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周莊雙橋的作文-描寫周莊雙橋句子
江南有那么多的水鄉,
卻只有一幅《雙橋》。
陳逸飛與雙橋、與周莊的遇見,
是靈魂與靈感的遇見。
一橫一縱連接的古橋,形如鑰匙,
鎖住了江南悠悠的古韻,
也鎖住了逸飛對故鄉不舍的記憶。
不知不覺中陳逸飛先生
(1946.4.14—2005.4.10)
已離開14年,
在他的誕辰之際讓我們一同紀念他。
韓加君 攝
邂逅雙橋如覓知音,靈感泉涌
一九八二年,陳逸飛第一次乘船來到周莊。粉墻黛瓦的屋子、青石板鋪就的小路、河中咿呀搖過的小船……夢中江南水鄉如畫的景象在他眼前緩緩輕移,讓陳逸飛不覺想起了自己的故鄉。他說:“周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美的!”
時隔兩年,他再次來到周莊。一見雙橋如遇故友知音,藝術的靈感剎那間被觸動,他用相機記錄下雙橋每一個動人的角度。
油畫《故鄉的回憶》,成就友誼佳話
后來,陳逸飛以雙橋為背景,精心創作了油畫《故鄉的回憶》。一九八四年,這幅雙橋圖與其他江南水鄉為題材的油畫在著名的“哈默畫廊”展出,引起巨大轟動。
同年,哈默買下了這幅畫,訪問中國時,贈送給鄧小平。陳逸飛未曾想到,畫面上這把“鑰匙”,開啟了國際交往的大門,讓雙橋成為友誼之橋。從此,這幅畫改名為《雙橋》,讓周莊一夜之間名揚天下。
雙橋畔逸飛之家,承載未了心愿
逸飛先生生前有個心愿,在周莊有一個自己的工作室。為承先生之志,了卻他的心愿,周莊對雙橋畔古宅進行改造,打造了“逸飛之家”。院子里有枝繁葉茂的海棠樹,這里陳設了陳逸飛生前愛讀的書、用過的畫筆、珍貴的手稿,甚至還有他喜歡的歐式壁爐。
展廳墻上,陳逸飛飽蘸墨汁寫就的“我愛周莊”四個大字十分觸目。二樓播映《海上舊夢》、《人約黃昏》等影視作品,深受藝術愛好者的喜愛。
“橋”見周莊,一座古橋一個故事
古橋,不僅承載著周莊人的出行,還是歷史文化的蘊藉。諸如雙橋一般充滿故事的古橋,在周莊還有很多。由沈萬三的兄弟沈萬四建造的富安橋,是周莊最古老的一座古橋。據說,朱镕基總理還走過。張藝謀導演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電影里的外婆橋就是周莊的梯云橋。
貞豐橋激蕩著南社的思潮。太平橋成全了攝影師陳復禮的佳作《家家扶得醉人歸》。還有全福長橋、報恩橋、隆興橋、全功橋、蜆江橋……一座古橋,便是一個值得尋味的故事。
來到周莊,必游雙橋;
看到雙橋,必念逸飛,
如今,逸飛與雙橋,早已成為割舍不斷的存在。
橋上流淌千年的光陰,
橋下是逸飛對故鄉的思念晝夜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