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特窟200元_2021榆林窟門票
2013年9月12日,我在QQ上,發了一句說說:“鮮花盛開在墻壁上”。是,那天當我踏入榆林窟25窟,眼角心頭便只這樣一幅畫面。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于瓜州縣城西南約70千米的踏實河兩岸。從敦煌或瓜州均可包車來此。附近可作一日游的景點還有鎖陽城、東千佛洞、透明夢柯冰川等。
與莫高窟相比,榆林窟的名氣小了很多很多;相對于莫高窟的洞窟數(現存735個,有壁畫和雕塑的有492個),榆林窟少了很多很多(現存43個);相對于莫高窟的參觀人數,榆林窟也是少了很多很多。
但,莫高窟的藝術并不能完全涵蓋榆林窟,如高超的西夏和元代壁畫、如水月觀音、如唐僧取經圖、如保存極好的25窟。
榆林窟3窟之普賢變
榆林窟的普窟,看上去很平淡,不及莫高窟的普窟有看頭,唯一的亮點是15窟頂的兩身飛天,但這亮點是何其之亮!進去過兩次,都曾與同行之人嘖嘖贊嘆:僅此兩身飛天,就值回票價!
榆林窟15窟窟頂南端的吹笛飛天,體態豐腴,表情溫婉,正專注地吹著橫笛,飄帶狀如波浪在身后翻滾,有一種飄逸的味道。
榆林窟15窟窟頂北端的吹笛飛天,神情悠然。她一手執鳳首彎琴,一手撫彈。——其實這種彎琴,只有一根弦,僅發一個音,不宜演奏,唯造型優美。
但我每一次都一定要買特窟票:2窟、3窟和25窟。榆林窟的特窟,和普窟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級。如果,你看了普窟就離開的話,我覺得你就幾乎相當于沒有到過榆林窟。
榆林窟3窟普賢變之唐僧取經圖
路線的原因,看完普窟后,先進的會是25窟。當窟門徐徐打開,當走過長長的甬道,眼前便是開滿鮮花的墻壁。
25窟被段文杰先生盛贊為“敦煌石窟藝術之冠”,主室方形,中有佛壇,前室橫方形,有長甬道。此窟彌勒變中有古藏文題記和吐蕃男子與漢族女子的婚禮圖,可知建于吐蕃占領瓜州而尚未占領沙州之間,即大歷十一年(776)至建中二年(781)間。
榆林窟25窟北壁 - 彌勒經變之藏漢婚禮圖
主室頂部塌毀,前室五代重修,原作保存十分完好。東壁密教“八大菩薩曼荼羅”,南壁觀無量壽佛經變,西壁門兩側文殊變、普賢變,北壁為彌勒變,在經變兩側還有觀音、勢至、地藏等菩薩單身像。前室東壁南北相對為毗琉璃天王和毗沙門天王,守衛佛國。
榆林窟25窟南壁觀無量壽經變
敦煌石窟中保存最完好、藝術成就最高的經變畫——觀無量壽經變,形象優美,線描道勁,色彩絢麗,具有高度藝術魅力,美國華爾納在《榆林窟》一書中也寫道:“(25)窟壁畫驚人的美”。
觀無量壽經變中的腰鼓舞:一舞伎披巾,在聯珠紋方毯上,向左傾身,雙臂平展,十指大張,正欲拍擊掛在腰間的腰鼓,左腿彎曲,腳拇趾都彎彎翹起,似乎在集中全身的力氣擊打腰鼓,舞姿雄健激昂,眼睛注視著身旁彈琵琶的迦陵頻迦樂伎。
只有走到腰舞圖前,你才能真正感覺到那些線條帶來的張力和爆發力,躍出墻面,直逼眼前。
榆林窟25窟北壁彌勒經變
彌勒經變依據《彌勒下生成佛經》繪制,整鋪壁畫以“彌勒三會”為主體。正中的初會場面規模巨大,是畫面的中心,可惜有所缺損。其左下角有一聽法菩薩,嘴唇鮮紅欲滴,千年歲月竟沒有在此留下任何痕跡,讓人慨嘆!
榆林窟25窟北壁 - 彌勒經變之迦葉獻袈裟
那一次回來之后,我時時會想到這個洞窟:洞窟里那么明亮,壁畫的色彩那么鮮艷,就象是滿壁永不褪色的鮮花,一直盛開在我的記憶里。
榆林窟25窟北壁 - 彌勒經變之耕稼圖(一種七收)
2015年12月9日,當我再一次踏進25窟,卻發現主室已經攔起了欄桿,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親近那些美麗的線條和色彩了,而那抹紅唇,也只能伸長了脖子遠遠的張望。
榆林窟25窟北壁 - 彌勒經變之老人入墓
再次關閉了的洞窟門,把記憶中的鮮花封存,但曾經鮮艷的記憶,那滿壁盛開的鮮花,卻永遠也不會黯淡。
榆林窟25窟北壁 - 彌勒經變之翅頭末城
(來源:瓜州城市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