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獨樂寺門票多少錢;獨樂寺門票老人優惠
天津獨樂寺,有太多意外太多驚喜了!
每到一地必搜索當地的古建古剎,去過多少寺院都數不過來了,多數是在原遺址上近代復建新修的,想看到正兒八經的老“古董”已經很難了。
天津網友強烈推薦我去薊州的獨樂寺,說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千年古剎,中國現存的三大遼代古寺之一,而且還有很多名人和帝王的題匾,特別是寺名的匾額有點意思……他說,這座古寺在天津薊縣人心中的地位非常神圣,有著他們太多太多兒時的記憶,我一聽這樣說,那必須得去!
細細端詳這三個字,剛勁有力每一筆都有著深厚的功底,字體很有特色。但凡能題字的絕非等閑之輩,不是書法家就是有地位的人。可是獨樂寺的匾額卻沒有落款!很是奇怪。
因為這三個字出自明朝大奸臣嚴嵩,我們都知道他也是地道的書法家,之所以可以在這里展示保存了幾百年,正是因為沒有落款。否則可能早被砸個稀爛了。也許嚴嵩自己知道將來會有怎樣的結果,為了留下一點東西故意不落款。
佛家普度眾生以眾生之樂為極樂,為何這里卻搞起了“獨樂”呢?難不成偷摸著自己修行自己解脫自己去極樂嗎?
有這個想法就是凡夫的心了,獨樂二字正是說明了佛家獨以“普度眾生”為“極樂”,佛弟子們“獨以”荷擔如來家業為“大樂”。
- 1、第一寶就是這座山門
遼代古建多獨立存世,目前也僅剩不到十座吧。獨樂寺是僅存的三座遼代古寺之一,就是因為有了這座遼代的山門。
獨樂寺山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做穿堂,兩側分別是遼代彩色泥塑金剛力士像,俗稱“哼”“哈”二將。高大威猛,圓目怒瞪,雙目距離比較近,所以看上去一點也不兇反而很有喜感。兩位護法神保持這樣的神態和姿態已經一千多年了,他們眼睜睜的目睹了中華文明三分之一的歷史。
后兩稍間的墻壁上有“四大天王”彩色壁畫,為清代繪制。山門梁柱粗壯,斗拱雄碩,“升起”和“側腳”明顯。
- 2、第二寶:觀音閣
和山門是同一時期重建的,都是遼圣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的原物。由山門和觀音閣兩座遼代古建組成了這座遼代古寺。獨樂寺的始建年代卻不明確,最早可追至唐代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安祿山起兵叛唐并在此誓師,據傳因其“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而得寺名。這個說法只是后人對一個叛國逆賊的痛恨,如果打著這樣的旗號誰還跟他干啊。
來到觀音閣面前,你會熱血沸騰!看著每一塊匾額,每一個梁柱,第一個斗拱,都像似曾相識的樣子,千言萬語五味雜陳涌上心頭,不禁熱淚盈眶!
主體建筑觀音閣,是一座三層木結構的樓閣;因為第二層是暗室,且上無檐與第三層分隔,所以在外觀上像是兩層建筑。閣高23米,中間腰檐和平坐欄桿環繞,上為單檐歇山項,飛檐深遠,美麗壯觀。
獨樂寺經歷千年能存留下來實屬不易。這座建筑“實為無上國寶”,但過去“中國則無人知其價值”。梁思成見到這座建筑時同樣是激動不已,來到獨樂寺因為環境條件有限暫時擱淺,先生心急如焚的籌備著第二次再來測繪的工作,他對古建的破損非常擔心,當時“門窗已無,頂蓋已漏”。
先生開始測繪時,說“若不早修葺,則數十年后乃至數年后,閣門皆將傾圮,此千年國寶,行將與建章阿房,同其運命,而成史上陳跡”。
先生頂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向上申請保護,可喜的是得到了批復和專項資金。并在林徽因協助下,撰寫了4000字的《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才有了后日復修的資料,我們如今才能看到這座千年古剎。
“觀音之閣”四個大字,細心的人看一下,閣的下面有什么?是歪歪扭扭的兩個小字“太白”。
沒錯,這就是詩仙李白來到該寺時,豪飲之后揮毫潑墨,寫下規整的四個大字,落款時只能委屈自己了,擠在了閣之下。
“具足圓成”為清咸豐帝所題。
“普門香界”為乾隆帝所題,乾隆在這里設行宮,一度成為皇家禁地,平民不得入內,真個成了他自己的“獨樂寺”了。乾隆在獨樂寺留下了御筆碑刻28塊,詩文107篇。
- 第三寶:最大泥塑觀音像
進入觀音閣,抬上仰視這尊觀音像,你說說怎么能不激動?!
高16米的泥塑觀音菩薩站像,頭部直抵三層的樓頂。軀干微微前傾,儀態端莊,似動非動。雖制作於遼代,但其藝術風格類似盛唐時期的作品,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這尊觀音像因其頭上還有十個小觀音像,又稱之為“十一面觀音”,這在國內也是非常罕見的。觀音像面容豐潤,慈祥溫和。(殿內不允許拍攝,選用的免費正版圖)
觀音塑像兩側,各有一尊脅侍菩薩塑像,造型勻稱,姿態優美。這也是遼代的原塑。如果去過山西大同華嚴寺(三大遼代古寺之首),就會覺得這尊菩薩像特別眼熟。
獨樂寺沒有其他寺院的煙霧繚繞、金碧輝煌,有的只有一片寧靜與濃濃的古意,千年來歷經28次地震仍屹立不倒,向我們展示著老祖宗的創造力,歷朝歷代名人和帝王的題字,彰顯著它的身份與地位。還有無數我們知道或不得而知的英雄們為了保護它,而付出的一切。
獨樂寺和其他古建一樣也有無數次被毀的可能,除了自然災害還有人為、戰火等。這里曾多次作為駐兵之所,如果領兵的要擴大使用空間,就極有可能被拆(這樣的事件太多了),1931年全寺被劃撥為薊縣鄉村師范學校,東西院及后部正殿皆改為校舍,萬幸的是觀音閣和山門保存未動。只要當時一個有話語權的人一時興起要做點什么“成績”,就極有可能被拆(大同華嚴寺的部分遼代古建就是這樣被毀的)。
即使躲得過以上幾難,最后還有一難,五十年代的特殊時候,但獨樂寺的兩座遼代古建在千年風雨中硬是頑強的活下來了。就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不論經歷多少磨難,始終保持錚錚鐵骨,屹立在世界之顛。
看過獨樂寺的山門和觀音閣,可以再到后面逛逛,雖然這些建筑比起遼代古建顯得年輕多了,但也有很多值得欣賞之處。
我由于時間關系沒來得細看,建議游玩觀賞的時間為兩至三個小時,門票33元。從天津市區自駕或乘坐大巴、公交都可以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