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邊歷史人物故居_屏邊縣旅游地介紹
點擊題目下方紅河文旅,了解更多文旅資訊。
魅
力
苗
城
走進屏邊,充滿苗族韻味的滴水苗城牛角蘆笙寨門和日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撲面而來的,除了清新的空氣、怡人的山水美景,還有精心打造的屏邊苗式風情建筑。城大了、路寬了、樓高了、景美了……
屏邊
移步皆是景,舉目滿眼新。屏邊城市建設的大手筆、大氣魄、大動作,一次又一次刷新著人們的感官。
“煥然一新的變化是屏邊縣幾十年來規劃和調整的印記,從破舊雜亂到干凈宜居,屏邊實現了精彩蝶變。”屏邊縣縣長李雄文如是說。
0
1
規劃引領 夢想成真
入夜的滴水苗城,流光溢彩、霓虹閃爍,牧羊河畔,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看著這座崛起的新城,誰能想到,曾經的屏邊,區位偏僻、交通不暢、發展滯后,一度成了被人們遺忘的角落。
作為全國5個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縣,屏邊沒有交通優勢、產業優勢,但不能沒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歷經幾十年歷史沉浮,屏邊縣各族人民翹首期盼著一次被喚醒的機遇。
2013年,站在城市發展的起點上,屏邊縣委、縣政府決心改變現狀,提出“一個精品、兩個示范、三個特色”的發展思路,其中“一個精品”就是要建設一座苗族風情濃郁的精品縣城。由此,屏邊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拐點。
屏邊縣立足實際,充分挖掘苗族文化內涵和潛力,以苗族文化和生態文明為著眼點,以改善縣城風貌和人居環境為落腳點,堅持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改造建設、全方位加強管理,以“山、水、林、苗、城”為設計理念、“藍脈綠網·寶石項鏈”為設計主線,遵循“城景一體化”和“產城融合”原則,以“美麗苗鄉·風情屏邊”為城市建設主題,秉持“突出苗文化、做足水文章、發揮綠優勢、挖掘山潛力”的建設理念,著力打造一座干凈、宜居、特色的“美麗縣城”。
3年時間,該縣投資2.53億元對老城區主要街道沿街面、重要節點周邊共752幢53.3萬平方米的建筑實施風貌改造,舊貌換新顏。同時,“一心八寨”“一河五景”滴水苗城新城片區崛地而起,縣城建成區面積由2平方公里擴大到4.3平方公里,一座集觀光游覽、文化展示、民俗體驗、休閑娛樂為一體,生態環境優美、人文特色鮮明的邊地大城驚艷而出,“美麗苗鄉·森林屏邊”從夢境變為現實。
0
2
產城一體 未來可期
今年9月,土生土長的屏邊人王克義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居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朋友調侃他由“主人”變成了“客人”。他興奮地告訴記者,新城變化之大讓人驚嘆,他不會再去外面打工了,屏邊發展了,有的是出路,要守著青山綠水,好好地享受生活。
不只是王克義,每一個屏邊人都感受和見證著屏邊的發展速度。
啟動實施了以大圍山錦江度假酒店、長晟中央廣場等為代表的一批綜合商場、星級酒店建設,完善了縣城公共服務和旅游接待體系;
實施污水處理廠管網完善工程和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加大污染治理,改善了城市生活環境;
新增城市停車場23個、停車泊位2189個,應急避難場所和休閑廣場8個5.6萬平方米,新建污水配套管網25.2公里,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7%;
新建及改擴建道路14.5公里,新建及改擴建公廁25座……
城市管理服務體系進一步理順,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升。
按照“城景一體化和產城融合”的規劃建設思路,“苗文化+旅游”“苗醫苗藥+健康”“健康+旅游”的產業發展正在推進,“世界苗人向往的故里,千年苗文化綻放的故鄉”的實景日漸清晰。
與此同時,屏邊縣充分總結推廣縣城建設經驗,在全縣范圍內奮力推進“精致集鎮”和“精美村莊”建設。將屏邊苗式建筑風格向鄉鎮、村莊延伸,擴大了美麗外延。
以坡屋頂、小青瓦、米黃墻、吊腳樓、美人靠、木格窗、苗圖騰等苗族文化元素為特征的屏邊苗式建筑,以及大圍山國家公園、滇越鐵路人字橋、苗族花山節、壯族花米飯節、“十百千”產業旅游經濟帶成為紅河旅游新方向,從無人問津到流連忘返,屏邊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屏邊縣委書記蘇暢信心滿懷:“下一步,我們將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激情,按照州委、州政府以釘釘子精神將一張藍圖干到底的要求,打好美麗縣城建設翻身仗,以優異的成績向全縣各族人民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來源| 苗鄉屏邊
責編| 沈藝
審核| 陳大衡
各位小伙伴,紅河文旅的投稿郵箱已經開通,歡迎各位帥哥美女積極來稿哦!
投稿郵箱 : hhlysc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