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北塔寺求什么最靈(沈陽北塔寺開放時間)
2024-02-22 15:43:33
北塔為清初皇太極敕建的環繞盛京城東、西、南、北“四塔四寺”之一塔,始建于清崇德8年(1643年),建成于順治二年(1645年),距今已有350多年歷史。系藏傳佛教喇嘛塔。外形與北京北海白塔樣式相近,塔高24.5m。(王子瑞)
塔西南是寺,與北塔同時建成的喇嘛寺,四塔四寺除名稱和供奉的佛像不同之外,其建筑規模和造型幾乎完全一致。清乾隆皇帝東巡時曾駕臨寺禮佛,并親書“金鏡周圓”匾額。并由乾隆皇帝親書“護國寺”匾額,至今保存完整。
據寺內碑文記載:“盛京四面各建莊嚴寶寺,每寺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薩八尊,天王四位,浮圖一座,東為慧燈朗照,名曰永光寺;南為普安眾庶,名曰廣慈寺;西為虔祝圣壽,名曰延壽寺;北為流通正法,名曰寺。”四塔寺象征四大金剛威震四方,護國安民,保護“國無災”,“五福齊來”。
歸屬清王朝的北塔寺,建成后作為喇嘛教活動圣地,很快便成為四塔寺中香火最旺的一座。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駕臨寺禮佛,親書“金鏡周圓”匾額,并題詩:“圣建四堵,斯惟城北隅。欲因示蒙古,詎止事浮圖。是日親瞻相,當年緬創模。演國語,永佑舊京都。”
據史料載,乾隆時隔五年再次駕臨北塔寺,其后嘉慶、道光諸帝均來此游歷。沐浴在清王朝恩澤的北塔寺是現存四塔寺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寺廟。
北塔寺,原屬沈陽實勝寺的下院1962年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市人民政府拔款重修并重新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現占地13,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