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德國博物館排行榜—德國博物館鎮館之寶
自從1977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協會確立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每年的5月18日成為國際博物館日并舉辦不同的主題活動。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所以今天Abby借此機會給大家分享德國價值連城的三個博物館。
歐洲現存規模最大,收藏價值最高的皇家珍寶館就是位于德國德累斯頓的綠穹珍寶館。它始建于 16 世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也是前薩克森王國韋廷家族宮殿內的一幢巴洛克式寶藏室。
之所以被稱為“綠穹珍寶館”,是因為裝飾上耗費了大量的孔雀石,鮮亮的綠色配以金色鑲邊,洋溢著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得名。館藏珍寶包括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第一綠鉆——Dresden Green,作為最大、最美的天然綠鉆,不僅重達41克拉,而且顏色還是均勻的蘋果綠色,凈度也是純正無瑕。還有63.8厘米高鑲嵌有祖母綠的摩爾人雕像和由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贈與的547.71克拉藍寶石。
綠穹的另一件鎮館之寶——莫臥兒皇帝奧朗則布的生辰慶典。這其實是奧朗則布宮殿的一個模型,刻畫的是他50歲生辰慶典的場景,展現了歐洲人對于東方宮殿的幻想。
比較遺憾的是當地時間2019年11月25日,德國德累斯頓綠穹珍寶館失竊,至少3套珍貴的18世紀珠寶被盜。德國警方稱這可能是二戰后德國遭遇的最大盜竊案。經排查,盜竊者盜走了館內至少三套18世紀的珠寶,包括一套20件鉆石套裝,一套37件鉆石套裝和1件孤品鉆石套裝。德國《圖片報》給這些珠寶估價超過了10億歐元(約合77.4億人民幣)。但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負責人表示,失竊的三套珠寶價值在于整體性,從歷史和文化角度來說,這些珠寶是無價的。所幸第一綠鉆當時借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未被盜賊竊取。
對于瓷器,作為中國人一定不陌生,在英文同是“CHINA”。1000多年前,中國人將高嶺土與白陶土混合,燒出了一種既堅硬又脆弱且溫潤剔透的全新藝術品——瓷器。瓷器作為東方獨有的“物種”,其燒制的配方對當時的歐洲人始終是個謎。歐洲眾多的皇室貴族為這種“白色黃金”瘋狂,其中就有薩克森公國選帝侯奧古斯都。在他的授意下,一家制瓷廠在邁森的阿爾布雷希斯堡建成,自此歐洲第一名瓷——德國“邁森(Meissen)”輝煌的歷史徐徐展開,邁森瓷器高貴典雅,美輪美奐,價格奇高,有“瓷中白金”的美譽。
邁森瓷器博物館內除了那些價格不菲的陶瓷制品,還可以看到歐洲陶瓷的起源。這個博物館就在瓷器廠的旁邊,還為游客提供了30分鐘的語音導游。你可以在現場參觀瓷器的整個制作過程,了解邁森瓷器是如何制造的。
“藍色洋蔥”是邁森瓷器中最著名的系列之一。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他們將本土的傳統文化加入到設計中,在造型、圖案與藝術風格上都進行了創新與發展,先后推出了“一千零一夜”、“神話”、“天鵝”等經典系列,但制坯、塑型、藝術繪畫、加工等所有80余道工序至今依全部由技師手工完成,所用色彩也都是按秘方配置,對外嚴格保密,使這個擁有300年歷史的德國瓷器品牌,以高雅設計、皇家氣質、純手工制作聞名遐邇。
德國柏林的博物館島包括5座博物館,整島在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最令人難忘的就是佩加蒙博物館,也是德國最多人參觀的博物館。
鎮館之寶是供奉宙斯的佩加蒙祭壇,也是博物館名稱的由來。特別提醒佩加蒙祭壇從2013年開始修復,預計2020年才開放。所以我當時沒機會看到。配圖是米利都市場大門。整體風格結合了希臘拱形大門元素、 羅馬外觀元素和建筑傳統。米利都大門建于公元120年(古羅馬時期),位于米利都古城,現今的 土耳其 。這是米利都南部集市的北大門,門高16米,寬30米,厚5米。大門二層高,三個門道。大門三角形的山墻由柯林斯柱支撐。1000年前,大門在地震中倒塌,現在的大門是從出土文物中復原的。
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是進入巴比倫爾城的8座城門之一。巴比倫和城門都有諸神的名字來命名,伊什塔爾即為愛和戰爭女神。作為新巴比倫城墻的組成部分,巴比倫城墻曾被視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直到公元6世紀為 亞歷山大 燈塔 所取代。 希臘大詩人荷馬把巴比倫城稱為“百門之都”。連外國的古城門都能搬進德國的博物館里,你說這博物館該有多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