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li是哪里-jor是哪個國家
來源:【中國科學報】
文 | 徐銳
湯加火山爆發 圖片來源:NASA
1月15日,湯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島火山爆發,產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大氣爆炸。它在世界各地產生了震蕩,并將一股火山灰羽流送入大氣層高處。
如今,兩組研究人員對這次湯加水下火山爆發為何有如此強的爆炸性,以及隨后發生了什么進行了分析。相關證據表明,當火山中心坍塌時噴射出了大量巖漿,后者與水發生了劇烈反應,引發了幾次大爆炸和數百次小爆炸。相關研究發布于5月26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EGU)會議。
5月,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火山學家Shane Cronin帶領一個研究小組在火山噴發時形成的中央洼地——火山口上方航行,并通過聲吶繪制其結構圖。他們發現,這個4公里寬的火山口的深度已從低于海平面200米下降到850米以下。
“火山噴發后形成了這個巨大的新火山口。”Cronin估計約有6.5立方千米的巖石被拋出,大致相當于直徑為美國金門大橋那么寬的球體。
Cronin指出,這次大爆炸的原因可能是噴發之初大量巖漿和水的相互作用。20度的水和1110度的巖漿直接接觸,巨大的溫差意味著,由于噴發而被迫接觸的水與巖漿,一碰就炸。而每次相互作用都會將水推向巖漿邊緣更深的地方,從而增加接觸面積,并進一步引發連鎖反應的爆炸。
因為火山口初始深度不深也不淺,既不會抑制爆炸,又足以使巖漿被注入大量的水以驅動其相互作用,從而導致每分鐘發生幾次大爆炸和數百次小爆炸。
據火山爆發目擊者的描述,距離爆發處90公里遠的地方都能聽到“噼啪的聲響,像炮火一樣嘈雜”。
火山噴發后,研究人員從湯加回收的火山灰顆粒也表明,巖漿和水之間存在劇烈的相互作用。奧克蘭大學地質工程師Joali Paredes-Marino在EGU會議上介紹說,當海水與巖漿接觸時,產生的沖擊波足以粉碎這些顆粒。
此外,新西蘭國家水和大氣研究所(NIWA)的一支團隊也于4月份前往湯加火山考察,對其周圍海底的火山灰進行了取樣。分析結果表明,火山噴發后可能產生了劇烈的火山碎屑流,以及滾燙的火山灰和熔巖流,它們從火山口傾瀉而下。
NIWA海洋地質學家、該研究航次負責人Kevin Mackay說,滾滾而來的熱灰將火山周圍的海底變成了一片白色沙漠,將“一切夷為平地”。
火山噴發后,在海底蔓延數千公里的熱流“撕裂”了海底電纜,并為海嘯提供了動力,使其席卷了附近島嶼。
在海底,似乎沒有任何事物在爆發中得以幸存。研究人員正在對樣本進行分析,以確定損毀程度。
“我們認為那里甚至連細菌都沒剩下,這可能是沉積物的毒性所致。”Mackay說。
然而,有些生物似乎很堅強。衛星數據顯示,火山爆發后,海洋中出現了大量浮游植物,它們以爆炸釋放的營養物質為食。而在距離火山爆發僅15公里的海底山丘上,生命繁盛。
《中國科學報》 (2022-06-10 第2版 國際 原標題為《水下連環炸“點爆”湯加火山》)
編輯 | 趙路
排版 | 志海
本文來自【中國科學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