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山白云洞要門票嗎、八分山徒步
白云洞是一座天然的喀斯特溶洞,洞口有十幾米寬,洞深二百余米,由前洞、無梁殿、中洞、天井和后洞五個部分組成,是武漢最大的天然溶洞。其位于江夏,卻屬于武昌區,是武昌區的一塊飛地。
相傳在昔日黃鶴飛離黃鶴樓之后,曾在這個洞中棲息,因此就有了白云黃鶴之說。而這個天然的大溶洞也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就叫“白云洞”。
門樓建筑古樸大方,綠瓦紅柱,盡顯古典之美。
沿著溪溝往前走就是白云洞了,一入洞口頓時清涼無比。洞口頂端鐫刻的“白云洞”三字,前洞壁石上的“無梁殿”三字,均為明代兵部尚書熊廷弼所書。
洞內左右兩側山壁上題有兩副對聯:“兩間磅礴,一個崆峒”、“白云洞四通八達,無梁殿萬古千秋”。這是清朝居士王菊人在此隱居時所作。
白云洞從一座石山穿堂而過,形成了一個大的天然溶洞,整個洞全長約300余米,據考證距今大約1.8萬年至1萬年。
中洞往左走是是一個大大的天井,天井沿水修有石制蓮臺。曲徑通幽,山林疊翠,步步生蓮,洞內生洞,流水孱孱,一葉一如來。
白云洞再往里走一會,會看見一座石佛雕像,右手邊是青龍洞,這個青龍洞是人工挖鑿的,洞長有346米,形成洞內有洞,別有洞天的景象。
這尊大佛是70年代修建景區時在此處挖出,由一整塊大青石雕刻而成,因常埋地下才得以保存如此完好。后經專家考證此佛為無量壽佛,乃唐代貞觀年間所建,是武漢地區唯-一座有跡可尋的石窟寺,距今己有1300余年歷史,世代保佑此地風調雨順,人丁興旺。佛尊出土時缺失了原本的佛頭和蓮花座,現在是由后人修補請上去的。
進入青龍洞,通過一條黑黑長長的通道,有一種曲徑通幽想一探究竟的神秘感襲來。這是一個人工鑿出的防空洞。洞外32度,洞內估計就20度,洞內墻壁上滲出了很多水珠。各種酒裝飾品,琳瑯滿目。
洞口平路走到頭是一處石臺階,往上走,再越往里走到盡頭,會看到一處藏酒區,里面藏著一個非常大的酒窖,正面的墻上貼有各種手工制酒的宣傳文化。再往右手走就是藏酒區了,里面全都是各種陳年佳釀,塵封多年的美酒,也不會封住濃郁的酒香。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沒想到青龍洞中還有這樣一個酒窖。
八分天下泉,原漿酒香濃。
白云洞 洞中洞之天竇門
傳說一:此門是玉皇大帝賜于白龍神的出入龍宮的通天之門,白龍神由此上天成天龍,亦稱“天龍門”。
傳說二:四千前華夏始祖夏禹的六世孫龍,其父少康復國后為紀念母親“逃出自竇”留下根,賜姓次子龍為竇,并在此立門昭示。龍為竇姓,為“天竇門”
相傳,白龍神將行宮設于石洞后,由蝦兵蟹將守護并常賜云雨于人間。一日,白龍神欲赴天庭復命,卻發現沒了進入天庭的通道。玉皇大帝得知,令雷神劈開洞頂并設天竇門,供白龍神通天入海。只見“雷閃洞開”,白云洞被一劈為二,白龍神從此成了自由的天龍。
天竇門臺階陡峭,需要拉著鐵鏈拾階而上,此處有點爬險山的樂趣。
出山洞沿山路上行,古藤老樹,小橋流水,登上山頂,有神仙橋、古典長廊和大白象。
白云亭建于白云洞上方的石山之上,建成于1983年,亭頭上書“白云”二字。
白云亭四周,石林疊嶂,鳥語花香,青龍八分群山而繞。遠眺八分山,綠意盎然,近觀3303工廠,寧靜小鎮即視感,令人心曠神怡。
洞外仙鶴池的一側,現辟有“國防陳列館”。進入露天館區,有各種退役武器裝備,如蘇式坦克、山炮、高射炮、移動雷達等裝備。可以帶孩子參觀一下。
武漢市內乘7號地鐵到江夏區譚鑫培公園,轉J2公汽,“白云洞景區站”下車即到。景區成人門票20元,60歲老人及兒童半票,70歲以上老者免票,游玩時間3小時左右。冬暖夏涼,玩水看洞,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