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東望洋炮臺簡介;東望洋炮臺要門票嗎
有人說登高望遠,不是為了讓整個世界看見,而是為了看見整個世界。深遠的內涵我們暫且不說,單就表面意思也是如此。作為一個狂熱的旅游愛好者,我也是十分喜歡那種極目而迥望,一覽天地寬的景致與心境。就像此次澳門之行,我雖然沒有登上超越巴黎埃菲爾鐵塔的東南亞最高觀光鋼塔——澳門旅游塔,但卻打卡了澳門半島的最高點東望洋炮臺,俯瞰了澳門全景和珠江口的壯麗景色。
我們知道澳門半島是組成中國澳門的三大部分之一,是澳門最早開發的地區,也是澳門的行政、經濟、交通、文化中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島上旅游景點眾多,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坐擁媽閣廟、大三巴牌坊等一眾著名景點的澳門歷史城區,象征澳門發展,連接澳門半島與凼仔島之間的第一條跨海大橋嘉樂庇總督大橋,以及曾列“濠鏡十景”之一的青洲山,澳門最大的公園白鴿巢公園等等。而東望洋炮臺就是澳門半島上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東望洋炮臺,位于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東望洋山之巔,建于十七世紀,是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筑群之一,與鏡海長虹、三巴圣跡等并稱為“澳門八景”。
炮臺主要有哨房、庫、樓塔等部分組成,至今基本保持完好,一直以來都被列為觀察和抵御外來入侵的軍事禁區,直到1976年葡國軍隊撤出澳門,才被作為旅游點進入公眾視線。
景區內除了那些架設于女兒墻邊,昔日用來抵御外敵的巨型鋼炮,最值得一看的還要屬炮臺上的東望洋燈塔和圣母雪地殿教堂。其中東望洋燈塔又叫松山燈塔,是由一名澳門土生葡人于1864年所建,是我國歷史上沿海地區的第一座燈塔,也是澳門在世界地圖上的地理定位標志。燈塔整體呈圓柱形,內部共分三層,底部直徑為7米,總高度近15米,塔內設有巨形射燈,百十年來至今依舊維持著為航海人導航的作用。游客可利用燈塔旁的望遠鏡,俯瞰澳門全景。
燈塔旁邊的圣母雪地殿教堂,是一座具有17世紀葡萄牙修院特色的小教堂,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主堂整體呈長方形,黃白墻身、紅瓦屋頂,看著十分的簡潔美觀。內部的天花板呈拱形,墻身繪有圣經故事和人物的彩色壁畫,肅穆莊嚴且極具觀賞性。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這些壁畫遺跡,將中西文化和藝術的交融展現的淋漓盡致,是澳門乃至整個華南地區都極其罕見的藝術作品,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站在東望洋炮臺之上,在海風和松香中,將整個澳門的風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的同時,更加讓人感慨祖國的強大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