講解景點是他業余時間最大的愛好。楊建于1999年和2006年分別考取了全國初級和中級導游資格證。同時開始在博物館進行義務講解。“不管多有趣的講解,最要緊的是基礎知識一定要過關,咱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這么多博物館,當導游就要把相關知識數據學得扎扎實實!”2012年,他又拿到了高級導游資格證。2013年從原單位退休后,由于導游工作出色,他還先后在多個學校為導游專業的學生授課。
“我有老驥伏櫪的激情”
“短視頻社交媒體讓我‘火’了,但是我平常用手機卻并不刷這些,而是都在補充學習文史知識。”盡管一整天的講解很考驗體力,但楊建每天都要保證至少兩小時的閱讀時間,對于講解,他博采眾家之長,對“百家講壇”的名家講法如數家珍,還購買了多本相關的書籍認真學習。他說,一定要讓來西安的游客在收獲開心的同時,得到最有趣的旅游體驗。
70歲的高級導游楊建對于職業依然有著極高的追求,他說:“我有老驥伏櫪的激情,大家的認可讓我很有動力,我將力爭能成為特級導游,而且目前我身體很好,再干10年沒問題。”
記者 張瀟
來源: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