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的建筑風格,閬中古城的建筑風格特點
華光樓又稱"古鎮江樓",位于四川閬中古城保寧鎮上華街21號,是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閬中古城現存的樓閣中,華光樓建造最早又最宏偉壯觀,又被稱作"閬苑第一樓",是閬中古城的標志性建筑。
清朝道光十九年毀于一場大火,現存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十年內亂幸免遭拆除,占地2畝,建筑面積150平方米"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宋朝詩人李獻卿的《南樓》詩寫出了江山之會的勝景。為號稱"天下第一江山"的閬中的標志性建筑。俗語云:"閬中有個華光樓,半截矗到天里頭"。
華光樓,根基穩固,文化積淀深厚。它橫跨大東街南頭,位于上、下華街之間,臨嘉陵江,正對南津關古渡。
閬中古城華光樓除底層為石砌拱券外,以上三層為全木結構,屋面為琉璃筒瓦,有仙人塑像、屋脊寶頂等,工藝極為考究,并具有地方特色。華光樓建于5米高的石砌臺基上,占地面積 600平方米,通高36米,南北向起拱形門洞,供行人通過,樓為三重檐歇山式盔狀屋頂,蓋翠綠色琉璃瓦,脊飾相當繁復,重脊套人、獸、鴟吻,正脊寶珠形頂高達三米,十二個飛檐凌空,寶頂摩云。樓身通高三十六米,四柱直木,全系木結構,各層裝花窗,并有回廊周匝。內有木梯可以層層攀沿,四周游廊挺出供人憑欄眺望。樓外左右,昔為商賈云集的鬧市,金玉麟《夜登華光樓》詩云:"春城天不夜,人語市如潮。"
宋仁宗時知州李獻卿《南樓》詩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可知華光樓是閬中古城的標志性建筑。金玉麟《夜登華樓》詩寫道:"春城天不夜,人語市如潮。"這是當時一帶繁華景象的真實寫照。
嘉陵三千里,五城十二樓",因各種歷史原因,古城只剩下華光樓唯一一座古樓,為了再現閬苑十二樓的風采,在華光樓內你將欣賞到能工巧匠制作的中天樓、鳳凰樓、碧玉樓等古樓模型,以及內涵豐富的名人匾聯。站在華光樓的北邊,你將俯瞰到保存完好的丹青城郭,在南邊,你將看到"嘉陵第一江山"的錦屏山風景區以及碧玉般的嘉陵江,是觀賞遠山近水的最佳去處。