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四大孔廟是哪四個(中國四大洞是哪四個)
提到中國的文廟,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夫子廟,再或者是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但很多人往往都忽略了另一座被譽為四大文廟之一的吉林文廟。
那么就是這么一座名不經傳的吉林文廟,到底是憑借著什么成為中國四大文廟之一?首先馬且停跟大家來聊聊吉林文廟的歷史,1736年乾隆皇帝批準在永吉州(也就是如今的吉林)修建文廟,成為東北地區最早一批修建,等級極高且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文廟。
遺憾的是56年后,一場大火文廟毀于一旦,好在當時吉林將軍耗費官銀重新將吉林文廟修繕一新。現存文廟總面積達16354平方米,包含了64間殿堂配廡,是我個人在東北見過最大的一座文廟了,加上整座建筑完全仿造了清代皇宮而建,讓它看起來多了幾分貴氣。
不過即便這座文廟地位極高,但其實游客對它了解得并不算多,因此直到如今這里的游客并不多,尤其是雪后的冬日整個景區就我一個人在游蕩,欣賞白雪中那抹代表著清代色彩的紅黃兩色。
和很多文廟不太相同,吉林文廟如今的山門為封閉式,想要進入的話需要從旁邊的牌坊進入。從牌坊進入之后,我大概就看到了整個吉林文廟景區的規模,中軸線上的幾座建筑從南到北,分別是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兩側還可以看到東西配殿。
那么吉林文廟之行我就從泮池說起,所謂的泮池也就是大部分文廟大成門之前的半月形水池,被稱為“泮宮之池”,一般都會在池上建造狀元橋,每逢考試前期,考生們都會通過這座橋去拜孔子,以求科舉官途興旺,這一過程也被稱為“入泮”。
不過在我看來,吉林文廟的泮池似乎有些小,別說和南京孔廟相比了,就連泉州文廟的泮池都要比它大不少。
不過這都無傷大雅,畢竟吉林文廟的看點還在后頭。泮池之后就是大成門,為吉林文廟的正門,五開間,正面雕刻有五龍,背面配有五鳳,足夠彰顯了它的官式建筑風格。
依照習俗如果當地沒有人中國狀元,那么文廟的大成門必須一直關閉著,由于吉林這里并沒有中國狀元因此直到如今這個大成門按照古代規矩的話就必須緊閉。
我則順著這個規矩從側門進入,進入之后瞬間讓我驚喜,一座面闊十一間,進深25米的官式建筑--大成殿出現在我的眼前,可以說如此宏大體量的大成殿,的確并不算多見。尤其是在兩旁低矮的東西廂房的映襯下,大成殿顯得格外高大。
細細來看看這座大成殿,為雙重檐歇山式殿頂,正面同樣可以看到九條龍,背面為九條鳳,頂部用黃色的琉璃瓦覆頂,很是華麗。
下圖為大成殿殿前的石雕,非常精美。
下圖為大成殿復雜的斗拱
下圖為大成殿頂部的琉璃裝飾
接著來殿堂內部看看,中間和兩側分別供奉著孔子和其學生的塑像,看得出來塑像應該為后來新造的。
大成殿之后即為崇圣殿,所謂的崇圣殿也就是孔子的家廟,供奉著孔子五代祖先的牌位,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歷代衍圣公絹質繡像陳列》。
可以說整個吉林文廟在很多游客看來看點不算豐富,然而在我看來作為東北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同樣是人文旅行愛好者寶藏之地,尤其是落雪之后,讓整個文廟看起來更為典雅和端莊。(作者: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