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三水村在哪里、三水村落
駕車拐向連接三水村的村道,是一條7米多寬的水泥路。正是初夏時節,遠處的青山與近處稻田交相掩映。地處羅浮山脈的三水村,是當地河流的水源地,村道旁邊的小溪流水潺潺,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風光。
“我們這里盛產水稻、花生、番薯、茶葉、番石榴等農作物。”三水村黨支部書記陳佛生介紹,這里位于惠州市博羅縣湖鎮鎮東部地區,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距離博羅縣城約24公里。
三水村“兩委”班子換屆前后,三水村黨員因選舉問題心存隔閡,同時,人員配置不合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和黨建促扶貧工作力度不足等問題,造成三水村黨支部被列入市級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針對三水班子不團結、不辦事、不公正的情況,從強化組織建設入手,在湖鎮鎮委的大力支持下,及時調整支部班子,選優配強了領頭雁。” 2018年7月,惠州市資產和機關局副調研員袁勇主動請纓,到被列入惠州市重點軟弱渙散村的三水村擔任第一書記。在袁勇的推動下,1959年出生的老黨員陳佛生,原本在村里經營膠合板生意,因為作風正派、辦事公道,全票當選為三水村新一屆黨支部書記,再加上被選舉擔任村主任的鄉賢陳天榮,村里的黨支部領導班子得到徹底更換。
“頭雁”和班子配齊了,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才能全面推進工作開展。新的三水村黨支部直面問題,在袁勇的主持下,多次召開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工作會議,在加強三水村黨員教育、解決突出矛盾的同時,目的是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目前,三水村黨支部下設3個黨小組,由‘兩委’干部擔任組長,定期開展黨員教育活動。”陳佛生介紹,除了有效規范支部黨建、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三水村還優化黨組織設置,開展實踐教育活動。2018年9月以來,在袁勇的帶領下,三水村黨支部分別到博羅縣黨建館、航天育種基地、湖鎮敬老院、村轄區內開展黨員實踐教育活動,既開拓了眼界,也凝聚了干事創業的動力。
“組織建設的作用,是要提高黨員的黨性與支部的凝聚力,在此基礎上,如何實現收入增長和群眾滿意是我思考最多的問題。”袁勇介紹,通過招商引資、光伏發電、入股自來水廠、出租閑置資源等方式,三水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5年不足3000元,到2018年增長至27萬元,集體收入增長將近90倍。
小試牛刀之后,袁勇希望為三水村引入一個能夠持續發展的產業,帶領村民實現長久致富。三水村有一座被當地人稱為“神山”的山峰,非常適合種茶。目前該村有500多畝茶園,而且,這里有著有超過百年的種茶歷史。經過反復思考和調研,袁勇建議依托三水村的自然資源和恒大集團在當地援建的1200平方米的現代化茶葉廠房和設備,在茶葉上做些文章。
目前,產業發展思路已確定,袁勇介紹:“我們計劃采取公司加農戶、村民土地入股分紅的合作模式,建設一千畝紫芽茶示范基地,最終形成以紫芽茶為拳頭產品,實現茶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就地就業,持續增收,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穩定發展。”
鐘燕平是外村嫁到三水村的,家里種了10多畝山茶。正是采茶的季節,她沒幾天就能在茶園采回嫩綠的茶青,在她家簡易的茶葉加工作坊完成炒茶和包裝,再銷售出去。她說:“目前我們的做法還比較傳統,產的茶葉也不多。村里接下來要通過合作社推廣紫芽茶,聽說1畝能掙10萬,我準備跟著擴種10畝。跟著村里的合作社既有品牌,質量也更有保障。”
不久前,袁勇專門組織村黨支部和村民到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參觀,鐘燕平也一起去了,了解了接下來由他們提供從種植、生產到品牌打造的全部技術,她的信心更足。
目前,在袁勇的推動下,三水村多渠道籌集近200萬建設了53畝紫芽茶文化公園,同時,正在以新的商業模式啟動千畝紫芽茶捐贈計劃,計劃籌集1000萬元,種植1000畝紫芽茶,實現年畝產值10萬元、年總產值上億元,到時候,三水村的年經濟增收將在400萬元以上。
“三水村生態優美,自然資源豐富,要打好山水牌和生態牌,建設千畝紫芽茶茶產業基地,已有一定的基礎和知名度,是一個可行的方向。”博羅縣湖鎮鎮黨委書記陳燦林介紹,在此基礎上,該鎮還將為該村打造茶文化、茶旅游、茶民宿和茶康養等為一體的神山田園綜合體提供資金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
【記者】周 春
【作者】 周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