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野柳風景區簡介,臺灣野柳,超震撼的地質公園,一定要來看一下
從101大樓下來,坐上汽車,離開臺北向基隆行駛。天下起雨來,雖然我們來時都帶了雨傘,但雨中看景還是有影響的。
車在路上奔馳,協哥在車上不停地訴說。協哥是個很敬業的人,對導游這個職業也很熱愛,嘴里總是不停的解說著什么。漸漸的,我發現協哥的解說雖然滔滔不絕,但主題不突出、結構不嚴謹、層次不分明、語言不生動,總之沒有引人之處。說著張三能引申到李四,說著李四又能扯出王麻子,他說了一上午你也不明白他究竟要說什么。但這也好,雖然零零碎碎,卻也不寂寞。
(2013年2月27日,臺灣野柳景區的女王像。)
野柳風景區位于臺灣北部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里處的北海岸金山與萬里之間,是一突出海面的狹長海岬,長約1700米,寬僅250米。遠望如一只海龜蹣跚離岸,昂首拱背而游,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野柳龜。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巖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世界級的巖層景觀,造就了千奇百怪的瑰麗景象。
來到景區,已是中午,我們在路邊的一家飯店吃飯。這是家個人經營的飯店,飯菜的質量和衛生條件都很好。
吃完飯雨仍然在下,而且瓢潑如注,不停不歇。看著大雨,導游只好無奈地領著我們進入景區。導游買好票,說些注意事項,我們就走進景區。景區共分三部分,第一區為仙女鞋、女王頭、情人石、林添禎塑像等;第二區有風化窗、豆腐巖、海蝕溝、龍頭石等;第三區有燈塔、海龜石、二十四孝山、珠石、海狗石等。其實景區里主要看的是第一景區,尤其是女王頭,這是景點的象征,看了一景區,其他景區便可走馬觀花。
(2013年2月27日,在臺灣野柳景區。)
走到海邊,只見天低云濃,波浪翻滾,浪花擊打著礁石,直立飛濺。海灘上,一個個奇形怪狀的礁巖,或胖或瘦,或高或低,大小不一地變換出萬般形態,生動地表現著。遠處只見一片窈窕的礁石矗立在岸邊,一個最為耀眼的如同女王頭。女王頭仰臉遠眺,高鼻細頸,發髻高盤,一副傲慢神態,天馬行空地佇立在海邊,任憑風吹浪打,不動不搖、神色坦然。
沿著彎彎的路徑,來到女王頭前,游人已在此排隊拍照了。我站在隊伍中,俗人一樣地要留下身影,證明到此一游過。雨還在紛紛而下,當我站到“女王”跟前,不知打傘好還是不打傘好。打了影響光亮,不打淋濕了衣裳,想了想,還是放下雨傘,恭敬地和“女王”來了張合影。
(2013年2月27日,臺灣野柳景區。)
拍完照,在海邊隨意走走,看看那些“千瘡百孔”的礁石,嘆息時光的悠長,贊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滿頭雨水的狼狽狀下返回。糟糕的是晚上回到賓館打開相機一看,和女王的合影很不理想,千里迢迢來,竟留下了惆悵和遺憾。好友茹廣資聽說后,勸道:你知足吧。天下雨,人少,你好賴還拍了張。如果是好天,你根本就拍不上照。人太多了。
其實,野柳景區也和許多景點一樣,雖然美,但難得游人欣賞。游人往往是拍了照片就離開,難得有人靜靜地去端詳、品味、想象、幻影、欣賞和咀嚼。
在返回途中,猛然回頭,突然覺得“女王”在風雨中更加孤傲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