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書院是免費的嗎,岳麓書院免費開放嗎
中國人怕談錢傷感情,不談錢的事才叫作好事兒,放在旅游層面,高門票的景區鮮少有好的口碑,不收費的景區基本上是大受歡迎。所以轉發免費參觀景區的活動,在朋友圈總是最為常見,能免費的事自然是沒有人愿意去掏那“冤枉錢”。所那么針對岳麓書院門票事件,這事我們該如何看待呢?
首先文物旅游景區我們其實是比較建議收費的,在這一點上可能很多人覺得西方國家一般是不收費的,為什么一到中國,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就得被圈起來收費。
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很少收費,或者門票很低,得益于本國的財政能力。通俗說越是發達國家,越有經濟能力去保護這些文化遺產。而我國文化遺產地何止上萬,若要靠國家或者是地方財政補助,那一定是杯水車薪,所以一定得靠自力更生,門票收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而類似文化遺產地景區,由于其商業化能力有限,門票收入基本上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因此門票收多收少都能夠影響到景區的收支情況。而一個文化遺產地如果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就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財力用以修繕,保護,保持正常的運營。然而許多文化遺產地雖然也被列入保護文物單位,但由于運營不善,缺乏足夠的資金用以修繕,許多珍貴的文物遺產面臨著消失,這無疑是我國民族文化一大損失。而要想給游客一個良好的體驗環境,運營,人工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所以強制讓文化遺產地免費供游客體驗,也是不現實的,也是有點“圣母”心態的,至少以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以及各地發展不均的經濟能力,要讓這類景觀全部免費是短時間內不能實現的。
岳麓書院作為中國四大古書院之一,其歷史和文物意義自然是不用多說,所以從文物保護層面來看,我們也是比較支持收費。一方面有一定的資金保障,另外一方面也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限流。
其實游客對于門票并沒有太大的抵觸,花錢來游玩只要覺得物有所值,就不會覺得自己的利益被損害到。所以作為一個景區,岳麓書院有沒有給游客付出相對應的旅游內容或體驗環境。簡而言之就是讓游客花50元門票(4月15日下調成40元)值不值?
其次若是從文化保護角度來收起門票,每年數千萬的門票收入,是否真正用到專屬書院運營,有沒有其它的用途支出?這些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其實都是不得而知的。
所以總結一下,岳麓書院收費是有合理性的,也是應該得到支持的,但關鍵是否透明化,以及40元門票定價是否有合理性?都是應該給大眾一個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